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刘光辉:“互联网+”时代的银行IT架构转型策略
农行刘光辉:“互联网+”时代的银行IT架构转型策略
2018-06-20 18:54:33 来源:金融电子化抢沙发
2018-06-20 18:54:33 来源:金融电子化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银行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金融的信息来源、业务模式、风控方式以及金融中介地位等方面,重构着金融行业版图。金融服务场景愈发多样,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租赁等各类金融服务间协同愈加频繁,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开拓电商服务等新业务,金融机构经营范围逐渐呈现“综合化”趋势。随着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一方面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挑战,使得银行业务服务多样化、产品复杂化、定价灵活化、经营决策数据化,对银行IT架构提出了更多要求。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要求IT系统架构转型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银行联机业务量的快速增长,2015~2017年,农行业务量一直保持40%左右的增长势头。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要求IT系统架构具有较高的横向扩展能力。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客户的多样化和国际化要求业务应用需具有灵活的个性化体验、可定制界面和灵活配置的自定义参数,这对于移动应用获客至关重要。支付领域的巨大压力和新时代的业务发展,急需银行的业务系统支持多样化的营销活动要求。数据需求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量使用也对IT系统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柜面业务综合化改造的电子凭证保存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大面积使用)。随着经营管理精细化,经营分析领域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和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也要求IT系统基础架构的适应性转型。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服务要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同样需要基础架构层面通过转型来实现。
IT系统架构转型策略
大型银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IT系统架构将是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架构。分布式架构的灵活性、扩展性、低成本等特性决定了银行业在业务品种和业务量爆炸式增长过程中会成为新型业务架构的必然选择。然而相对完善的核心系统功能、谨慎的风险偏好、高可靠高可用的业务连续性保障要求决定了大型银行在集中向分布式转型的过程会比较漫长。IT系统架构的转型必然要伴随着业务系统的重构展开,大型银行大多建设了数百个业务系统,巨大的工作量也决定了这必然是个长期过程。
目前典型的开放系统分布式架构主要分四层,应用接入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和存储服务层。结合联机交易、大数据、流计算、人工智能等不同场景,分布式架构也会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总体来说,在分布式架构中,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利用集群架构和双活机制提高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通过负载均衡+应用集群的方式应对业务量的弹性变化;尽量采用通用开放的体系架构以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投入;建设完备的自动化运行管理体系,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银行架构转型的实践介绍
◆大力推动公共平台建设。分布式架构在成本可控的同时,使得银行灵活快速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服务。同时,分布式架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等问题的难度很大。业界的一般做法是根据业务特点,通过较为复杂的应用设计,放弃实时一致性、保障最终一致性来解决该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应用设计、研发和运维的复杂度。为了体现分布式架构优势,有效控制风险,建设通用技术或者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通过“两地三中心”建设实施关键业务系统双活架构改造。通过对负载均衡设备、服务器集群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的研究应用,结合关键业务的业务特点对应用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构建双活架构,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健壮性和应急处置能力。配合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将业务合理分布到多个中心,构建“两地三中心”双活架构,提升业务连续性。提升银行关键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防范系统级和数据中心级灾难风险,全面提升银行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和容灾能力。
◆主机应用与数据下移,“瘦身”核心系统。为应对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主机系统和分布式架构的不同优势,采用读写分离设计,构建主机开放融合架构,将查询类交易的应用逻辑处理下移到开放平台,在改造成本不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主机资源消耗。将历史明细数据下移到分布式架构上,基于Hadoop技术实现历史交易明细业务查询。利用数据复制技术将主机数据实时同步至X86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挖掘数据价值。将总控、运营、产品合约及客户信息等可以下移的业务利用应用升级的契机整体下移到分布式架构,主机仅保留必要的核心功能。
◆持续推动开放平台应用分布式架构转型。经过大量试点,大力推进集群架构、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采用Linux替代Unix,引入集群数据库和MPP数据库,探索存储虚拟化应用,构建更加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从应用服务器入手,到数据库平台,全面采用X86服务器替代小型机,实现架构精简、成本下降和安全可控能力提升。进行了新一代网银系统全面采用X86服务器集群架构作为应用服务器,内部管理类系统数据库基于X86服务器的改造试点。2014年将日均交易量4000万笔的信贷系统数据库从高端小型机迁移到X86服务器。自2015年起,农业银行开放平台新增计算资源全部采用X86服务器集群架构。实践证明,基于分布式的架构同样具备较高的整体可用性水平和处理能力。
◆一体化自动运维体系建设。分布式架构降低了单个节点对基础软硬件的可靠性、可用性依赖,通过架构来保障系统的整体可用性。但随着分布式架构、虚拟化等技术的实施,设备与部署实例数量快速增长,一个系统涉及的节点众多,为运维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为此,需要在监控系统建设方面做大量工作,以提升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在监控管理方面,大力推进基础架构与应用产品的集中监控管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架构的7×24小时监控,对关键应用系统建立了端到端的实时监控,出现异常后,能够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定位,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研发推广了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系统的批量部署、合规检查、快速处置等功能。研发推广了集中密码管理与行为审计系统,实现了密码集中管理、单点登录、行为审计。加强开发与运维的融合,持续优化完善现有的监管控平台,加强流程平台与自动化平台的融合,结合运维大数据,进一步提升端到端的运维管理标准化、自动化水平。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