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监测评估:“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创新

2018-10-18 09:22:23  来源:MOOC

摘要:科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是有效保障“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一、引言
 
  科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是有效保障“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整合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1]。”监测评估是“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现代化革新。“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推进了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2],对教育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3]。因此,职业教育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大变革,其质量评估体系需要因时而变,不断创新。为探索“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变革创新,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变化与问题出发,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并建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二、“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变革的动因与方向
 
  “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创新势在必行。在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上,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实施教育监测评估以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要求“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鼓励行业企业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分行业定期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估[5]。”《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6]。”不仅如此,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层面,现行评价体系还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7]。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变革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既是国家战略的导向需求,也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自身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新变革:“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系统的转型发展
 
  “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发生了“大变革”,同时也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变革。首先,“互联网+”的“技术革命”是生产方式的转变[8]。在社会生产领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生产方式和劳动素质结构发生了改变,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相应发生转变,这也是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改变。在职业教育自身生产领域,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也因为“互联网+”技术而不断变革,这是职业教育质量过程的转变。其次,“互联网+”让“万物互联”,是事物关系的转变[9]。“互联网+”时代的事物关系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和复杂多元,对职业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联动更加频繁,与职业教育质量紧密相关的学生、家长、学校、用人单位等利益向相关者会以更加密切的关系参与职业教育治理[10],进而引起职业教育质量因子发生变化。再次,“互联网+”的“用户中心”理念,是人与技术的力量的重新定位。“互联网+”职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取向,进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需要从招生到就业实施持续性改革与转型[11]。
 
  (二)新挑战:“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时代,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元素日益丰富精细,依靠传统方式对职业教育质量施行管理与评价也日益困难[12],主要问题表征为三个方面:首先,缺乏顶层设计,现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协同性较差[13]。一方面质量评估的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且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另一方面,技术平台互不兼容,不仅重复投入,而且效益较低,影响了评估绩效。其次,缺乏基础建设,现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保障性较差[14]。主要体现为评估技术与设备的落后,数据采集、分析和公布相当落后;同时评估人员的专业性欠佳,评估工作欠水准,保证不了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再次,缺乏统一标准,现存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效率与解释力较差[15]。由于评估系统的协同性较差,各种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数据标准,既影响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又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可比性与解释力。最后,由于传统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多方面问题的交互作用,阻碍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设不健全,也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估文化,所以,当前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并不能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支撑,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也相当有限。
 
  (三)新方向:“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应然表征
 
  “互联网+”时代诞生了新的数据生成方式和新的数据获取方式,同时也诞生了新的测量方法[16]。因此,路易斯·亚纳尔(Yarnall,L.)和尼克·史密斯(Smith,N.L.)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关注度的提高,评估结果的有效周期会越来越短,所以需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监测技术进行实时评估[17]。在“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一是能够建立成熟的评估制度,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常态化,能够比较稳定、持续地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状态;二是能够升级优化评估硬件平台,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技术信息化,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全息性、高效率监测职业教育质量水平;三是能够精进和优化评估的过程,确保职业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专业化,以专业的人员、技术确保评估结论的公信力;四是能够实现数据分析智能化,助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结果呈现直观化,避免过于专业、晦涩的数据结果表达,用容易让大众理解的方式表达结论;五是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自由、参与民主,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价值判断多元化,增强评估过程的体验性和开放性。六是能够充分运用评估结论,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效用最大化,以评估结论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改进。
 
  三、“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设计与创新
 
  从“互联网+”职业教育质量系统的技术变革、现实问题和功能需求来看,基于“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是比较理想的战略选择。监测评估在评估工作常态化、评估技术信息化、评估过程专业化、评估结果直观化、价值判断多元化和评估效用最大化的特征正好弥合了国家战略规划与当前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问题改进需求。
 
  (一)“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理念
 
  监测评估是信息时代质量评价的新技术,监测(Monitor)、评估(Evaluation)、指标(Indicator)、标准(Criterion)等[18]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体系。在评价内容上,监测评估对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和各种质量要素。监测评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学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质量因素的状态信息进行持续采集、动态跟踪、客观描述、智能分析与及时反馈,协助多元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进而依据教育目标对职业教育活动进行监控、预警和修正,从而确保职业教育目标有效实现。在评价方式上,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基于样本和证据的质量保障体系变成涵盖所有相关方、全样本和源数据的体系,获得更真实、详细的质量评价信息库,形成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高度智能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9]。在价值诉求上,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反映了教育评估理论革新发展的时代需求,满足了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满足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教育治理参与权和知情权的内在需求[20]。因而,可以说,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是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且以过程性为主,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且以工具性为主,现实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且以发展性为主,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且以主体性为主,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且以事实判断为主的一种新型教育质量评估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架构
 
