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侯维栋:交通银行全力助阵金融防疫保卫战

2020-03-25 16:19:59  来源:金融电子化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开年以来一起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对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交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共克时艰、守望相助,多措并举助力打好金融防疫保卫战。
关键词: 金融 交通银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开年以来一起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对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交通银行在112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清末民初为赎回中国京汉铁路路权鼓呼奔走,到抗日战争时期坚决支持抗日、时任董事长以身殉国,再到恢复组建后为国有银行改革探路先行、将企业自身发展融入国家金融战略,凡此种种都充分体现了交行一直同人民共呼吸、与历史共命运,始终恪守金融报国的初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交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共克时艰、守望相助,多措并举助力打好金融防疫保卫战。

高度重视、及时响应,确保中央指示和部委政策有效落地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25日(大年初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多次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考察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部委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交行党委和高管层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予以响应。

一是迅速组织传达中央精神和部委政策。1月26日(大年初二),交行组建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截至3月2日,在总行层面已召开9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行防疫工作、信贷支持、政策优化等。

二是将各项政策细化为具体管理办法、落实到经营机构。疫情发生以来,交行陆续出台了《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交通银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支持专项贷款业务指引》等行内制度办法,有效保证了中央精神和部委政策在交行落实落地。

三是结合分工,亲赴交行抗疫前线督军慰问。疫情发生以来,交行党委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分赴各处检查慰问。我目前分管交行的后勤服务工作,在这期间我跑遍了交行总行在上海的各个园区,深入考察指导各园区后勤保障部门的防疫工作。业务连续性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也到交行金融服务中心和数据中心了解业务运行情况,要求相关负责人抓好业务连续性管理,确保金融服务稳定无虞。

交行第一时间研究落实各部委政策,制定细化措施,为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优化政策、完善工具,为实体经济疏通血脉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基石不稳则大厦不立。疫情当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困难,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要及时、精准、足量地向暂时失血的部位供血,助力实体经济早日恢复健康,国民经济才能尽快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正轨。交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本源,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1.全力做好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紧密对接人行优惠利率贷款政策,做好专项融资及金融服务支持,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国及地方性名单内客户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月末,交行共向232户重点名单企业投放人行优惠利率贷款52亿元,同时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要求大幅降低贷款利率。

二是强化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普惠金融客户。交行积极加强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小微企业、链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对接,截至2月末投放贷款18亿元。

三是加大对湖北省的金融支持。湖北省是本次疫情的重点区域,交行湖北省分行积极支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与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开展抗疫合作,及时提供7亿元授信支持。对湖北全省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给予优惠定价,有力加大了对湖北重点地区的金融支持。

四是开通授信审批和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授信启用快速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及时高效放款,对防疫专用账户或汇划防疫专用款项免收手续费。

交行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推进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交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发展态势变化的判断,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落实纾困政策,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湖北省内各类企业的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允许延期付息并免收罚息。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优化制度流程,强化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交行已经配置了500亿元专项规模,灵活运用专项授权,高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优质项目,加强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持续为疫情高风险地区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三是优化风险防控,确保复工复产高质量推进。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疫情特殊时期,交行采取差异化的灵活政策,在确保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确保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力度不减。

3.深化科技赋能应用,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疫情持续期间,只要不出门就是为防疫做贡献,科技成为足不出户办业务的重要法宝。

一是深化面向客户的科技赋能应用。疫情持续期间,手机银行已经成为交行客户服务的第一窗口,客户经理也通过线上途径积极引导客户使用交行各类线上工具,通过线上方式增进与客户的交流互动。

二是服务社会民生金融需求。交行全力保障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民生领域需求,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给予个人贷款还款宽限期,并鼓励客户通过线上渠道办理还款、展期等手续。

三是交行中后台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采用“线上贷审会”“全流程无纸化”等方式,发挥专职审批人队伍的专业优势,确保高效快捷的同时,减少了人员接触和聚集,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

四是开通线上捐款渠道,支持交行客户足不出户奉献爱心。为满足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防疫物资需求,1月28日,交行开通线上捐款通道,并在栏目中提供了27家慈善机构供用户选择,弹指之间即可完成捐款。

集团联动、驰援中华,发挥“两化”优势助力抗疫

交行围绕“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战略耕耘了十余年,“两化”已经成为交行的一大优势。面对疫情,交行充分发挥“两化”优势,集合全集团在全球、全系统各类经营机构的智慧和力量,驰援中华、共抗疫情。

国际化方面,交行海外机构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本次疫情过程中,交行开通了采购支付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进口,资金捐赠等购付汇、收结汇业务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境外机构深耕海外市场,境内机构对接防疫需求,境内外机构发挥各自优势、紧密联动,有效保障防疫物资采购和境外捐赠资金出入账、购结汇顺利进行。

综合化方面,交行各子公司迅速反应、踊跃捐款、加快对接,截至1月底,各子公司捐赠数额超过1700万元。交行旗下子公司交银国信注册在湖北省武汉市,除了第一时间捐赠款项之外,积极响应中国信托业协会号召,及时报审慈善信托项目,高效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向武汉市中心医院捐赠27台呼吸湿化治疗仪,向黄冈市蕲春县卫健局捐赠2台救护车等。交银康联是一家交行控股、中外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积极为奋斗在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包括外地前往湖北支援的医护人员)提供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专属保险保障方案,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不幸殉职后,交银康联依约向其法定受益人赔付身故保险金100万元。

守土有责、做好防护,
确保干部员工远离病毒

交行始终怀揣“金融报国”理念,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员工是交行改革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也必须对十万交行员工负责,只有员工身体健康,才能保质保量地提供各项金融服务。疫情发生和持续期间,交行始终将员工的健康和福祉记挂在心,千方百计保障员工远离病毒、身体健康。

一是紧急采购防疫物资,确保在岗员工身体健康不受病毒影响。过年前,交行已经购买了部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随着疫情不断发展,我作为分管后勤部门的行领导,组织总行相关单位搭建了全行防疫物资信息沟通平台,积极协调行内力量购买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首先确保到岗员工需求得到满足。加强分行间协调力度,为交行湖北省分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等疫情较重地区的分支机构调拨物资。

二是加强办公场所管理,确保关键部位安全。疫情发生以来,后勤部门加大了办公场所的消毒清洁工作,特别是针对电梯、会议室、办公室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关键部位加大消毒力度。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暂时关闭食堂,采取送餐到工位的方式提供就餐服务;鼓励减少会议频次,鼓励采用线上化手段召开会议;在符合当地政府防疫政策的基础之上,鼓励员工居家办公、轮值到岗,灵活安排员工复工上岗,在保证金融服务连续性不中断的前提下,将办公人员密度降到最低。

交行后勤部门做好办公场所清洁消毒工作,为员工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三是通过采取“零报告”等方式,密切跟踪员工身体健康情况。交行一直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身体健康,疫情发生以来,采用“零报告”等方式,统计每一位员工是否感染病毒,或是否存在发热、干咳等症状,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关单位和员工的复工、隔离等措施。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眼下,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偃旗息鼓,早春时节的新芽已日益蓬勃萌发,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正渐渐清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好金融防疫保卫战。交行将继续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j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