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智慧教育时代如何“弯道超越”

2017-10-23 10:19:09  来源:今日头条

摘要:弯道能否超越,曾经引起不小的争论。不过,在400米的赛跑中,我确实见识过内侧几条跑道上的选手赶超外侧运动员的场景。借用大家熟知的“弯道超越”,我只是想说后来者如何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在教育界,我们前面,有许多高山仰止的名师大咖。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弯道能否超越,曾经引起不小的争论。不过,在400米的赛跑中,我确实见识过内侧几条跑道上的选手赶超外侧运动员的场景。借用大家熟知的“弯道超越”,我只是想说后来者如何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在教育界,我们前面,有许多高山仰止的名师大咖。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前辈,远远望去,我们前面,不说是黑压压的一片,至少也是千帆竞发。作为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如何尽快走出初入职的适应期,弯道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成熟期?我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当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实现弯道超越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用课程追赶大师,二是用现代技术追赶大师。今天,我主要想和青年教师们谈谈如何用现代技术追赶大师的话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录音机播放朗读录音、实物投影仪投放透明塑料胶片,到今天平板电脑成为学生上课工具,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不敢想象。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探索、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年轻人对新生事物,天生有一种超然接受力。因此,如果我们想在教师队伍中弯道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认为应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中。
 
  早在2010年,那时候平板电脑进课堂还是新生事物。学校里配备了40多台平板电脑,希望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进行尝试、实验,但因为操作烦琐、工作量大,大家都不愿意接手实验。我认识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她看没有人愿意实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接手了。因为是新生事物,她一边尝试,一边研究,一边和技术人员一起优化。没想到,三年“玩”下来,她不仅成就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不论是数学成绩,还是信息技术水平都是年级里最棒的,而且也成就了自己——她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先锋,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宣讲经验、上示范观摩课。如今,这位年轻的数学教师一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名师。她不仅把同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把许多早她多年站上讲台的青年骨干甩在了后面。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以前,爱“玩”信息技术的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借助博客,发布学生习作,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点评,探索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成功经验。有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利用博客,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建构起自己的题库、数据库,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现在,许多青睐信息技术的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借助PC端、APP,开展微课、翻转课堂、作业布置等,极大地推动了个性化教育教学的落实。许多教师借助资源平台,对学生进行大数据分析,不仅能进行实时过程指导,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还能有效梳理本学科知识体系、重难点等。许多信息技术掌握得特别好的教师,在我们还在使用PPT课件、实物展示台的时候,他们早已在尝试借助“希沃授课助手”,手握智能手机,潇洒行走在“一机在手万事不愁”的智慧课堂探索中。
 
  马云曾说:“过去二十年是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未来三十年将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速度、各行各业的速度变革越来越快。未来三十年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世界变得越来越智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教育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年青一代,一定要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敢于成为智慧教育的弄潮儿,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思考智慧教育,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弯道超越,迈上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变追赶者为被追赶者。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老师,你想弯道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吗?如果愿意,那就去紧紧拥抱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吧。信息技术、智慧教育不仅仅变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关键的是能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能重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教育,是过去千百年来教育家不曾遇见、未曾论述过的。如果你能先于别人尝试、探索,或许十年、百年、千年后,教育发展史上会留下你的阐述、论断。从这样的一个高度来看待今天的信息技术、智慧教育,你是不是心动了呢?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