  监测评估是数据密集型评估,具有时间尺度密集、空间尺度多样、价值尺度多元的特点[21]。所以,“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组织架构是时间、空间和价值的三维立体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组织架构以纵向的空间结构为最主要的组织形态,在纵向的L轴上,以每一节课的质量、每个专业的质量等基层质量为测量单元依次增大。通常来说,空间尺度最重要的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评估体系: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地方(省、市)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院校(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事实上,除了最常见的三级评估体系之外,还可以通过乡(镇)、县(市)、省域、国家等各种空间单元组合成各种区域评估、国别评估等不同级别的评估。在横向上的时间维度上,T轴以年、季、月、周等为计量单位来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职业教育质量情况,根据监测时间的不同,可以形成年度监测评估、季度监测评估、月份监测评估、每周监测评估等评估方式与相应报告。价值维度是质量状态的主观参照系,反映客体对主体预期的满足程。在第三维的S轴上,根据不同主体的“顾客需求”,可以分为家长评估、企业评估、行业评估等等。在具体的实践中,各种评估主体的价值需求也可以组合成其他类型的评估,譬如形成用人单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等。所以,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系统以数据技术变革为核心,撬动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时间、空间和价值等多重维度的评估实践,进而共同推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实施与职业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三)“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运行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技术平台是在其组织架构上的进一步技术细化,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泛在网络、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形成了从“用户端口—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的技术环,具体如图3所示。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第一要务是全息性采集和监测职业教育状态的各种数据。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泛在网络、互联端口、数据挖掘等技术。基于网络系统的充分互联,再综合运用脑科学技术、心理测评技术、IRT项目反应理论、学科能力测评技术等对教育质量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另一方面广泛吸纳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估,也就是让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职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市场和社会其他机构等积极运用监测评估端口,进而提供监测的原始数据。第二要务就是数据深度加工处理。从评估的技术角度来说,要实现所有数据“纵向贯通”“横向关联”①;从评估操作的角度来说,需要“统其同”“置其异”②。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主题式数据仓库建设,把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数据分类、分主题储存,尤其是叫要建设培养过程数据库、教学质量数据库、学生就业数据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综合运用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数据挖掘(DataMining)、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数据追踪(DataTracking)、数据共享(DataSharing)等技术,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地组织、查询、浏览等等,保障数据的时效性与专业性。第三项任务就是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评估和决策。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系统性的描述、推断、时序、聚类、关联分析等。另一方面,根据对数据综合统计,做出多元的价值判断和管理决策,并出具相应报告为政府、学校、家长、社区提供改建指导意见。
 
  四、“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功能与应用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评促教”,通过评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中国梦”。然而,在“以评促教”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具体功能,分别是红线预警、智慧决策和科学管理三个核心功能。
 
  (一)红线预警:数据阈值反馈并控制职业教育基础质量
 
  “穷国办大教育”是中国最基本的教育国情,且区域间、城乡间的职业教育质量相差悬殊。因此,中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一方面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的质量差异与质量特色,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最基本的质量标准,保证全国职业教育的基础质量。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在评估标准的设置上,按照不同的价值尺度设定不同的质量水平。在各级水平中,以基础性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职业教育质量的预警红线。通过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标准、学生培养等设置数据阈值,以各类数据阈值形成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红线。当某一学校、某一专业的单项指标或者整体质量没达到最基本的数据阈值,或者监测数据在阈值附近波动,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提醒相关责任人查出原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杜绝质量问题和办学偏差,消除职业教育质量的各种潜在风险。
 
  (二)智慧决策:数据发声证明并辅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让数据发声”是监测评估区别于传统评估的一大特征[22]。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以泛在网络采集数据,并深度挖掘数据,经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加工,进入云储存和云计算实现数据的智能化管理。一方面,数据自身会发出声音,证明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并引导管理者参考决策。在智慧管理平台,决策者可以查阅和比较各种数据,让数据与事实反映各种尺度的质量问题,基于数据分析结论采取下一步措施。例如,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多种数据模型分析并比较学校间和区域间的职业教育质量差距,进而因地制宜实施均衡调控。职业院校也可以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查询并分析自身学校当前所处的位置、状态与水平,通过在全国和省域内的精准定位,探寻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做出学校改革的决策。另一方面,基于检测的数据决策会减少人为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的风险,增强了决策科学性与智慧性。
 
