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据微博“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爆料,在北京东三环长虹桥北公交站,惊现十多个摆放整齐的小马扎,并且马扎平面上还印有二维码,边缘位置还写着“共享马扎”的字样。
有记者调查,只要扫描马扎上的二维码,就会进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共享马扎”外,还有几个其他项目的介绍和推广。由于马扎只需扫码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册和押金。有些网友调侃道:不扫码的话,坐下去会怎样?
扫码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家公司在北京范围内投放了上千个共享马扎,但一大半都已丢失。该公司表示已料到这种情况,还称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还有一半目的是为了做公益。
项目做不成,就当做公益
最先表达过“项目做不成,就当做公益”的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而这句话在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身上一语成谶。
6月13日,雷厚义在微博上发出公告,宣布自6月起停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悟空单车倒下一个星期后,6月21日,3Vbike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停止运营时,他们的单车已经基本上被偷光了。不到四个月运营时间,让3Vbike成了最短命的共享单车企业。
进入8月,又开始传出町町单车和用户玩猫鼠游戏、创始人丁伟“跑路”的消息。
不到两个月,已有三家公司在共享单车赛道上折戟。有人如是说,共享单车阵亡潮已至。梦碎的声音不断敲击着后来者的神经,而这个领域依旧吸引着资本的不断进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4月,共享单车先后经历的40起融资,总金额已达192亿元。
看看上面这张图,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单车杀入市场后,引发后入者担心的竟是颜色不够用了。中企哥想对后来进入单车创业领域的创业者说一句:时间不多了,留给你们的颜色越来越少了。
同样持“项目做不成,就当做公益”初衷的还有陈欧,今年5月5日,经历较大的业绩下滑的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街电的股权,却遭到“娱乐圈纪检委”王思聪怒怼,放言“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随后,聚美优品CEO陈欧在微博回应:“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同时,陈欧还表示,“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现在,共享充电宝出现在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使用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有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的“来电科技”,有直接扫码付费使用的“小电”,还有支付押金、费用从押金中扣除的“街电”。
此前有一份数据调查称,90%的用户会有“手机电量焦虑症”。有人开始质疑,购买并随身携带一个移动充电宝不是更方便吗?
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专利大战开打,陈欧投资的“街电”开始成为被围剿的对象之一。就在上个月,因涉嫌专利侵权,来电起诉街电侵权索赔6600万元的消息引发关注。
目前,以街电、来电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充电宝租赁”应用场景认知度高且盈利模式比较明显,因此,在该领域竞争显得尤为激烈。一时间,共享充电宝行业“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融资速度,和“两个月、15起案件、累计纠纷额6600万元”的专利纠纷大战形成鲜明对比。
陷入被怼被查封的尴尬
新的共享经济形态一出,往往不为外界所看好。除了被“国民老公”王思聪怼的共享充电宝,还有上个月刷爆朋友圈的共享睡眠仓。这款和日本胶囊旅馆很类似的项目出来没几天,就传出“共享睡眠舱被查封”的消息。
据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部门调查发现,该项目存在治安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以及存在逃避监管的问题。而享睡空间CEO代建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眼下让他更焦心的也是监管问题。
据媒体报道,这款睡眠仓只是加入了移动支付和分段收费的新元素,就融入了共享经济的大潮。该项目一出,外界一度质疑这种简单的入住模式是否属于共享经济。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郑刚认为,“严格说,(共享睡眠仓)不是共享经济,是分时租赁,披上共享经济外衣更时髦点。共享经济的核心应当在于激活闲置资源的价值,不然,只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和共享睡眠仓一样,刚出来不久就陷入尴尬局面的还有共享雨伞。
最近,全国普遍进入雨季,共享雨伞正成为一种刚需。但是,据媒体报道,深圳共享雨伞公司“共享e伞”自今年4月以来在国内11座城市共计投放30万把雨伞,其中多数已难觅踪影。据该公司创始人赵书平称,每丢失一把伞公司的损失在60元左右。
