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中国银行邢桂伟:运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新中行

2019-02-11 16:23:14  来源:金融电子化

摘要:2018年,中国银行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置于新一期战略规划之首,正式发布了以“1234-28”为核心框架的《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战略兼顾了短期见效、中期突破、长期发展的要求,目标是打造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实现关键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
金融业面临数字化挑战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与社会各行各业渗透融合,使现代经济活动更加灵活、敏捷、智慧。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动机,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银行要适应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经济转型的大势,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
 
据了解,全球各地的银行正在越来越多地推出数字化方案,85%的银行将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作为工作重点,以通过构建数字化能力,提升业务效率、提高业务效益,而推动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认清其本质内涵。数字化转型是要求企业进行彻底的转型,这是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员工能力的重新定义,是企业级全局性的战略转型,也是每个员工都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常态化思维模式。
 
数字化,不只是业务迁移的线上化,还是业务重构的线上化。金融业习惯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这类渠道叫“电子渠道”,这些渠道开始建设时被视做一种与物理网点所对应的“线上渠道”,看重的是线上服务的电子迁移率,以实现更多的金融类功能为主,在功能覆盖的基础上,开始重视菜单设计、操作流程、整体风格等用户体验。现阶段,我们要更多关注业务流程重构,业务运营要集成业务操作、营销支持、风险内控、客户服务等职能,从后台操作向客户服务渗透,为客户营销、产品推广提供全方位集中保障,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不只是产品、交易的局部数据化,还是客户行为等整体场景的全面数据化。以收银台为例,商场的收银台完成了支付这个动作,将客户所购的产品及金额记录下来,并远程扣取了客户的账户余额,这个过程传递了数据同时完成了数据的记录,而无人超市则是全面数据化的案例,客户在进超市的时点就会记录客户在超市中的路线数据、拿起过的商品数据、停留的时间等数据,并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支付行为,包括“人、货、场”在内全流程、全场景的数据会存储下来进行分析,用以指导超市的进货量、货品摆放、商品营销等经营行为,整个超市的经营模式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个就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概念,Gartner已连续三年将其列入“10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之中,在物联网等技术日趋成熟,企业所能收集的数据将不仅是模型、样本、交易等时间切片的数据,还包括环境、事件、状态等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全方面的数字化表示,可以更灵活、动态的应对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
 
数字化,不只是对接消费者的网络化,还是对接企业、构建生态圈的网络化。互联网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被拉开,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消费互联网(ToC)向产业互联网(ToB)转移,消费互联网主要是通过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产品实现更高效的销售和流通,产业互联网则对生产力有更深的影响,通过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是通过B2B2C的模式,广泛对接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建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多业态接触客户,拓展金融行业的产业边界;另一方面是服务于产业互联网,利用供应链关系收集相关数据,并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经营活动链条之中。
 
数字化,不只是代替人工操作的智能化,还是能感知、洞察并实时反馈的智能化。在自动化时代,强调用固化的流程和规则,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工操作,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结果是一定的。但目前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快速实时地应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客户需求,在数据、算法及算力的支撑下,需要构建“自适应、自校正、自协调”的智能化服务能力。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是自身的服务需要有智能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在智能城市、智能社区、智能建筑等生活全面“智能化”的环境中嵌入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项修炼
 
可以看到,数字化是较为宽泛的概念,数字化不单是线上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而线上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化和融合。采用的技术可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R等所有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的世界,是由数字化服务定义业务模式,而非业务模式定义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意味着业务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以便适应数字化的世界。
 
因此,我们所说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在客户、场景、产品、服务乃至万物转化为数字形态的基础上,用数字思维和手段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打造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
 
基于我们对数字化的理解以及构建数字化银行的目标,我们制定了“1234-28”的战略框架,通过推动实现客户、生态、产品、风控和运营的数字化重塑,把科技元素注入业务全流程、全领域,给全行插上科技的翅膀,将中行改造成具有丰富数字化内涵的银行,实现内在价值的提升。
 
一是数字化渠道。构建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三位一体”的渠道服务体系。通过手机银行建设,整合行内外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开放、智能、安全、特色突出的移动端银行服务,截止2018年11月,月活客户同比增涨了70%;通过智能柜台建设,推动线下渠道智能化建设及网点转型,已覆盖全辖36家一级分行,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并通过移动柜台批量打开客户流的新入口;通过新一代集团客服项目,构建客户统一联络中心,实现语音识别及合成、语义理解、智能机器人、知识库等人工智能服务能力。三个渠道“三位一体”协同实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线上线下整合服务,力求做到无论客户从柜员、客户经理、智能柜台、手机银行等任何一点发起交易,均能及时感知客户要求,给予一致的服务响应。
 
