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曾刚:疫情之下 金融市场需要更多政策呵护

2020-02-07 19:36:04  来源:金融时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对于疫情将怎样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应当如何更好“输血供氧”的讨论非常多。近日,CFT50学术成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强调,金融机构需要强化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同时,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波动,应做好提前应对,最大程度减缓疫情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对于疫情将怎样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应当如何更好“输血供氧”的讨论非常多。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强调,金融机构需要强化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同时,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波动,应做好提前应对,最大程度减缓疫情带来的影响。

Q:
您如何评价目前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方面做的工作?未来一段时间,针对疫情状况的变化,金融机构需要做哪些及时性调整?
A:
我们看到,金融机构强化了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金融创新。后一点在保险业进展较为迅速,有效分担了疫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了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

当前情况下,金融机构还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弱势主体的支持。这部分企业在短期内会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员工就业和收入来源也有出现中断的可能。对此,金融业应适度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个人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续贷政策,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暂时丧失收入来源的个人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等等。应该说,通过信贷政策的合理调整来降低疫情给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在支持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为银行长期发展奠定更为良好的客户基础。需要强调的是,为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性,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个人进行前瞻、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在确定白名单的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业务方案。

未来,金融机构应及时跟踪和研究疫情的发展趋势,根据疫情防治工作和客户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保障和服务。银行应灵活调整信贷政策,强化对重点企业和弱势群体的支持;保险业则根据客户需要开发各类创新产品,为疫情防治,以及之后的生产恢复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完善相关业务的激励约束制度,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有效管控道德风险。

//////////

Q:
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您觉得对金融行业而言存在哪些挑战,如何应对呢?
A:
在加大对疫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的同时,金融行业自身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提前进行分析,并做相应预案。

一是要关注信用风险。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形成一定信用风险,从过往经验来看,这种风险的暴露有一定滞后性。预计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停工和收入中断导致的个人违约率上升。银行应根据相关主体的实际情况,通过降低偿付成本、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安排,在降低受疫情影响企业和个人成本的同时,化解相关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银行应进一步夯实资本和拨备,提升风险抵御的能力。

二是要积极关注市场波动。金融市场对各种疫情信息的反应更为敏感,对此,政策层面需要充分考虑,并做有针对性的预案。

//////////
Q:
金融监管部门及财政又能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A:
主要还是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根据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情况,视实际需要来选择工具以及各种流动性操作,对冲疫情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稳经济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财政政策方面,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适度减免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如消费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费;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对部分行业企业可以考虑财政贴息;适度扩大基建投资规模,等等。

//////////
Q:
应当如何客观看待短期存在的金融风险,又如何更好应对?
A:
为有效防控风险,政策层面应对市场波动及其影响保持密切关注,视需要及时进行流动性操作,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市场预期。我们看到,2月1日,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都就这一问题对外发声,在政策上提供保障,增强市场信心。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也决定2月3日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

此外,应继续引导保险资金、银行理财以及其他资管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要求,为市场稳定提供长期的支撑。

中长期来看,需要关注疫情对金融机构经营产生的持续影响,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严重地区的中小银行。区域经济的深度调整,有可能会演化为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应对特定区域的中小银行进行全面评估,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政策预案。

//////////
Q:
政策是否对民营、中小微企业要有更多的考量?
A:
这部分的确是重点,除现有的政策要求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完善配套政策,适度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疫情防控的能力。具体包括,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特定对象的服务支持力度;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的交易对象扩展到中小银行,提升中小机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能力;完善监管考核办法,增加对疫情防控支持的考察维度,适当调高局部地区、特定类型借款对象的风险容忍度,降低对金融机构短期经营绩效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的操作规范,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激发一线信贷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动性;促进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运用大数据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效率、降低信贷成本创造条件;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技术,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扩大续贷、信用贷款占比,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