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密集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以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如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首次提出“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1];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开展智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3];4月,教育部遴选出北京市东城区、山西省运城市等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2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区域[4]。这些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智慧教育示范区由此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构建智慧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2 智慧教育示范区与智慧城市示范区相辅相成
自2012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创建工作。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形态,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发展逐渐成为了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营造了智慧化的环境和氛围。教育智慧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智慧教育为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智慧型人才,是智慧城市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智慧教育示范区与智慧城市示范区互为机遇、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最终实现融合创新。
3 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将掀起智慧教育发展新浪潮
中国智慧教育事业的发展,既是学者和企业协同推动的结果,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2014年以来,全国一些具有创新探索意识的省市先行推进智慧教育,并发布了智慧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如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北京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智慧教育专项行动逐渐成为省、市、区县、学校等各级教育机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引领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以来,成都师范学院、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等纷纷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2015年,成都师范学院利用教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建成了具有智慧化元素的特色功能教室,以实现“智慧课常态化,常态课智慧化”[5]。2019年,教育部科技司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首批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加快了建设步伐。
目前,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大多采用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目前,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初步彰显了创新与特色意识,但其功能定位与价值导向有待继续强化。
4 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慧教育先行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综合考察智慧教育的推进情况和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可以发现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①对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致使其智慧化水平不高,与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没有本质区别;②智慧教育示范区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忽视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内容和保障措施;③智慧教育行动计划执行力度不够,智慧教育政策和文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普遍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导致难以有效执行;④智慧教育示范区尚未建立评估和督导机制,缺乏第三方评估、督导;⑤智慧教育示范区尚未产生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尚未充分体现示范性,特色不鲜明。
1 内涵与特征
为了更好地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必须厘清其内涵与特征。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发展的新阶段,在建设目标、时代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分析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与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差异,结合有关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实践活动的考察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内涵:智慧教育示范区是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建设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教学资源,采集教育过程的状态数据和过程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从而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智慧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智慧型人才的试点地区。可见,“示范性”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核心特征,而“智慧化、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引领性、创新性”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扩展特征和“示范性”的具体表现。能否很好地体现这些特征,是评估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2 依托的理论
由于传统示范区的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工作方式等难以满足智慧教育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必须依托颠覆性创新理论和现代创新思维理论去实现新的突破:充分利用颠覆性创新理论,有利于探索形成示范区建设的新机制,创造性地破解示范区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而善用现代创新思维理论,有利于探寻示范区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等。
具体来说,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内容,避免顾此失彼、偏离建设目标;运用协同思维有利于优化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各构成要素,并在协同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效应”;运用复杂性思维有助于分析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此外,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线性特征,运用非线性思维有利于把握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性地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运用跨界思维、互联网思维、共享思维有利于建设教育大资源,统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企业等各种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优质资源的配置与供给;运用人工智能思维既是智能时代推进智能教育的需要,也是让教育真正拥有“智慧”的迫切需求;而运用计算思维可以借助概念模型解决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运用设计思维,通过持续的设计、修改和完善,逐渐提升建设实效。
3 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
(1)战略目标
智慧教育示范区既是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又是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的先行试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以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为抓手,促进区域教育智慧化,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智慧化水平,探索和引领全国教育未来发展新方向、新途径和新模式[6];而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使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实现“中国教育梦”。
(2)战略任务
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有六大战略任务:①面向智慧时代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②全面实现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③全面实现大数据支撑的精准性综合素质评价;④构建个性化、智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环节;⑤全面提升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⑥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7]。可以看出,这六大战略任务涵盖智慧人才队伍(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智慧学习环境(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智慧学习资源(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智慧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智慧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五大要素。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这五大要素不能涵盖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全部内容,但却凸显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重点,反映了现阶段智慧教育发展现状与师生实际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4 实现路径
