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意味啥?
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意味啥?
2016-11-14 10:58:59 来源:百度百家抢沙发
2016-11-14 10:58:59 来源:百度百家
摘要: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成长,金融业要适应科技创新行业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行业。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本性的新动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抑制资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注重抑制资产泡沫”表述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界的广泛关注。这反而说明,中国经济金融中的泡沫已经很大,风险已经很高,杠杆非常严重。这才受到了最高决策层的重视。
最值得品味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在2016年7月就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降成本”部分予以强调。不过,10月这次是最高决策层第一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抑制资产泡沫”。这对货币政策来说意义重大。最少说明两点:一是目前经济金融存在的泡沫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一个时期在实体经济难以吸收情况下,货币信贷大放水,结果是都流入到了房地产领域,催生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金融风险迅速攀升。二是泡沫哪里来必须回到哪里去,谁的孩子谁抱走。既然是货币政策大放水酿造了泡沫,那么货币政策就应该立即转换方向“注重抑制资产泡沫”,目的是“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向了,即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呢?不可否认,目前货币政策转向适度紧缩的压力不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大幅度贬值,房地产过热、房价暴涨带来泡沫风险凸显,虽然居民消费品价格维持在低位,但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煤炭等资源性价格迎来一轮无厘头的暴涨,说到底还是过度宽松货币信贷惹的祸。但是,CPI维持在低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流动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要求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是稳健二字。要求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前面是有定语与前提的,即“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这个定语与前提千万不能忘记与省略,否则就有断章取义的曲解歪解之嫌疑了。
当然,最高决策层首次要求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表明货币政策在稳健的主基调下重点与策略已经发生变化。2014-2016年历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主要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而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只字未提“稳增长”,并且首次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了“货币政策”部分,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其原因在于经济L型发展中,“资产荒”导致金融风险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可持续增长。
值得反思的是,中央政治局今年7月份会议就要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而货币政策不理不睬,落实的不够好。7月份信贷投放几乎全部流入房地产,8月份继续大规模进入楼市。中国9月金融数据也延续了8月的回升势头,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规模均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近四成来自于房贷。放松货币信贷只是有利于房地产一个行业了。货币政策转向去泡沫、降杠杆,转向服务服从于供给侧改革,而不是利用货币政策拼命刺激需求侧。以风险控制为主,抑制资产泡沫已经迫在眉睫了。这次特别把“抑制资产泡沫”放在货币政策中予以强调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面必须强调提醒两点:一是在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刺激总需要的边际效应大大降低之际,财政税收政策必须发力。包括加大财政资金对公共品的投入,较大幅度降税降费。二是从债券市场角度来讲,投资者不应忽视,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然转向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系统性风险,货币市场的波动加大不可避免,投资者应当防范债市陷阱,避免过度期限错配和加杠杆行为。特别是应该尽快从加杠杆与泡沫资产投资领域撤离。
特别重要的是,必须引导货币信贷脱虚向实,尽快向实体经济流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近两年,我国资金“脱实向虚”有所加重,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增加,推高了资金成本,加剧了资产泡沫,累积了系统性风险,这既不利于实体经济也不利于金融健康发展。因此,严防资金“脱实向虚”十分重要,这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
特别要引导货币信贷政策向创新型领域发力。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成长,金融业要适应科技创新行业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行业。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本性的新动力!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