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优化体验成发展新风口,新金融重在内外兼修

2017-07-27 14:19:24  来源:亿欧网

摘要:想要达到金融高效流通的体验,单纯地依靠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投资习惯已经很难达到,必须从金融本身以及金融的外发性着手才能让金融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新金融
\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从表层的简单相加逐步转移到了深度的重度调整。以支付为缘起的金融科技的不断嬗变、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环节的不断革新、以虚拟货币、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新产品的不断出现都在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表现不尽相同,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时代的到来所带给人们的体验似乎更加酷炫,更加让人值得期待。尽管亚马逊的无人超市、淘宝的淘咖啡都在展示未来的金融科技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便捷,但是有关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似乎要比他们所展示给我们的这些还要酷炫。
 
  新技术不断与金融行业融合,体验不断升级
 
  新金融时代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如此酷炫的体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技术与金融相关流程的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全新体验。这种体验是传统金融时代和互联网金融时代都无法感受的,它更加能够让用户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基于金融行业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俨然成为一种体验“加速器”。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金融依然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不同,新金融时代当中,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的结合得更加紧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科技俨然已经成为优化当下互联网产品的一把利刃。借助金融科技的炫酷表现,用户完全能够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我们知道,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都与互联网发生了联系,并完成了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改造,但是用户在将使用习惯转移到各种移动客户端之后,依然面临着操作繁杂、使用不方便等诸多痛点。如何借助新的技术改变用户的这些痛点,成为下一个阶段互联网企业必须着重考量的问题。
 
  在这些诸多的繁杂操作当中,支付过程的复杂是困扰很多用户的最大痛点。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要完成一个支付的动作,需要进行很多次的绑定、身份验证,等到最后的支付环节还有可能因为网络问题不得不重新再进行一次。这种问题的存在无疑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最终成为困扰用户体验的一大问题。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与金融行业结合紧密的新科技的发展,困扰着用户支付的痛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技术破解。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原本需要手动输入的环节,现在被触摸、摄像等一些简单的动作所取代,一个以金融为主要切入点的全新的体验提升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以金融为缘起的大数据征信体系正在建立,并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早在几年前,我们或许无法想象利用芝麻信用的积分能够租借雨伞、自行车,甚至进行一些理财产品的购买。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自己的产品与芝麻信用绑定在一起,通过对芝麻信用进行不断加权,让其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征信考量依据。
 
  从本质上来看,芝麻信用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青睐,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通过将人们的行为与金融行业绑定在一起,从而获得一个对于用户基本征信的判断数据,并将这个数据变成一种的参考依据,从而更加深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对于用户来讲,这种体验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只需要通过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和习惯就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信用积分,再通过将这些信用积分不断与其他行业进行绑定,告别了传统时代需要进行各种调查材料才能有一个相对较为完整判断的繁琐。
 
  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基于用户日常数据的征信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增加风控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减少过多地将考察的标准偏重于主观判断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让企业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便能够完成相对较为精准的风控。
 
  在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与金融结合紧密的科技不断成为优化互联网金融时代用户体验的一个利器。通过金融行业本身与其外部因素的不断整合与联系,新金融俨然已经成为优化用户体验的一个“加速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只有坚持做好金融行业本身以及横亘各行业的体验优化才能让金融行业真正成为一个助推其他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新金融发展才能更全面
 
  如果想要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时代单纯地只是改变用户获取渠道的方式和方法,新金融时代就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着手改善才能让金融发展更加全面,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那么,新金融时代到底要如何发展呢?
 
  首先,金融行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必须从内部进行革新,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个相对较为迅猛的发展阶段,但是这种仅仅改变金融行业获取用户的手段,而不会金融行业自身做出改变的做法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时期出现的平台跑路、投资者利益受损的事件也表明简单地进行外部行为的改变,而不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做法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金融行业自身着手变革,才能真正满足用户与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实,互联网金融时代之所以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后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对于外部元素过度依赖,自身改变的速度没有跟得上外部因素改变的速度造成的。
 
  比如,尽管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获取了足够多的用户和资金,但是他们并不具备完整运用这些用户和资金的能力,最终导致很多资金收集过来之后不能有效地进行运作,等到投资周期来到之后便会面临偿付的压力。
 
  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互联网金融改变了用户的来源方式,但是并没有改变金融的运作方式,最终导致了“消化不良”的问题。因此,在改变用户来源方式和资金归集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投资逻辑,增加金融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通过提升金融行业资金的流通效率来让归集出来的资金迅速消化,避免“消化不良”的发生。
 
  具体来讲,可以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创新金融产品,除了借助互联网金融时代的P2P、众筹平台之外,还应当借助其他的渠道消化这些资金。比如,我们能够通过将金融支持覆盖到个人以及公司的整体的流程过程当中,借此来增加资金投放的渠道,在保证金融行业产品不断迭代的同时,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以当前比较火爆的众筹行业为例,尽管出现了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之类的众筹平台,但是仅仅从某一个环节入手并不能够打通金融的整个环节。只有以相对成熟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将金融服务贯穿到整个行业当中,才能增加资金应用渠道,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基于金融行业本身的变革才能解决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当中普遍存在的“滞涨”难题,增加资金的流通速度,在提升金融运行效率的基础上,让金融行业找到更多的发展方向。
 
  除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之外,金融内部的相关环节同样需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在金融产品变革的基础上获取与之相互匹配的运作方式,解决由于金融产品不断增加后带来的风控、投资等方面的难题。比如,我们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的元素加入到金融的相关流程过程当中,不仅能够高效地为不断出现的金融产品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能够让投资效率提升更快。
 
  其次,增加金融外部市场与金融行业的联系,将金融元素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尽管人们的投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但是金融市场依然是金融市场,它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依然较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金融想要获得发展依然要依靠传统的投资逻辑来进行,而传统的投资逻辑与新的资金收集方式和用户来源方式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深。
 
  这种情况下,单纯地靠改变金融行业内部的元素来优化金融行业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有效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只有强化金融与外部市场的联系才能让金融行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提取金融行业的一些数据,对用户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投资习惯等数据有一个相对较为明确的认识,通过分析用户在淘宝上的数据,我们能够知道用户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投入情况,进而能够预测到用户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借助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推荐不同的理财产品给他,这样能够保证金融产品有相互匹配的金融产品与之对应。
 
  除了扩大金融市场外部的推广渠道之外,通过将金融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介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同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有对应的金融产品与之对应,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金融生活。这样的话,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对应,都能够与金融产生联系,并且都有金融产品为之服务。
 
  不断强化金融行业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不断为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找到对应的疏解渠道,金融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了双向互通的顺畅流动,金融元素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上游能够不断获得足够多的资金,下游不断通过与生活环节联通实现资金的消化,在这样一种逻辑下,金融市场的运行才会更加安全、有序。
 
  进入到新金融时代,体验的提升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金融时代的成败根本在于体验。想要达到金融高效流通的体验,单纯地依靠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投资习惯已经很难达到,必须从金融本身以及金融的外发性着手才能让金融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