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高资本消耗、重资产运行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轻资产”“轻资本”的双轻转型已然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数字化正在打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桎梏,迎来“双轻”时代的新发展空间。
数字供应链金融是自带“双轻”基因的金融业务创新,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金融生态更加丰富
在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中,以广泛信息和多维数据为基础,构建特定供应链商业生态数据模型,实现动态数据治理、综合监控、产品及应用创新,并围绕供应链核心能力开展的金融或类金融服务,在服务主体、业务模式和市场范围等方面极大地拓展,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有较大不同。
一是基于供应链特定数据优势的金融创新主体。生产和交易过程的数字化使得生产型企业和市场型主体等能够凭借先天优势积累的供应链相关数据,完善风险管理并开展金融业务。其中,生产型主体主要表现在核心企业利用自身对供应链核心商品或服务、供销渠道以及交易历史等信息的掌握,为上下游中小型企业及终端用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而市场型主体则表现在交易市场、电商平台、物流中心等凭借对市场内交易商品、交易价格、交易频率及交易变化的把控,为市场交易主体、消费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金融服务。同时,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为技术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合作提供了机会。技术企业通过跨界整合供应链信息资源,创新商业数据共享机制,从而可以参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为供应链信息资源的供应方、交易商、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智能金融与泛金融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供应链生产运营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不但使传统金融业务能在资金投向、额度变化、定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动态管理,还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源的能力,带动投资咨询、渠道搭建、技术研发、电子商务、风险评估、信用体系建设等泛金融服务。
三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的扩展。与传统供应链金融市场主要集中在核心企业及其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不同,数字供应链金融可以利用全面、持续的数据还原真实的供应链图谱,并对客户精准画像,从而突破原有业务限制,沿供应链向上下两端延伸,将更多客户群体纳入服务范围。同时,数字供应链金融还可通过对供应链及其成员生命周期的掌握,将金融服务贯穿于供应链成员的全生命周期。
金融服务更加智能
与传统意义上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交易中心、终端市场等开展的客户营销、产品创新及服务升级不同,数字供应链金融更多的是依靠数据对供应链的深入洞察来发掘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的精准营销、风险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体验的全面提升。
一是围绕供应链高质量数据的智能精准营销。传统营销机制主要围绕核心企业以名单式、推荐制展开,而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营销更多的是借助于合作各方共享的供应链信息资源及数字化手段,开发智能模型和程序去挖掘客户需求、寻找业务机会、推送综合服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的部分工作,逐步形成批量式、定制化的智能精准营销机制。
二是构建“人工+智能”互为验证的风险管理机制。除客户营销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和异常处置,以及特定领域海量业务数据的处理,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价个体经营风险、智能筛选目标客户和进行异常行为判断等。“人工+智能”互为验证的风险管理机制成为数字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
三是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数字化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不断交互和融合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将自身管理流程、风控工具及业务经验进行标准化和系统化,从而在业务流程、产品研发、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安排上,更加关注客户体验的提升,给予客户更多控制权和选择权,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新,弥补传统供应链金融单纯以产品为中心的不足。
赋能增效效果更显著
供应链作为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和竞争主体,为了适应市场和资源的变化,需要不断吐故纳新,围绕其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剔除不符合生态系统发展的参与者和组织结构,吸纳新主体、新机制,以保持整个链条的市场竞争力。在供应链的演化过程中,供应链金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即是金融赋能效应。数字供应链金融的赋能增效能力更为显著,尤其是对实体产业链来说。
传统供应链金融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供应链资源流转,提高了供应链运营效率,但是随着市场和技术的飞速变化,传统供应链金融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供应链生态系统动态调整速度和效率上的要求。而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与金融业务的高频交互和深度融合之上的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供应链全景数据和业务模型,加强对供应链内部的洞察,及时发现客户需求,并将金融服务融入供应链商业场景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一种基础生产要素赋能于供应链,推动其进一步演化升级。
数字供应链金融为银行推进“双轻”战略带来全新的业务空间
数字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用场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核心企业主导的供销体系等红海,而是通过构建供应链业务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金融业务风险评价对单维数据的高度依赖性,将风控核心转向对供应链全景业务数据的把控,实现金融服务作为生产要素对供应链整个生产、交易和消费的全面覆盖,从而勾勒出一片新的“蓝海”。目前存在的典型的业务场景主要包括四大类。
以数字化商业生态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平台
商业银行、交易市场、电商平台、核心企业等通过电子商务应用的云端化,免费为企业提供SaaS云服务,吸引企业将交易行为搬到其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逐渐形成围绕企业经营的商业生态圈。这类平台通过不断积累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培育平台上企业的长期“商业信用”;通过对接第三方数据平台,如交易平台、政府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物流平台、仓储公司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税务、水电、保险、运输、仓储等综合的企业运营服务,最大限度地促使企业将自身经营管理移植到平台上,丰富企业在平台上的经营数据和交易信息,完善企业风险评价模型。更有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自建或者对接线下仓储、物流、零售店等实体资源,尽可能地覆盖供应链的全部过程,强化对平台上企业经营性资产或流动资产的掌控,其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也更多地转到关注企业交易过程上,将“1+N”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1”扩大到任一企业,形成围绕企业自身交易的新型“N+N”模式。
这种基于数字化商业生态为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由于风险评价和管控主要依靠企业在平台上积累的“交易信息+商业信用”,所以在此场景中,如何能够吸引客户将商业交易和企业经营导入数字化商业生态中是平台竞争的核心内容。
特定金融科技带来的业务蓝海
