从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到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的推动下,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历经了几波浪潮。
“教育信息化领域,很难有新进入者”,一位资深从业者感慨道,在教育信息化行业折腾十多年之后,他选择转行。
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
据估算,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
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24.29万所,1.8亿中小学生,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基础教育市场。
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第三版),其中提到,“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以此为依据,2015年政府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经费投入不低于2890亿元。
芥末堆查阅资料发现,各省市都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设置了专项经费,以四川省为例,财政厅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4年-2016年间,四川省财政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上共投入专项资金将近8000万元,筹建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四川省2014年-2018年安排的市县层级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额达23.9亿元,其中2014-2015年各级财政已安排信息化建设资金9.5亿元。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以国家为主,属于政策导向型的行业,2016年以来,教育部在多个文件里强调,未来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中小学网络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引导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
谁在瓜分数千亿的财政投入?
政策利好以及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教育信息化领域,由于教育信息化产业属于交叉行业,同时涉及到软件信息服务和教育两个行业,参与其中的公司其背景十分多元化,包括传统的硬件厂商、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互联网巨头、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一波接一波的教育科技公司等等。
传统出版商
以中南传媒、凤凰传媒、皖新传媒等为代表,这类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长期积累的教学资源和渠道优势,在图书出版业务的基础上,顺势进入数字教育领域,参与到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中,或开发电子书包、智慧校园等产品。
硬件厂商
以希沃、鸿合、中庆、文香等硬件厂商为代表,这类公司是各大教育装备展的常客。在逛完几场展会之后你会发现,在教育信息化市场,希沃这类厂商称得上是最大的赢家,它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产品是交互智能平板,几乎所有的软件搭载的大屏幕都带有希沃的标志。2016年,希沃的教育业务营收达到30亿元,远超其他对手。
这类厂商作为传统的教育装备供应商,为学校提供电子白板、大屏幕等产品,近年来,随着学校需求的变化,它们也逐渐成为其他教育产品进入学校的渠道,转变为集成商的身份。
转型
全通教育、科大讯飞、立思辰、网龙、海尔等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收购整合,发展出新的业务线,从而进入教育信息化领域。
线下培训机构进公立校
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面向公立学校,新东方提供一套包括平板在内的Okay智慧课堂,提供教学资源、互动教学系统、作业测评、学情分析等服务。
好未来则从自身积累的教研优势出发,瞄准教学环节,为老师提供服务,包括教学云平台、直播课堂、微课程系统、英语分级阅读系统和智慧家长课堂、虚拟实验系统等产品,并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互联网巨头的生态链
以“连接一切”为目标的腾讯在教育领域推出智慧校园,用很轻的方式杀入教育信息化领域,曾引起业内热议。腾讯方面表示,其思路是搭建平台,引入更多第三方内容和工具来解决问题,包括题库、作业批改、社交、在线答疑等。但对于强烈依赖渠道来进校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腾讯并没有太多优势。
此外,阿里巴巴曾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开发的家校沟通平台“阿里师生”,但在2016年7月该产品停止运营。
单点切入的创业公司
从考试阅卷、在线作业、走班选课、创客/STEAM教育等角度切入,诞生了一大批创业公司,包括从智慧课堂切入的易教和蓝帕科技,考试阅卷领域的云校、极课大数据、快乐学等,针对走班选课提供服务的希悦、晓羊教育,创客/STEAM教育领域的寓乐湾、能力风暴、青橙创客等。
高度分散的市场
由于不同省市间教育情况、政策导向的差异,导致教育信息化市场极度分散的格局,每个地区都有“地头蛇”,比如北京地区的乐知行、星立方,湖北的天喻信息、颂大教育,四川省的启迪信息、纵横六合,广东省的能龙教育,陕西省的恒谦教育,这些公司的教育业务年营收大多数在5000万-2亿之间,业务以所在省为核心,向周边省市扩散。
以位于西安的恒谦教育为例,其主营业务为教育软件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年营收为5200万,业务以中西部地区为核心,覆盖陕西、四川、重庆、广西、广东、山东等省130个区县的13200所学校。
位于成都的纵横六合为学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年营收则超过2亿,市场范围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县,年报显示,2016年,纵横六合获得4个千万级总包项目,合计金额1.24亿元,其中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政府采购项目金额3230万元。同时,纵横六合也是科大讯飞在四川的合作方。
依据各自背景的不同,在进校渠道上,它们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或从学校单点突破,或自上而下从地市的教育部门入手,更为普遍的方式则是通过集成商,以及当地的代理商接触到学校。“进校必须通过代理商这层‘中介’,否则对我们这种小公司来说很难进校,而且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在每个学校蹲点做服务”,某位创业者曾向我抱怨。
对于大公司而言,则会着重从区域教育部门突破,有从业者表示,跟教育局建立合作关系相对来说会更稳定,而单个学校签约更换服务商的频次会更高。以立思辰为例,宁夏政府教育云平台的承建与运维服务,均由立思辰银山提供。
教育信息化公司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模式上,教育信息化公司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B2B是大多数教育信息化公司的选择,全通教育、网龙、易教、希悦等均向B端即学校或教育部门收费。以全通教育为例,其业务包括三大块:由传统的家校通升级而来的家校互动产品“和教育”,EdSaaS教育云服务(即全课云),以及继教网的教师培训业务。
2015年以来,全课云逐渐替代家校通,成为全通教育第一大业务,全课云包括校园沟通、智慧教务、智慧教学、资源中心、校园办公、校园支付、智慧校园等七个模块,截至2016年8月,全课云有11323所签约合作学校,覆盖23个省的120多个地市。2016年上半年,全课云产品的收入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68%,占总营收的比例接近36%。
B端免费,C端收费则是另一种模式,云校、快乐学、科大讯飞旗下的智学网等,以智学网为例,在过去一年中,通过免费策略覆盖上万所学校,在商业模式上选择向C端即家长收费,提供错题本、学情分析等服务。同类产品极课大数据则选择直接向学校收费,向老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考试阅卷以及数据分析服务。
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新机会
那么,这块市场还有新的机会吗?
新高考改革
2014年,新高考改革从浙江、上海开始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进,其核心是多科选考、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学校普遍需要走班选课、综合素质评价等系统来完成教学。
据2015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有2.49万所高中,4000万高中生。2017年初,除新疆自治区外,全国其余30个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江西等6省份正式启动高考改革,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
今年3月,针对新中高考改革,讯飞乐知行发布一套分层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生涯规划指导、支持新中高考的选科系统、智能排课系统、智屏走班考勤等,此外,像海尔推出了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的系统。
课程和资源建设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走班选课之后,如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的课程是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而这也是企业的机会所在,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有成功的尝试,比如青橙创客的STEAM课程、少年商学院的财商类课程。
教育大数据分析
随着三通两平台在中小学的普及,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成为下一个重点,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提供支持。
教师培训
“成为学校内的常态化应用,让老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能用起来”,这是所有教育信息化从业者反复强调的一点,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老师的信息化素养。
对于教改和教育信息化,老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育部要求逐步将信息化教学和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评和师资培训的体系中来。《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到,要在2017年培训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完成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800人。
区域差异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十三五规划》提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创客、STEAM教育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将各类新技术引进学校,包括3D打印、机器人、AR、VR等,但同时,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教育部提倡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将优质资源输送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文章来源:亿欧网)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