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教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网上教学社会实践活动。2月中旬之后,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端教学。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课堂表达到影音化、网络化表达……教学是否真正超越屏幕和时空所限?
近日,一些研究学者或教育部门纷纷发布自己的研究报告,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进行盘点梳理,这些“体检报告”揭示出教与学的哪些问题?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哪些启示与思考?
突破:互动是打通在线教育“任督二脉”的关键
思考:在线学习是应急之策还是走向常态
教与学的互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始终是教学的必备要件。
作为此次线上教学的参与者,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徐继玲坦言,当看不到学生脸的时候,她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知道学生的思路是否和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
而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互动看似更加便捷了,但频繁发弹幕和众多的群聊天导致了互动效率低下。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互动研究报告显示,互动不够充分是当前在线教育主要问题。在互动指数上,学段、学科、学校位置、学校类别以及教师教龄等指标均有不同表现。
“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活动,而是建基于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交往的社会化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表示。
老师们在积极思考、尝试。“线上教学更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现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徐斌艳表示,要让学生融入线上课堂,前提是让学生觉得线上课堂并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在生成这个课堂。
可喜的是,张志勇看到了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化学教研组的线上教学,就采取了“教师集体教研,个人分工教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组织方式。全体化学老师分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分工教师精心上课、其他教师专心听课、专职管理。每位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网上答疑、与学生沟通。
在线教学中的互动,既紧密关系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更深刻影响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不少教师表示,疫情之后,要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最大优势。
“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将进入‘集智教育’。所谓集智教育,就是发挥团队集体教育的智慧,实施集体教研、协作教学,这可以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协作放大优势。”张志勇设想。
“网课中师生互动频次低、互动质量不高,表明现在实体学校中已然发生的多维多层、多群多向的互动等形式未能很好地融入在线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表示,发挥“在线学习”的开放、互动、激趣、技术增值等优势,形成与实体学校的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遵循线上学习的特点,彰显线上学习的优势,那么,这将是走向未来教育的一个契机。
挑战:摒弃单纯复制线下学习方式
思考:线上学习要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
“在特殊时期上网课可以理解,但将线下课程生搬硬套转移到网上,不但达不到应有效果,还增加了家长监督的工作量。孩子上网课,一家人从早忙到晚,真不如让孩子多阅读一些书籍、拓展一下特长。”一位来自河北的网友说。
摆脱从早到晚的“灌输”、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来支配,这种声音不只来源于家长,也来自学生。据浙江教育报报道,2月下旬,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了一项针对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提供的7种线上学习方式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却是资源包的学习方式,即不上课,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进行自学。
这一调查结论也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的认可。“‘停课不停学’一开始,直播课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到第三周,我们组织的一项面向海淀区600余位师生的调研却显示,喜欢全直播的学生只有5%,七成以上的师生青睐于全录播或三分之一直播的形式,可见学生更喜欢‘录播为主、直播为辅’的线上学习。为什么?单独的直播相当于传统课堂搬到线上,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也很容易走神。因此,应提供微视频资源,采用任务式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居家学习期间,青岛二中的学生体验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MT学习小组”:授课教师在pad上推送了自主学习内容,同学们先自主学习,再通过pad向老师提出疑惑;各MT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建立微信学习讨论群,分享学习上的问题困惑,并由组长督促,每周整理记录每位组员的学习情况。线上课程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应是“被监督”才完成,而应是“自己的事”。
“传统课堂是统一学习进度,而线上教学的多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学习的节奏、进度,甚至学习不同的内容,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针对性地解决,学习效率更高。”罗滨分析,目前在线教育其实恰恰为课堂从“灌输”为主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提供了契机。
尝试:现代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实施
思考:教师当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技术变革的蝶变
尽管早已熟悉了网络授课平台的基本功能,但北京某高校教师刘华还是很想念之前“跟学生面对面的日子”。
刘华讲授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以往在教室,她会将标注着不同经典作家手迹的文本复印件发给学生“对照着读,很直观”。但现在隔着屏幕,她和学生总有时差,“沟通很不顺畅”。
在线教育,遇到挑战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而随着他们对技术操作的熟练,更大的焦虑来自教与学的内部。
由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3997名高校教师中,超过50%参与教师认为“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四个方面还存在困难。而在面对“在线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提问时,位居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和“转变教学观念”。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八成在疫情之前未开展线上教学。”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谢作栩认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让所有教师都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现代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必须要转变课堂组织形式:“要打造一批优质的在线精品课程;持续进行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更要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考虑手机更好使用及避免互动刷屏严重、网络短时间卡顿来设计教学内容。”
记者了解到,针对在线教育的特点,不少老师已经开始了深入的课堂实践。这个学期,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鸣有两门本科生课程,分别是“知识产权法学”和“法庭辩论与法律谈判”。由于“法庭辩论与法律谈判”需要学生课前集体准备,课堂上集体辩论、谈判等模拟训练,网络直播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她决定这门课于开学后讲授,主要在线进行“知识产权法学”的教学。“我习惯在PPT首页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邮箱地址、QQ号码等,同学可以选用喜欢的方式随时提问。”李晓鸣还准备了PPT、法律文件、经典案例等预习材料,一旦出现网络拥堵或其他故障,让学生应急或查缺补漏;直播中,她开启弹幕鼓励随时提问,此外建立了钉钉群,作为备用直播工具,以应对各种信号传输故障:“有问题老师就在线,这是保障学生线上学习的安全感和积极性的关键。”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认为,教学设计高质量是在线教学的落脚点,他提出三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碎’,45分钟或者50分钟一节课时间太长了,无法达到原有的授课质量,要拆成20~30分钟一段来授课;第二是‘动’,必须采用比校园课堂授课更丰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三是‘减’,要适度减少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进行更精细的教学设计,梳理出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学生能在课外发生有效学习行为,取得可衡量的学习成效。”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