二是数字化生态。明确了“整合场景、融入场景、自建场景”的生态化策略。整合场景方面,以手机银行为核心,整合各分行特色应用,推出政务网、外币零钱包、惠享生活商城、扫码乘地铁等特色场景应用;嵌入各类生活服务,包括餐饮优惠券购买、话费流量充值优惠、加油卡充值、机场泊车等功能;实现第三方应用的接入,包括集团内综合综营公司的应用以及直播平台、视频会员等多业态服务。融入场景方面,实际上是对业界开放银行、API银行的实践,我们通过搭建场景对接管理平台,提供标准的SDK嵌入服务、API专线接口服务、公共H5功能服务,接入第三方合作伙伴服务,通过校园、跨境、健康等场景来整合中行的支付、融资、资管等业务,共建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已完成了与东方财富网积利金产品对接、腾讯微信平台“外币零钞预约”,途牛、去哪网的中银E贷对接,畅由积分对接,实物贵金属销售等等多个外部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丰富服务场景。自建场景方面,推出了E校园、代发星、复兴壹号等非金融类应用,面向校园、中小企业、机关单位提供校园服务、员工关爱以及党建服务。
 
三是数字化活客。通过构建智能客户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行4亿多全量个人客户画像,每天加工6亿多条客户360°画像的标签,覆盖客户基础信息、兴趣爱好、社会属性、金融特征、客户价值和互联网特征等多种丰富的客户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营销,通过模型算法实现客户与产品的匹配,为上亿客户自动推荐理财、基金产品,以精准定位为目标,依托数据分析,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大幅提升营销成功率;实现客户流失预警等智能应用场景,通过对客户账户大额动账的原因分析,进行成本收益计算,给出有效的线上或线下的挽留方案。
 
四是数字化产品。2018年4月15日推出的中银慧投产品,是以“AI+专家顾问”人机结合模式的应用,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智能算法模型;另一方面,还整合了中行庞大的投资顾问专家团队,加入线下人工干预,动态修正系统可能的偏差,两相印证,从而实现了从选市场到选产品,再到形成个性化组合的全流程“双保险”,很好地提升了客户资产配置的服务能力。产品上线一周销量过亿、七个月过50亿,累计投资用户超10万人。此外,自主研发了中银跨境撮合服务系统,搭建中小企业跨境的线上沟通平台,并基于该系统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量身定制了“供需对接会”APP,集企业信息发布、智能撮合匹配、在线预约洽谈、成果跟踪统计于一体,具备智能精准撮合、7×24小时线上视频洽谈、计算能力动态扩展等三大优势,大大提高了供需双方对接的成功率,提了客户参加对接会的体验。进博会期间,系统共支持1178家海外展商和2462家国内客商进行了“一对一”的现场洽谈。
 
五是数字化风控。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利用实时分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和渠道的综合分析,进行客户资金流监控、优化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构建覆盖实时反欺诈、智能反洗钱和全面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风控体系。其中构建了“新一代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系统”,结合原有风险防范经验,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采集客户在线交易数据、积累客户行为信息,建立相应的规则与模型,搭建了全流程反欺诈体系,重塑以前端防控与事后处理为主的传统防控模式,进一步“聚焦事中、简化事前、强化事后”,实现了客户体验和交易安全的完美平衡。已支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开放平台、银联等渠道的登录类、转账类、设置类等高风险交易的事中风险防范,至今已拦截可疑交易近4万笔,拦截可疑交易金额40多亿元人民币。
 
六是数字化技术。2018年已基本完成三大技术平台建设,一是初步完成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建设,并实现主机下移,目前日交易量2亿左右,分流主机交易比例超过55%,累计节省主机资源3.8万MIPS,节省8亿元人民币以上;二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大数据平台投产,构建了我行客户画像标签、外部数据管理与数据沙箱三大服务体系;三是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由机器学习平台和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两部分构成,实现了语音识别、知识库、智能机器人问答等基础服务的落地,并基于机器学习平台实现了新一代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等项目。此外,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18年11月底,我行已经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28项专利申请,其中基础技术研究方面的13项、应用场景方面的15项;正在推进的12个区块链试点项目,应用集中在数据共享、支付清算、数字票据、公益扶贫、数字雄安等领域。
 
运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新中行”
 
从中长期来看,数字化转型重点在于构建可持续运作的创新体制机制,并引入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路径。中国银行2018年大幅度加大了集团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投入了营业收入的1%用于科技创新研发,用于创新项目建设、产品创新评奖、创新论坛、IT技能大赛、黑客松大赛等全行创新类应用及活动;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设置信息科技专业序列,在3~5年内实现集团具备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2018年11月在新加坡完成了首家海外总行级创新基地的挂牌。
 
2018年是中国银行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银行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银行将坚持以体验为核心、使牢固互信的客户黏性成为价值来源的核心所在;坚持以数据为基础,让数据转化为生产力;坚持以技术为驱动,促进技术与业务融合发展。通过全面持续推动数字化战略,把科技元素注入业务全流程、全领域,给全行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建设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新中行”。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