赵书平也是从共享单车模式的成功中受到启发,认为“满大街的东西都可以共享”,于是今年4月他创办了共享雨伞公司“共享e伞”。截至6月底,他投放的共享雨伞已经遍及中国11个主要城市,其中包括上海、南京和广州。由于公交站和地铁站都提供共享雨伞,所以取伞相对容易,但是退伞却完全不同了。
虽然“共享e伞”公司现在处于亏损状态,但赵书平还没打算放弃。赵书平称,尽管共享雨伞遇到了意外打击,但“共享e伞”公司仍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投放3000万把雨伞。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十多家共享雨伞企业,其中有五家已完成天使轮融资,并且共享雨伞还在持续吸引资本的进入。就在8月12日,继2017年5月获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共享雨伞品牌“春笋”再获1200万元融资,由著名天使薛蛮子和某雨伞上市公司老总个人出资。
虽然资本不断涌入,但是媒体普遍唱衰,而“春笋”创始人李永秋却坚定地认为,相较于单车和充电宝,共享雨伞低成本而不低频,可通过雨伞租赁广告收入、雨伞定制、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
曾投资红岭创投、假装情侣、吃个汤、叮咚校园的以正资本创投合伙人王正然也看好共享雨伞模式,他认为,从早期投资角度来看,共享雨伞是有价值的。他也表示自己正在考察多家共享雨伞项目,据说有计划投资这条赛道上的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其他的共享产物,共享雨伞更容易被私人“侵占”。押金是制约用户令其还伞的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对共享概念的理解和认可,未来共享雨伞市场能够长久发展还尚未可知。
各种奇葩共享经济项目来了
自从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爆发后,一些共享或者打着共享旗号的新消费形态不断涌现,正构建着我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上下班出行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共享奥迪、宝马也来了,解决了我们最后N公里的出行问题;下班放松下,想运动打一场篮球,就点击一下“共享篮球”;想唱歌,可以搜一下共享自助KTV;租房太贵?可以共享床位……
共享单车引爆后,很多共享汽车的品牌也随之而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街头,共享汽车的身影随处可见。
现在共享宝马、奥迪也来了。就在上周,沈阳街头出现了1500辆共享宝马。据报道,这些共享汽车全部是崭新的BMW 1系轿车,车内还配备了诸如车载WiFi、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科技,车辆使用资费仅每公里1.5元。一时间,“共享宝马”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直呼“我那两辆车(摩拜、Ofo)该换了。”
近日,北京CBD附近也出现了大批共享豪车“小红帽”奥迪A3。
据电商会议报道称,这是某共享汽车公司新推出的车型,该公司负责人说:“今年会有2000-3000辆奥迪A3投入市场使用”。那么,到时候,你还会买车吗?
今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汽车共享。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共享汽车平台也开始引入奔驰、奥迪、宝马等豪车作为共享汽车。
对于用户而言,在必要时开一辆共享豪车既方便,又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小心愿,何乐不为呢?也有网友反映,如何停车仍旧是一大问题,虽然有的品牌设置了专用停车点,但是分布并不密集,有时候光是停车位都要找很久,这也使共享汽车比贡献单车面临更多的乱停乱放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共享单车而言,共享豪车目前则更是小众消费的选择,面临着车辆少、分布相对集中的现实。而共享汽车的规模一旦突然增加,也许会对公共停车位,公共交通造成压力,以及各种“奇葩”的人为破坏等被动损耗问题,共享豪车可能同样需要面对。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么,共享篮球就是在解决“打球时谁都懒得带球的问题”。
最近,这个很火的共享篮球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做“猪了个球”,据说,他们的目标是“为全国5000万篮球好爱者提供便捷轻松高性价比的篮球自动租赁服务”。这些篮球被放在电子储球柜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使用,每小时费用为2元,押金29元。
3月20日项目启动至今,“猪了个球”创始人徐敏已经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中布下了数千台共享篮球机柜,并且前不久刚敲定了千万级别融资。据网易聚焦了解,至少有两位共享篮球玩家已经敲定了最新的一轮融资,金额在数千万级别,其中不乏主流投资机构的身影。
共享单车ofo、共享充电宝“小电”的重要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公开表示不看好共享篮球,主要在于这项服务被限制在特定场景,比如共享篮球就必须在球场附近才有机会,才有生意,公司很难实现扩张,因此争夺体育场馆资源,成为这些玩家抢占市场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位摩拜的投资人则评价共享篮球“可能是一个公益项目,而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无疑,对于篮球爱好者们来说这应该是件好事儿,既能随时取用又容易存放,比自己带球会方便多了。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这个共享篮球的价格稍贵,还不如自己买一个划算。也有网友动了歪脑筋,在网上调侃说,“我用一个坏球换一个好球,有可操作性吗?”