教育信息化形成信息化教育,教育智慧化形成智慧教育;而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便是区域教育智慧化的过程。从实施方式来看,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的关键是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功能,并借助行政资源力量,大力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进程;“自下而上”模式的关键则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优化智慧教育示范区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使其在协同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效应”。
智慧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实现路径多元,主要有:①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8];②智能教育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9];③通过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泛在的感知体系,强化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大对智慧教育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打造智慧教育产业链,融入智慧城市发展,实现智慧教育的技术融合路径。
图1 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框架
5 建设框架
结合上述分析,同时基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本研究设计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主体,可简单描述为“1+1+N+N+N”,即“智慧教育示范区=1个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1个智慧大数据中心+N个智慧基础设施+N个智慧应用系统+N个智慧学习资源”。智慧教育服务是指为学生、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情感化、精准化的教育教学服务。智慧教育应用示范既可以是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色应用示范,也可以是综合性应用示范,如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人才等方面的应用示范。
作为一项新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常规思路,针对遇到的现实问题,以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态度去探寻合适的对策。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对策有很多,如突出区域特色、以科研促发展、广泛运用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大力推进智慧人才培养等,而本研究认为最重要的对策是以下三点:
1 科学研制智慧教育示范区战略规划
目前,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规划与设计意识较为淡薄,亟待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实现战略协同。智慧教育示范区战略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新形态,作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保障,对于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科学研制发展规划并有效执行。此外,加快组建智慧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与专家咨询团队,运用系统科学理论、预测科学理论等战略规划理论,以及系统思考工具、SWOT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数据挖掘法等战略规划的研制工具与方法[11],将有助于提升智慧教育示范区战略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行性。
智慧教育示范区战略规划既要关注战略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更要关注示范区的建设成效,尤其是其功能与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智慧教育示范区在研制短期发展规划(1~2年)的同时,也要研制中长期发展规划(3年及以上)。江苏省、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宁波市等地的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可为研制智慧教育示范区战略规划提供有益借鉴。以江苏省为例,早在2015年江苏省就确定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转型的方向,定位了智慧教育发展的价值趋向,明晰了智慧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随后,江苏省围绕此总体目标构建了智慧教育的建设行动框架,并通过加强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智慧化程度,建立健全组织、资金、制度、标准等智慧教育建设的保障体系[12]。此外,江苏省还以智慧校园为重要抓手,于2018年出台了《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促进本省智慧教育的协同发展。
2 加强智慧教育示范区协同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
为协同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当前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亟需以智慧城市、教育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为契机,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引导多方参与。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智慧教育示范区协同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①提升智慧教育领导力,优化智慧教育示范区领导组织机构,大力开展智慧教育协同管理,创新与未来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机制;②组建专家咨询团队、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智库力量和服务支持力量;③大力推行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和首席创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制度,营造创新的制度、氛围和文化,创建创新型组织和创新型学校,以创新促进教育系统性变革,重构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生态;④顶层设计与市场体系相结合,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同时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协同推进机制,协同多方力量共筑智慧教育示范区发展新格局;⑤建立健全智慧教育示范区督导评估机制,加强专项督导和第三方评测,定期发布智慧教育示范区年度发展报告;⑥强化智慧教育示范区专项研究,及时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以智慧校园为抓手推动建设进程
智慧校园集成了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教学资源等,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了数据、信息、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开展智能教育和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智慧教育示范区应以智慧校园为抓手,重点围绕以下内容来推动其建设进程:①协同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区域智慧学习环境,即改造、升级智慧基础设施,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3D学习资源、虚拟现实学习资源等,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建成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②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支持的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即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方式,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③开展教育大数据支持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优化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性;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分析学习过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服务。④变革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治理方式,提升区域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即利用教育大数据实现区域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有效支持教育政策的制定;创新协同机制,构建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配置教育新资源,创新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服务模式。⑤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即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大力开展创客教育、STEAM教育、机器人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和教育机器人课程。
当前,我国已经加快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步伐,这必定会将智慧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发展高度。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必须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从持续性创新走向颠覆性创新,并探寻示范区创建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对策等。与此同时,智慧教育示范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卓越领导者和睿智专家团队进行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师生的积极、广泛参与,还需要家长、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将助推中国教育信息化完成一个里程碑式的大跨越,并成为中国智慧教育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