在商品独特、价值高昂、增值环节众多的细分行业,比如钻石、翡翠、高端木材、特殊材料等,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对商品的专业认识,缺少测量经营风险、核验交易过程和历史信息的有效方式,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往往无法有效覆盖各个交易环节。在交易频繁、单价较低、销售渠道复杂的特定领域,如饮料、副食品、中低端服饰、电子器件等,由于金融机构核验交易背景、掌控流动资产、评价经营风险等的成本过高或者效率过低,导致供应链金融服务难以深入。对于这些无法覆盖和难以深入的蓝海市场,金融机构可以携手产业龙头和金融科技公司,运用新兴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拓展出新的市场。这也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用场景。比如,钻石行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去信任、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数据库可靠等优点,搭建溯源登记平台,解决多方信任问题,实现钻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创新;体育服饰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客观洞察商品交易、全面感知实体经营行为、追踪和特定化流动资产等优势,建立供应链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供应链的科学精准管理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覆盖。
对于运用金融科技创造新的业务空间,最重要的是运用技术高效率、低成本地解决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服务的痛点。所以在此竞争领域,金融机构、产业客户和技术企业三方的有效沟通、相互之间的深度理解以及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技术企业的跨界整合带来的业务机会
在供应链商业生态中,一些专注于企业财务、货物仓储、商品运输、评估鉴定等的软件服务商或细分领域龙头,不断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跨界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服务云平台积累客户和专有数据,进而形成专有的风险模型,并以此独自或者与金融、类金融机构合作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目前这类创新的主要场景包括:企业管理软件及ERP云服务商通过向企业输出ERP系统,建立产品线之间企业财务数据和进销存数据的无缝衔接及快速共享机制,实现对企业交易行为的实时验证和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评估,并以此介入供应链金融;仓储软件行业龙头通过整合全国仓储数据资源,搭建物联网仓储数据的集约化处理平台,实现动产可视化、风险可控化、仓单数字化,并以数字仓单为核心进行金融创新;运输管理系统运营商运用“SaaS运输管理系统+交易平台”的模式,跨区域、跨行业地整合城市物流资源,链接供应链的每个物流环节和经营主体,构建出数字化的运输生态,并围绕生态中巨量商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这种跨界整合场景建立在供应链专有数据积累上,要求主导者在特定领域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独到的行业认知以及大量的数据积累。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领域的专有数据加速汇集,以此进行的跨界整合将成为数字供应链金融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标准化可流转的资产证券化平台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流转,但由于缺乏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所以资产流转的空间和规模比较有限。在数字供应链金融时代,将会出现非常多的标准化、可流转的资产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同征信、评级等数据集市相互结合,融合成为一个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的生成工厂,不断生产出可以快速流转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富有更多交易的发展属性。未来,随着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的引进,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将进一步朝着开放、透明的方向发展,所有资产的生成将变得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所有资产的价格将由充分的信息来完美定价,过去的信息不对称时代将彻底结束。
这类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平台对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构建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大数据整合能力,基于数据的风控建模技术以及不断迭代的产品开发。
多方协同构造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与各方的态度是决定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
金融监管部门。大宗商品、生活消费等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国家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因此在以数字化为主导的全球竞争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态度,鼓励金融的创新发展脱虚向实,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主力,对内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推动业务操作系统化、平台化;对外需要抱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组织供应链参与各方构建信息共享联盟,打破信息孤岛,以多种方式实现供应链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同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践行双轻转型战略和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交易型转变。
实体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体企业要重视金融赋能效应和数字化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经营的数字化水平,加大IT资源投入,加快内部系统集成,加强生产、服务过程的可视化,提高企业数据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夯实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基础。
技术企业。技术应用的完善和提升以及与实体经济的契合程度直接影响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因而相关的技术企业应该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能力来提高供应链可视性的同时,深入研究实体行业特征和金融业务逻辑,关注供应链金融合作各方的系统集成问题、数据交互机制以及商业合作模式,强化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金融机构。
数据基础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根本基础
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内部营销、运营、风控等数据资源的连接互通和集中处理,以及外部市场层面的信息交互及共享机制建设。没有数据基础,数字供应链金融将成为空中楼阁,永远难以真正发展。只有充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数据获取的成本以及提高数据同步的效率,才能确保数字供应链金融运行在健康的发展轨道上。
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金融科技的适当应用、软件硬件的科学接入、关联数据的合理读取以及线上线下的有效验证,能够很好地保证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数据质量。面对不同实体经济场景,参与各方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业务经验定制技术应用方案和数据校对机制。而信息的商业共享模式、数字加密技术以及私有信息保护制度等的设计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据的交互效率和获取成本。因此,数字供应链金融涉及的网络、主机、用户、数据等管控措施,以及数据存储、流通、使用的安全机制应是信息共享和数据合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法律环境。如果将数据信息看做一种有价资产,高效高质的数据流通和使用需要通过制度安排来明确数据内容和用途的边界,并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数据私隐和约束信息滥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保障高质高效的数据基础,对于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