  (三)科学管理:评估结论启示并引领职业教育质量改进
 
  评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23]。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建设,预警是基础性的工作,决策是关键性的工作,改进才是终极性的工作。因为,提高质量的不是评估工作本身也不是评估之后决策建议,而是基于评估结论和决策之后的系列改进措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在进行数据储存和计算之后,经过智慧管理平台的加工,不仅仅会形成系列决策报告,还会生成相应的指导建议督促职业教育质量改进。而且,还会通过数据预警对改进工作的进展进行追踪问责,能够切实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此外,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也能够实施评估过程的科学管理,因为整个评估系统是基于数据的开放协调系统,各类评估参与方和各类型的评估都可以在该系统内获得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进行科学评估,保证了评估过程与评估结论的科学性。
 
  五、“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实践与保障
 
  “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工作实践和功能发挥还需要一定的保障基础。除了常规的法律保障、机构保障、技术保障和财政保障之外,还需要目标方向、权力匹配、工作内容、实践模式和问责机制的保障,以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治理现代化。
 
  (一)公平尺度上追求卓越: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目标创新
 
  评估目标是评估实践的导向,关系着评估工作与教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百年变迁,基础性的“公平”和高水平的“卓越”始终是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问题[24],因而“公平而卓越”的教育质量成了衡量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维度。职业教育监测评估所坚持的“公平而卓越”质量目标包含三个层次:达标质量、特色质量和一流质量。以三个层级的质量目标,引领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工作实践,一方面,确保监测评估工作既符合国家“公平而有质量”的政策导向,又合符评估工作的科学原则,保障评估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兼顾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双重需要,确保评估工作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进而通过监测评估促进了教育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和“人民满意教育”的方向发展。
 
  (二)分级体系中精准放权: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组织创新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次、多功能的职能架构。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监测评估体系的作用,就必须协调好各个层次、各个主体的利益关系,形成分级协作、精密互补的运行体系。首先,要强化政府责任。国家层次的职业教育监测评估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掌控,提供监测的标准和技术,监督、引导职业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省市负责本地区的规划、县区具体负责监测实施。其次,要充分放权。除了各级政府之外,还要形成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导的保障支撑,给学校足够的权力参与并实施评估,增加学校的话语权,充分体现评估工作的基层性与真实性。再次,要大胆分权。在政府与学校之外,吸引第三方力量参与评估,充分考虑企业、行业的声音,保障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和评估结论的公信力。
 
  (三)重点突围以带动全面: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内容创新
 
  评价内容是职业教育监测评估工作实践难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从国际经验来看,英、美、德、澳四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都注重全过程的监控,从投入、过程、产出等方面系统地实施质量监测,并且出台了相当完善的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加上各种质量框架和资格框架,进而测度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25]。因此,中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上:一是要坚持全面质量观,从职业教育“输入—过程—产出”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监测;二是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和质量框架,并逐步与国际接轨,通过资格框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的科学监测评估;三是重点监测职业教育的部分单项质量,特别是年度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发展状况、院校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第四,建议更新并规范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并颁布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通过核心质量要素的评估保障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不触动红线预警。
 
  (四)专业精神与多重实践: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主要创新在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技术的突破,但是在评估的实施模式还需要继续变革。首先,在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实施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模式”。一是要大力提高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水准,切实保障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多方需求;二是要充分利用专业机构、专业技术和专家经验,做好职业教育质量的专业鉴定;三是基于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系统的数据基础,精准预警,智慧决策,并提出有效的科学管理建议。其次,依旧要适当使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督控模式”,通过行政力量确立目标、认证鉴定和督导改进。再次,广泛使用“内省模式”,通过自主评估、反思改进。通过“专业模式”“督控模式”和“内省模式”的有机融合,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效率与效益。
 
  (五)联动机制加立体路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问责创新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也是评估工作实践的重要保障,要围绕“以评促教”的核心目标,促进政府、学校、公众等多方主体的联动与互动,建立多层级、全面、广泛的职业教育质量问责体系。一是要要加强对监测结果的使用和宣传,实施常规化的公开报告制度,形成“公布—交流—反馈—修订”的信息机制,强化公众的知情权,普及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影响力,凸显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地位;二是要要增强职业教育质量与绩效拨款、招生名额等指标之间的关联,建构基于质量结果的拨款制度和招生指标划拨制度,通过财政调控、生源调控形成强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要基于结果公示,对质量不合格的责任主体进行政府约谈,达成限期整改的契约,再度对整改效果进行效果追踪,实现评估结果的有限问责。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