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型险企的高管,对于何浩(化名)来说,9月6日是忙碌的一天。
9月6日上午,国家会议中心,手携人脸识别、语音语义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等技术,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召开了“智能保险云”产品发布会,推出“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大产品,并面向全行业开放。
9月6日下午,北京新闻大厦,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保信”)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向保险行业发布了事故车定损云平台。而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上海,蚂蚁金服“车险分”上线百天沟通会正在上海中心光明顶举行,回顾“车险分”发布百天之外,6月27日正式开放的“定损宝”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工作地点在北京的何浩,受邀参加了两场发布会,回顾6月底的“定损宝”发布会,何浩乐见其成的同时也感触到一丝隐忧:
一方面是大企业、大平台对于新技术开放共享带来的定损、赔付便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使用了这些或许意味将面临着数据安全问题。
以何浩所熟悉的车险领域来看,保险科技的开放与共享正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在其他金融科技领域有过尝试的三家机构(平安、蚂蚁、中国保信)正在用技术给诸多面临亏损难题的中小财险公司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但让何浩略觉遗憾的是,在最应该做这件事的中国保信发布会上,没看到人工智能的部分,他希望有更多类似的产品或技术推广出来供中小险企选择。
眼下,保险科技不只是呈“三足鼎立”竞争态势,还有保险巨头接踵而至;各有千秋的他们欲抢占竞争高地……
当科技赋能保险
9月6日上午,上,同何浩一样,逾百家产险、寿险等保险公司以及代理公司管理人员也参加了平安壹账通的发布会。在这个名为“智能保险云”的产品发布会上,“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大产品被推出,在中国平安看来,这是公司保险经营中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智能认证”主要是利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位客户建立起了生物档案,完成对人、相关行为及属性的快速核实。该技术使保险行业从保单制跨越实名制直接到达“实人、实证、保单”三合一的“实人认证”。
智能闪赔则是一款人工智能定损与风控产品,基于高精度图片识别(覆盖所有乘用车型、全部外观件、23种损失程度)、一键秒级定损(以海量真实理赔图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智能对车辆外观损失的自动判定)、自动精准定价(通过主机厂发布、九大采集地采集与生产数据自动回写三种方式,构建覆盖全国,精准到县市的工时配件价格体系)、智能风险拦截(构建承保到理赔全量风险因子库,开发30000多种数字化理赔风险控制规则,实现对风险的事中智能锁死、智能拦截与事后智能筛查)四大技术亮点,可以大大提高定损时效。
而就在几个月前,蚂蚁金服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6月27日,蚂蚁金服向保险行业全面开放技术产品“定损宝”,同样也是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帮助车辆定损,用户在通过支付宝接通定损宝程序后,可以很快知道受损部件、维修方案和价格。
在平安壹帐通发布会结束后,“车险分”百日沟通会上,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平台运营部总经理徐艳再次表明了蚂蚁金服的开放态度:将进一步加大保险平台的开放力度,未来蚂蚁保险的任何一款产品都不会由单一机构独家经营。
100天前面世的“车险分”,是根据蚂蚁金服积累的用户画像数据,结合保险公司积累的车险理赔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技术对数据脱敏处理而得到的分数,以使得保险公司更准确识别客户风险、更合理定价。
仅就理赔、定损层面看,无论是“智能闪赔”还是“定损宝”,都在反欺诈、节约查勘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保险行业在投保、理赔、运营三个核心环节仍存在诸多痛点。从理赔看,以车险为例,平均耗时超过3天,且赔付渗透率较高,如车险行业赔付渗漏就超500亿,效率低风险大。而据中国平安相关人员介绍,“智能闪赔”面向全行业推广后,预计“时效慢纠纷多”和“渗漏风险高”的问题将得到大幅改善,为车险行业带来超过200亿元的渗漏管控收益,带动40%以上理赔运营效能提升。蚂蚁金服亦表示“保险公司应用‘定损宝’后,预计可减少查勘定损人员50%的工作量。”
各有千秋
9月6日下午,何浩还受邀赶赴另外一个会场—中国保信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事故车定损云平台发布会。作为行业在理赔作业场景下的基础设施,事故车定损云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定位、建设现状与功能都进行了演示。
