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打造“场景+金融”新生态 北京银行科技赋能教育产业

2021-02-13 17:25:36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场景嵌入竞争激烈的当下,金融这一低频场景若想要更多的获客活客,为客户带去更好的金融体验,需要银行强化场景建设,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金融服务融入用户生活各个场景之中,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关键词: 场景+金融
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场景嵌入竞争激烈的当下,金融这一低频场景若想要更多的获客活客,为客户带去更好的金融体验,需要银行强化场景建设,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金融服务融入用户生活各个场景之中,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近年来,北京银行就一直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希望能打破传统金融模式困局。作为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银行之一,2021年伊始,北京银行便提高了科技赋能密度,成功研发了“智慧教育”产品,进一步助力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
 

 

坚持科技引领 推出“智慧教育”系列产品
 
麦肯锡方面分析指出,强化场景建设、形成生态圈战略,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对外合作”,而是要通过“场景+金融”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也需逐步做出改变,即打造行业专业化、重视端到端客户体验、推动业务条线紧密联动、拥抱敏捷创新的互联网文化。
 
据悉,北京银行的“智慧教育”产品正是依托校园多个场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围绕业务信息化转型、服务场景化升级、流程智慧化再造,提升校园生态的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了七大特色化优势,成为“金融+场景”产业模式的生动示范。
 
“智慧教育”的七大特色包括校园缴费线上化、教务教学体系化、运营管理管家化、系统功能融合化、特色应用畅享化、场景金融定制化和党建引领规范化。
 
其中,校园缴费线上化,是指提供了“无接触”缴费方式,实现线上缴纳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杂费等多场景费用的便捷服务,足不出户,无卡无忧,轻松便捷;教务教学体系化,是指打造教学计划、教学评价、资讯发布、班级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教务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效能,实现家校沟通,学生更省心,老师更放心;运营管理管家化,即为校园管理用户提供财务统计、成绩统计等“管家式”数据统计报告,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便于管理决策更高效、更科学;系统功能融合化,即可打通学校现存财务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智能餐饮、门禁访客等系统功能,打造集团化系统包,实现一点接入,全场景响应;场景金融定制化,即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定向提供安全、可靠、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满足师生用户日常零钱理财、短期资金等需求。
 
 
专注教育改革 致力于教育场景生态建设
 
据了解,在北京银行成立25年来,始终秉承“科技先行,资源优先;产品多样,体系完善;创新实践,打造品牌”的发展理念,在支持首都智慧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除“智慧教育”外,25年来,北京银行致力于教育场景生态建设,践行数字化战略转型升级,为各级院校提供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基础设施改建和信息化建设等需求,与首都众多教育机构相伴成长。
 
自北京银行成立以来,便心系首都教育事业发展,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北京银行持续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据悉,该行已连续15年出资捐助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2020年,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市教育部门创新推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市级工作室、区级工作站、校工作坊建设项目,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引领、辐射、提升”作用,为培养全市教师队伍做“四有好老师”、当“四个引路人”提供了优质平台。
 
其次,北京银行积极推动首都教育改革。围绕首都教育现代化布局,北京银行积极拥抱教育创新改革,优化资源供给,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务。北京银行联合通州区教育部门,针对区内普惠幼儿园,创新推出“通州区民办教育阳光服务平台”,集教育资源展示、在线缴费、资金监管于一体,打造实时、在线、多场景的安心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改革发展和金融创新实践的协同。
 
第三,北京银行以科技赋能为舟,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具有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北京银行依托校园多个场景,围绕业务信息化转型、服务场景化升级、流程智慧化再造,研发推出“智慧校园”和“校园缴费”等产品,提升校园生态的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商业银行对教育行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探索。
 
站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北京银行亦希望用真诚和专注推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张曼)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