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消费金融等一轮轮风口之后,业内不少人将保险科技,视为最新即将爆发的风口。
一边是风口上的盛宠,一边又是能否落地的质疑。
保险科技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核心数据迟迟未放开,落地应用不够;传统保险机构忙着跑马圈地,对于尚未爆发能量的科技,反应平平。
科技的崛起之路,总是相伴着鲜花和口水,这条路从未平坦无阻。
但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新的风口
人们一直在期待科技的魔力,推动这个已发展数千年的古老行当——保险。
背后的逻辑,也极为简单,因为保险是金融中最多金、且关系最错综复杂的行业,科技一旦撬动,将搅动金融风云。
科技对于保险的野心,一直昭然若揭。巨头都嗅探到风口,早早入场。
早在2013年,阿里、腾讯、中国平安联合成立众安保险,拿下第一家互联网保险牌照。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在2016年保险发展年会上,马云甚至断言了销售主导保险命运的终结。
京东不遑多让,今年6月,京东和阳光产险联合成立“智能保险实验室”,试图通过模型算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杀入车险市场。
资本入场就如润滑剂,让行业行进的齿轮进一步加速。
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全球保险科技初创公司交易173笔融资16.9亿美元,同比上升42%。
到底什么是保险科技?
据《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介绍,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等10项技术可与保险行业深度结合。
也就是说,只要能对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保险链条产生影响的,都可以算作保险科技。
去年,保险界最火的词还是“场景险”。
在场景中嵌入保险,比如,航班的延误险、淘宝的退运费险、共享单车的人身安全险等等。
但这点撬动远远不足。据保监会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由2015年的9.2%降至2016年的7.6%。
“场景险并没有很好改变保险业发展,所以互联网保险企业想结合科技寻求突破。”大象保险CEO杨喆向一本财经介绍。
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的从业者,也看到了“金融科技”的火热。
2016年,被负面缠身的行业拖累,P2P、网贷等标签变得污名化,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成功转型。
陷入场景险中突围无力的互联网保险,也试图换一个性感的标签,再战江湖。
于是,保险科技乘风而上,成为风口下的宠儿。
虚火过旺
那风口下的保险科技,落地实践究竟如何?
“保险科技就是提升行业运作效率的工具”,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总结称。
天眼互联创始人杨齐几乎也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保险科技归根结底,还是运用数据技术,优化成本和效率。
大部分从业者认为,科技对保险产生的第一影响,就是提高效率。
信诚人寿保险副总经理李海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传统投保环节,一般需要5天,而电子投保只需30分钟。
“通过打包模块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人力成本可降为过去的四分之一”,李海称,这就是比较直观的感受。
尽管开始了缓慢的落地,但谈论保险科技蕴含颠覆的力量,还为时过早。
“目前而言,保险科技更多只是一种概念。”杨喆表示,在国内,保险科技还远谈不上颠覆和重塑。
比如大数据。
现在大数据行业如火如荼,然而,大部分数据却不能运用到保险领域中。
比如,现在最火的个人征信数据,是否可以作为保费的制定标准?
今年5月,某公司联合蚂蚁信用推出一款基于个人信用,进行核保定价的产品,上线不久就被下线了。
“监管层面需要反复论证、揣摩的”,该公司的负责人称,确实一个人的信用好坏,和是否容易犯病、是否会遭遇意外,没有半毛钱关系。
反过来,最核心的保险数据还处于孤岛状态,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比如,在医保方面,最有效的数据,一定是医院就诊档案,但目前它们都躺在各家医院的档案库中,并未打通开放。
保险数据是放是收,背后有一场有趣的博弈。
监管特别怕这些精明的保险公司,得到了核心保险数据后,将风险高的用户排除掉。
“但是,恰恰是这部分有风险的用户,才是最需要上保险的人”,风险管家CEO罗霄一句道破。
保险玩家,从商人的角度出发,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些风险用户剔除;而监管层,从管理层角度出发,让保险公司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保监会虽然允许定制弹性费率的产品,但他们可不想看到太明显的价格歧视。
另一方面,数据的保护欠缺,也是一个很难放开数据的原因。
再拿病历数据来举例,这可能是个人隐私中,最为隐私的数据。一旦管理不严,导致了地下黑市流通,将引发轩然大波。
杨喆曾整理了国内外“保险科技”公司名单,他发现真正在做的、推出了好的产品的,实际上并不多。
盈利问题,如鲠在喉。
虽然改变的口号喊了许久,但保险依然没有摆脱 “销售导向”的标签;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保险销售方式,但大的渠道仍握在银行保险和代理手里。
“在互联网上,保险卖到千万就非常了不起了,但保险和银行合作,销售量都是以十亿为单位。”某精算师告诉一本财经。
“保险科技,对保险行业产出影响还不大。”徐瀚表示,“科技在风控、理赔等环节带来的效率提升,相比丰厚的保费收入,还没那么重要。”
颠覆还很远
“感觉现在互联网保险的从业者,和保险的从业者,就是两个行业”,保险行业资深从业者称,两方陷入了相互看不上的鄙视链条中。
传统保险眼中,这群叫嚣着要随时改变他们的互联网玩家,还远远不能撼动盘根错节的金融大厦。
有报告显示,2016中国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达到737万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巨头保险公司,平均营销员达到百万人。
“人海战术”和销售主导,依然被传统保险公司所钟爱。
直线上涨的保费额也在提醒他们,中国保险业还处于红利期和增量市场。在他们呼哧呼哧跑马圈地时,暂时还看不上保险科技这点蚊子肉。
传统保险公司也建立了不少保险科技公司、研发部门,或投资保险科技公司。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大多还是面子工程,“喊的是新技术,用的还是老办法”。
这些大的保险公司在保险科技上的应用限于内部管理环节,如CRM等。
虽然存在虚火过旺、传统保险不重视等问题,但保险科技依然生机勃勃。
杨喆见过太多占据先发、政策优势,坐吃山空,最后被新技术取代的案例,“永远不要小瞧技术的力量”。
国外有保险公司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可对病情预警,同时也降低了赔付率。
在传统保险领域,也有先行者。
保险科技就如金融科技的下半场。
掣肘很多,但依然未来可期。
面对磐石般坚固的传统保险领域,科技正在试图展现水滴石穿的奇迹……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