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表示,2010年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银行在支付层面失去了原有的存贷汇作为本质的独占性优势。随着产业的融合和支付模式的变化,第三方纷纷跟进,在支付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业态。新业态主要呈现出三个变化:
第一,支付工具数字化。数字化时代,过去的刷卡模式被取代,支付更多基于用户的数字账户。
第二,支付场景化。过去,主要为线下消费,而如今则是线上线下并行。支付融入场景,形成了跨界资源的整合。
第三,线上线下融合。这其中主要包括O2O场景的布局、线上线下的协同以及虚拟和实体的无缝对接。
以下是孙娜的发言实录:(发言内容未经发言人审核)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建设银行移动支付发展的历程及感受
支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类社会最密集的两种行为,就是社交和支付。在生存的需求下,物物交易诞生了,而物物交易的达成则必须形成了资金的转移。但同时,支付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支付领域,新技术不断催生,带来成本的降低。未来,支付甚至可能重归物物交易的形式。由此可见,支付这一话题虽然古老,但一直充满着挑战和冲击。
在支付方面,存贷汇是银行最基础的功能。汇是提供支付最基础的核心底层技术。但是走到今天,汇已经不是银行专属的,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汇已经由产业各方共同经营。支付这一话题关乎普罗大众,它很具有挑战性。因此,对于身处支付产业当中的金融机构来讲,我们必须跟紧时代形势进行研究。
其实从银行角度来回顾历史。1993年,我国开启了金卡工程,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建设支付基础设施。1994年,建设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龙卡,在近十年间,建设银行的个人支付业务就从区域发展到全国,从本行业务发展到联网通用,从本币发展到境内外本外币,并且在这期间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2010年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银行在支付层面失去了原有的存贷汇作为本质的独占性优势。随着产业的融合和支付模式的变化,第三方纷纷跟进,在支付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业态。新业态主要呈现出三个变化:
第一,支付工具数字化。数字化时代,过去的刷卡模式被取代,支付更多基于用户的数字账户。
第二,支付场景化。过去,主要为线下消费,而如今则是线上线下并行。支付融入场景,形成了跨界资源的整合。
第三,线上线下融合。这其中主要包括O2O场景的布局、线上线下的协同以及虚拟和实体的无缝对接。
以上三大变化对银行冲击巨大。对此,建行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行业合作,融入生态发展。建设银行近几年一直围绕衣食住行开展业务。2018年,根据央行的要求,建行全力以赴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年。这一年当中,建行在业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移动支付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交易笔数,建行都占据了第一位。
在场景方面,建设银行在以下几方面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很好的支付场景。在公交地铁方面,我们形成了最完善的公交解决方案,建行的移动支付在全国485个县市的公交上都可以受理,20个城市的地铁都均可受理。在校园领域,建行围绕师生学习的生活需求,整合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移动支付现已覆盖了600多个校园。在医疗领域,建行围绕医院和周边环境,利用移动支付升级上千个医院。在生活消费领域,建行创新推出“信用+支付”的支付菜场2.0版,实现了食品溯源,解决了老百姓关于食品安全的痛点问题。建行共拓展市场近三千个,无感停车近万个。由此观之,建设银行尽可能为百姓的便捷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景支持。
第二,坚持金融科技的引领,持续加强支付创新。2016年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品牌龙支付。三年以来,建行在品牌的功能上不断的迭代,科技元素和场景元素紧密结合。昨天,建设银行刚刚发布了5G+智慧银行。这体现了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引领的能力。
第三,构建智能支付的新引擎,打造极致支付体验。支付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极简,第二个是急速,第三个是极致。如果支付环节中出现了链路过长、时间过长的现象,就肯定会丧失效率进而丧失客户。所以,建行在未来的支付产品创新当中,以急速为最核心的要求,充分满足客户体验。建行希望在未来产品创新中把所有的支付工具都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以体现极简的思路。同时,建行将构建以智能路由为后端,以不需要客户自主选择的方式为前端的支付模式,将支付做到极致。支付在这个场景下加载了很多优惠,叠加了很多产品。不让客户自主选择,这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建行会推出适合每一位客户在场景下的支付方案。在这一工作中,许多产品现已在陆续释放,建设银行会持续提升支付能力。
通过近几年在这三方面的工作中,建行有一些收获,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
第一,做支付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近几年,建设银行所有的支付都紧跟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用户出发,解决民生痛点。这也是我们做这项业务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基本逻辑。
第二,坚持科技驱动发展是最关键的保障。支付随着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只有紧跟技术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支付领域赢得一席之地。我们通过对前沿技术的规划和布局,尽可能的掌握支付变化的洞察和趋势,为银行系的支付跟上形势和潮流做一些准备。
第三,坚持广泛的资源协同是最核心的基础。支付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任何一方无法独立完成。所以我们坚持开放,不仅仅要拉着客户、商户两家,更要把产业当中的环节做好联合。所以,产业链的发展,只有进行开放和融合,才是最有前景的。近几年,建设银行协同各方,积极进行开放共享,在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的指导下,发挥了自己在支付领域应有的作用。
二、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
未来世界变幻莫测,数字时代为变化提供了可能。华为刚刚发布的白皮书指出,2025年,全球智能终端的数据将达到400亿,智能终端的角色将从工具向助理演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12%的家庭,全球物联数据将达到1000亿。现实世界的万物将转化成电子世界中的一种符号,即数据。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整个产业都是重新定义和解购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未来需要深入思考。连接比拥有更重要,价值实现一定需要分享和协作。在这其中会产生以下变化:
第一,银行客户用户化。银行要延伸到场景里面,只要和银行建立连接,就都应该作为客户,这是银行客户用户化的变化趋势。
第二,服务智能化。服务不能简单地等待客户提出需求,基于万物互联,我们将能精准的判断每个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并通过智能的产品匹配和适配的场景为其提供服务,这才能真正打动客户。
第三,组织开放化。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任何一个独立封闭的组织,都不可能长久存在,包括银行。所以,未来的新型业态一定是边界开放、彼此辅助、互动生长的。只有价值共创,才能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基于以上三点变化,建行作为银行的从业者,应扮演好好三个角色:
第一,场景构建的合作者。5G时代来临,人物连接支付将转变成物物支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自动下单购买商品的情况将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真正的深入到这些智能终端的场景中。如果没有产业各方的联合以及合作伙伴的共同经营,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很好的场景业态。所以,在5G时代,建行坚持场景构建合作者的定位,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联合产业各方,共同经营好、打造好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场景。
第二,数字手段的赋能者。建设银行现在正在开启第二曲线,在新时代,传统的银行业务和经营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必须要具备构建基于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型模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核心要意,是基于新型金融科技的支撑,赋能合作的双方。我们希望能够连接G端,赋能D端,共同服务好C端。所以,建行会坚持使用数字手段,运用金融科技成为产业各方的赋能者,为大家提供更好的经营支持。
第三,新型业态的推动者。未来,物物支付成为可能,这会催生众多的联合,包括共享经济、本地生活、O2O等新业态。建设银行会积极与产业各方进行合作,成为新型业态的推动者和助力者。希望通过产业各方的共同联手,为我们百姓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