2017年6月,商车二次费改落地,面对大型险企市占率、营销渠道、承保能力、核保能力等优势,费改过程中,中小险企仍然面临着渠道薄弱,承保与核保能力不足,承保亏损风险加剧难题,2016年共有81家财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其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产险“老三家”的车险承保利润占全行业车险承保利润的85%,而80%以上的财险公司车险经营亏损。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看来,对于经营压力较大的中小险企来说,无论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平安还是保险行业外有技术优势的蚂蚁金服,他们把自己成熟的产品开放,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参加完三个发布会后,何浩说仍然会保持观望。在他看来,中国保信的平台没做人工智能的部分,它的产品有点像精友的第二代定损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数据的准确性,配件点选的唯一性和车型覆盖广度。
而平安和蚂蚁金服都有只能认证的技术相匹配,“蚂蚁金服更突出了一下他的‘IT’方面优势,也就是相对人工智能方面。而平安的主业为保险,本身积累了很多数据和理赔专业直接与人工智能结合确实比较专业,这个在损伤程度判定和反欺诈方面会有不错的表现”,何浩做出这样的对比。
平安产险副总经理朱友刚表示,“智能闪赔”技术在2016年就开始测试和使用,2017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处理车险理赔案件超过499万件,智能拦截风险渗漏达30亿。
而在使用上,蚂蚁金服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定损宝”会免费提供给中小险企,而中国平安的两项技术则会在免费三个月后开始收费,具体收费标准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会看客户需求来定价。
在何浩看来,对于中小险企来说,类似产品开放的越多越好。就目前来看,只是针对外观损失和小额案件,已经带来了很大层面的效率提升,但要想快速赔付还需要很多改变,比如说单证和发票等相关资料是否免除等。
抢占高地
其实不仅平安、蚂蚁金服、中国保信就此有所动作,近期人保财险也做了相关发布。
8月31日,中国人保财险在北京发布了“拇指理赔”、“全程托付”两项服务,在车主遇到单车事故时,通过APP、微信,只需完成“一键报案、三张照片、确认账号”三个动作,即可现场在线自主完成从出险报案到收取赔款的全流程,理赔实现了零单证。但这些技术,只是服务于人保财险自身业务。
当前,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驱动力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模式,布局新科技,成为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在年初,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提出了3.0战略的转型:平安要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而对于在新技术竞争中这种开放共享的做法,一位大型财险公司管理人员表示,蚂蚁金服作为一家技术平台,把科技分享出来是顺利成章的事,用互联网思维来看,这类平台看中的一个是流量一个是数据。
而徐艳在谈到蚂蚁金服定位时表示,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有整合性的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是常态,国外市场有成熟的例子,在其他金融领域已经做过尝试和能力积累后,希望把这些复制到保险行业来产生价值。
在朱俊生看来,去做共享和开放应该是有自己的诉求,但也是合理的。以平安为例,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他做了一些东西,如果行业特别是中小公司愿意接受,对于行业标准的输出和品牌建设都是有价值的。“对于平安来说,作为标杆式的企业,他可能会希望在内部探索的一些标准逐渐的能够转化成行业的标准。”
在何浩看来,平台架建起来后,无论随着使用企业的增加会带来哪些利益,但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成本是降低了。
但是,在上述产险管理人员看来,这件事更多应该由中国保信来做,而不是第三方平台。朱俊生也表示,中国保信的功能就是帮助行业搭建公共数据信息的平台,进行行业的基础设施,汇聚数据后,更应该由中国保信来做这件事情,这也应该是它的主要使命。
数据核心
何浩坦言,在使用这些服务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数据安全问题,数据也就是核心客户的信息,客户流失和客户隐私泄露都需要谨慎考虑。
上述大型险企管理人员表示,最终中小公司选不选择这种服务其实是也是一种自我的判断。不选择,那么就意味着你自己要去构建整个的一个平台或者是这样一套系统,如果选择了这种平台,或许也意味着可能自己的数据可能被分享,尽管平台强调会做数据隔离,但在大数据时代都是相对而言的。
而针对数据安全的这种担忧,无论是平安还是蚂蚁金服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徐艳表示,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是对蚂蚁保险平台的核心基本要求。对于合作保险公司,蚂蚁金服明确要求,除了必要的客户服务、回访以外,要进行数据隔离不得用于其它商业目的和保险的二次营销。
而关于记者的这个提问,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则展示出了足够的信心,“平安并不缺客户,一年前公司收购了汽车之家,加之汇总计算平安已经有5亿的客户。”“另一方面,产品管理是在金融壹账通系统上,并且是在保险云上,平安产险是没有权限的,另外,理赔服务、风险控制我们同业都要联合起来,共同创建这样的管理能力,而不是说互相割裂”朱友刚表示。
无论是抢占保险科技高地,还是争夺行业标准话语权,都需要市场主体来做出选择。
在平安壹帐通发布会现场,包括大地、阳光、珠江人寿、中宏人寿、昆仑健康在内等十余家公司已签定合作意向书。而另一方面,已有18家保险公司和蚂蚁保险平台展开数据产品合作。
保险科技竞争新局已然拉开大幕,但数据安全之忧亦开始“升温”。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