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银消费郑晓斌:在线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包银消费郑晓斌:在线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2019-10-08 10:19:58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抢沙发
2019-10-08 10:19:58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
摘要: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学习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聚焦智能银行与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
消费
在线生活
以下是郑晓斌的发言实录:(发言内容未经发言人审核)
我来自于包银消费金融,目前主要是分管产品和科技工作。包银消费金融是第17家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包银消费金融的营业范围是面向C端(个人客户)的20万以下非车非房贷款。对银行来讲我们只是资产端的产品之一,整个业务领域相对较窄。包银消费金融两年前开始时,即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做了宏观规划,以及科技实践规划。接下来我会介绍这部分的情况。
包银消费金融的整体科技应用更多围绕整个业务需要。我们调查了现下我们服务的人群消费理念的变化,包括传统来讲量入为出的需要到年轻一代追求更多可能的需求变化。在互联网商业生态的普及上,现在进入互联网的门槛比原来更低了,很多企业开业时,以往先线下后线上,现在逐步都是先做线上再反哺线下,所以能够形成一些竞争的门槛。近两年来,金融政策与监管方面也是从原来的鼓励创新、快步跟上,到不断适应变化,追求整个创新和风险的平衡,以及现在强监管落地、合规经营。可以看出,整个外部环境变化对消费金融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宏观来看,包银消费金融的定位即是基于这样一个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希望做在线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商。因为包银消费金融服务的是成长型群体,我们希望成为C端客户生活和金融的连接器,通过科技的力量,通过移动化、数字化和场景化的手段在客户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出现,而不是过度地打造用户。目前我们产品主要是自营的App,叫“包银消费金融”。
接下来重点介绍我们服务的客群,今天更多是讨论如何服务成长型的客户。我们重点客户大多是22到35岁,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男性比例略高,笔均借款需求在4000-8000元。包银消费金融即要解决这些客户小额信贷的需要。包银消费金融是一家持牌公司,其合规性是与非持牌企业最大的区别。包银消费金融的业务设计一方面要去满足客户这些需要,以业务拓展带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借助科技力量的应用进行一些服务能力的提升。前面我提到的一个观点,现在各个行业都以线上为优先。而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线上成本一直在飙升。因此怎么样能够在线上找到一个合理的成本,性价比的流量,这是大家目前共同面对的课题。包银消费金融在开业初期就希望通过一些科技手段能够实现精准化的连接,而不只是简单做一个客户的触达,包银消费金融希望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在客户渠道以及服务、资源匹配上面做科技上的能力匹配。基于这样一个目标包银消费金融开业至今一直在强化两个能力,一个是数据能力,一个是科技的能力。
目前来看,包银消费金融是开业较晚的消金公司。和先我们开业的,可以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展业的消金公司不同的是,我们以及之后较新的消金公司更多是从线上展业,包银消费金融98%的业务都是来自于线上。我们整个业务流程的打造都是依托于线上的一些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与客户也没有网点见面的过程,所以信审过程当中全部依赖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在客服上面也是完全依赖整个机器人客服,机器人客服提供大概90%以上的客服能力。也因为有这样的诉求,公司从开业到现在也在不断强化科技团队的建设。我目前还分管科技部。我们公司总共300人左右,科技部150人左右,占了一半。这个50%的比例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定下的比例,大家会围绕这样的比例构建科技团队,安排其他部门的配比。我们从开业到现在一直坚持包银消费金融的核心系统(包括风险系统、渠道系统)自营能力的构建。这张PPT介绍了包银消费金融基于微服务和大数据的IT架构,从底层信贷核心系统到中间信审系统,到顶端的App和生活号渠道系统等等,都是我们自主研发。这些架构里面会用到一些开源的中间件。我们的数据库也使用了开源的数据库。
下面重点分享在风险方面的思考,和包银消费金融做的一些初步实践。整个风险管理对于个人信贷来来说是持续的,从传统,到集约,到线上,经过1.0、2.0、3.0的迭代。现在3.0基本上是考虑信审能力线上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线上风控系统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模型化方面的能力基础。我们认为,真正想要做大数据驱动的风控体系,这并不只是风控部门的工作。因为整个风控体系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们在公司内部也强调在业务部门,包括产品部门、风控部门、科技部门,进行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除了依托线上信审系统科技能力的应用,也强调线下、日常管理流程上的匹配。因此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产品部门也会跟风控部门沟通需要把控的一些风险要素。我们基本上会在线上流程里进行一个覆盖。后台也应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在产品设计里面会帮助把风险控制点集成到产品设计里面去。在渠道上有日常的管控,将渠道合作进行前置风险审批,真正在贷中后依托风险部来开展整个工作。这一过程中基本上依托我们自主开发的风险系统和决策引擎。在整个风控系统基础层,我们主要强化多维度数据采集。公司从开业到目前的建设上面,更多是会把所有数据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数仓进行平台归集,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数据管控实现整个数据指标的指标化。也是依托这样的数据我们在反欺诈和风控系统上面应用了图谱的能力,因此能够寻到一些客户的社会关系模型,以这种方式找到宏观上欺诈可能性。在整个风险系统设计上,我们也会采取内部竞赛方式,以找到最优的模型。我们对人群进行分群管控,因此可以将不同模型应用于不同客户进行比赛,由此找到一个最优的模型。我们整个迭代周期比较快,一般是一到两周做一次迭代。
在风控技术上,包银消费金融现在也在逐步尝试开展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风控模型的建设。今年6月份新浪成为我们第二大股东,目前持股40%。我们最近在跟新浪做一些微博建模的工作,希望进一步提升风控模型的应用能力。
最后我想说两点。作为一家消金公司,我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自身的能力为我们服务的成长型客户提供持续的消费金融服务。但是除了逐步深化场景化的能力之外,我们从开始就坚持整个科技的自主研发能力的打造。因为我们希望将金融科技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资产端,零售产品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从底层系统到模型,包括第三方对接上,跟BATJ都有过合作,因此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运用我们的系统等技术与银行进行合作,节省试错的一些时间和付出。
第二个,我们现在也在尝试把自己好的资产逐步开放出来,也愿意跟一些银行以联合贷款的方式开放我们的客户,希望在消费金融公司里面践行轻资本模式的应用,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再交流一下。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