迷你KTV也趁热搭上了共享经济这趟列车。共享KTV是一间间独立的私人练歌房,主要分布在商场、电影院、电玩城等附近,一般为了能抢到房,还需要预约。
这些长得有点像电话亭的共享KTV,内部配备有点唱板、屏幕、耳机、话筒以及隔音设备,通过官方微信号可以实现共享KTV的预约与支付,用户在唱歌时能同时录制自己的歌曲,与其他玩家的得分进行比较。
虽然共享KTV采用了玻璃材质,但是隔音效果却相当好,关起门来外面根本听不到,即便唱得不好,你也不用觉得害羞了。把自己关在里面,你就可以继续你的骄傲放纵了。
对于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更是如此。为了减少房租压力,最近,有一位90后女生想要找一名女室友一起分摊房费,于是她就发出了这样一则租房启示——“出租半张床,我是认真的!”
这种共享“床位”更像是在寻找一个室友,两人共同生活、房租对半支付,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不排斥这样与宿舍类似的群体生活的。
共享经济惹争议
如今,“共享经济”成了当下创业的热门话题,“共享”这个词儿可是创投圈里的香饽饽,有媒体统计,仅在出行领域的部分投资如下:
此前的滴滴,最新融资达到55亿美元;
共享单车摩拜进入E轮融资,总额3.55亿;
ofoD轮融资,融到5.8亿;
“共享充电宝”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电科技,总计获得融资7.5亿元人民币;
国家多次为“共享经济”点赞,甚至还把它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共享系”的创业项目,有观点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共享经济毫不沾边。从本质上说,此类项目不过是对特定传统业态的一种概念再包装,而少有原创性商业内容。
据MBA智库,共享经济的定义是,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朱啸虎曾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商业模式到底应该叫什么,到底是叫共享经济还是租赁生意,这根本不是问题的核心。但他谈到了关键的三点:第一,这是不是普通用户的高频刚需痛点。比如共享单车才两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市场前两名基本上每天都在2千万单以上。淘宝花了十年时间,现在每天也就三四千万单,ofo加摩拜的体量和淘宝是一样的。这说明只有面向普通大众消费者的刚需点,才能这么快地做到这个体量。
第二,商业模式到底成不成立,是不是能够赚钱。不管是租赁生意还是共享经济,关键是要能赚钱。创业不成就当做公益,不仅是对风险投资的不尊重,更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亵渎。创业初期就要把帐算明白,到底能不能赚钱。
第三,很重要的是能否快速,大规模地占领市场。互联网唯快不破,需要能大规模迅速地占领市场,才能建立起足够的护城河。能否尽快做到1000万日活是很多中国消费互联网公司的生死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则表达了他对共享经济的担忧,分享经济发展越快,瓶颈就会越早显露出来,到了临界点,原来不排他的资源(共享资源,如道路)也变得排他了。“并不需要规范在什么地方停车,那确实很方便,而且也很便宜。但是当它的投放量多到一定数量时,道路拥堵程度就会降低城市生活的品质。从整个城市来说,是不是应该对共享单车有个限制,比如低于多长的距离就不能使用。因为道路是有限的,过多的车辆必定造成路面的拥堵。”
在马化腾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中,他认为目前的共享经济以个人闲置资源共享为主,共享行为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接下去3-5年会发展到企业闲置资源共享阶段,以企业为基本单位整合企业之间的闲置资源进行共享,比如共享办公空间等。
再往后看,未来5~10年,会进入公共闲置资源分享阶段,目前已在局部萌芽。是由政府牵头,主导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例如政府采购分享型服务,政府闲置资源分享分享型公共交通等。
马化腾认为,未来10~20年,会进入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分享阶段,目前海外已经有试点出现。以城市为单位,由政府统筹整合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和分享主体。除公共服务的分享之外,还会统一规划各行业分享企业的布局。
也有专家大胆预测,“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如今,很多新生共享经济项目还在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最近还出现了共享厨房、共享洗衣机、共享健身房、共享衣橱,更奇葩的还有共享厕纸……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共享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享”不到。甚至有网友调侃,“这是一个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共享的时代。”
也许,未来我们的生活就是“即取即用”式。说了这么多共享项目,不如在这里共享一下我们的思维,你愿意为哪些共享项目买单?你对“共享”的明天有什么期待?欢迎留言,一起共享。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