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转型 > 正文

智能科技领衔双十一,智能金融时代的创新点在哪?

2017-11-02 13:38:13  来源:亿欧网

摘要:智能科技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的生活开始更多地与智能科技产生了联系。今年天猫双11上亮相的各种智能科技更是让我们确信,未来智能科技将会与新零售更多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金融 创新
\
  根据报道显示,机器运营小二、机器导购员、店小蜜等一系列的智能科技设备将会出现在今年的双11战场。
 
  在双11战场这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加入了智能科技应用之后或许才会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战。而就在此时,我们或许才更加了解了今年的云栖大会之所以将主题确定为“飞天-智能”的原因所在。
 
  随着未来的智能科技与行业结合的日益紧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行业加入到智能科技的大战之中,或许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更大的影响。
 
  智能科技对于新零售的影响仅仅只是它的众多影响的一个方面,其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则是一切影响的终极落脚点。
 
  早在几年前,以摩根大通、高盛为代表的金融巨头已经开始通过建立智能投顾的模型来强化它们风险控制的能力。未来随着更多企业与智能科技产生联系,以智能科技应用为代表的全新金融时代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的变化。
 
  智能科技时代来临,金融行业正在找到新的破局之法
 
  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改变了人们获取金融的方式和手段,但是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日益紧密,人们发现金融的相对封闭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之间产生了冲突。
 
  正是由于这些冲突的存在,才最终导致了P2P平台的跑路、数字货币平台的关闭、ICO被定性为非法集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只有真正消弭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冲突,实现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并行才能真正获得金融行业的全方位发展。智能科技的出现恰恰能够实现这种目的,通过将智能科技应用到金融流程当中,通过对金融流程的重塑,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智能科技时代找到新的破局之法。
 
  智能科技能够减少人力因素,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互联网金融时代提升金融行业运行方式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互联网的去中间化的因素来实现的,它改变的是用户与金融产品之间对接的流程和环节,砍掉的是用户与金融产品之间的环节,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来讲并没有太多真正的改变。
 
  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方式尽管能够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但是同样它将会出现金融产品的变革与用户的需求无法对等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便会出现问题。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项目风控不到位、用户收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从本质上来看就是金融行业的变革与用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智能科技时代的来临通过减少人力因素,加入智能数据模型来实现金融行业本身运行效率的提升。原本需要金融行业从业者进行深入调研之后才能完成的尽调、风控等环节,现在只需要点击鼠标就能够轻松完成。
 
  另外,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用户在筛选金融产品的时候同样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借助智能推荐的软件,我们能够将与用户匹配度较高的金融产品直接推荐给用户,减少了用户的筛选金融产品不专业造成的投资风险,又提升了用户与项目的对接效率,从而实现了金融效率的提升。
 
  智能科技改变了人与金融的关系,金融的投资属性将不再那样明显。传统逻辑下,用户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就是单纯的投资、理财、消费等相关的金融方面的属性,这种属性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无论加入了怎样的元素,人们与金融产生联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安全稳健的高收益。这种方式不仅固化了原本的金融适用范围,而且让金融仅仅停留在金融本身,失去了原本很多的功能和作用。
 
  尽管进入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后出现了类似消费金融之类的金融形式,还出现了众筹这种比较创意性的金融类型,衍生了类似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等较为优质的众筹平台,但是人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依然停留在投资理财方面,获取高收益依然是用户进行金融活动的根本原因。
 
  进入到智能科技时代后,人们参与金融活动的目的将会呈现多样化的状态,获取收益已经不再是唯一且主要的原因。
 
  人们参与金融活动更多的将会是完善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即他们参与金融活动除了获得收益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完善自我生活圈的一部分。他们的购物、消费、旅行等诸多方面的环节都能够通过参与金融活动的方式来实现,从而让金融的属性变得更加多样化。
 
  智能科技优化原有的金融运作逻辑,并找到了破解痛点和问题的方法。互联网金融时代仅仅只是从外部渠道上将金融与用户两种元素进行了链接,但是对于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多影响。智能科技时代来临之后,原有的金融逻辑将会发生改变,并将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传统状况下的金融运作逻辑是基于不同种类的调查资料进行的,并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一套金融运作的体系。进入到智能科技时代之后,这种业已形成的金融体系可能会被以大数据、信用体系以及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所取代,从而给金融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最终将会重塑整合金融行业的运作逻辑。
 
  以大数据为基本元素的金融运作逻辑将会最终形成,这种以大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新的金融运作逻辑让我们能够告别金融逻辑当中壁垒较为深重的情况,真正让金融行业的元素进行统一,再通过大数据与外部技术的融合,优化智能科技原有的运作逻辑,找到破解互联网金融痛点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实现破局。
 
  天猫双11当中出现了诸多智能相关的功能让我们再次坚定未来将会智能科技时代的判断。随着智能科技在新零售领域应用到逐步成熟以及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不断出现,它将会从零售行业延伸到金融行业当中。一个智能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智能金融时代,哪些创新点值得挖掘?
 
  智能科技在新零售领域的应用,将会开启一个智能科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新时代。正如互联网时代时期一样,等到智能科技与行业结合的深入,它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将会变得顺理成章。而在即将到来的智能金融时代,到底有哪些创新点值得挖掘呢?
 
  ?创新金融对接模式,改变互联网渠道带来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用户与金融之间的对接,在提升对接效率的同时,同样让金融产品的供给侧从单一到丰富再到臃肿,这种状态的延续不仅增加了金融对接的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很多时候,用户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这让原本提升效率的互联网方式渐渐变成了一种减弱效率的存在。换句话说,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金融产品与用户对接的方式已经无法真正起到提升金融行业运转效率的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结果新的方式来改变当前这种状态。
 
  智能科技时代的来临,让我们能够从金融产品与用户的对接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改变,通过智能科技来将用户与金融产品实现对接,这样或许能够破解当前互联网渠道带来的诸多问题。
 
  我们能够借助智能科技的手段,通过分析用户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投资类型等数据来找到哪一款金融产品真正适合这些用户,减少用户在寻找金融产品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提升金融产品与用户的对接效率。
 
  另外,我们还能够通过加入多维度的数据对金融产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告别传统时代对金融产品仅仅只是通过一种单一模式进行分析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将项目风控做到多维度、数据化、智能化。
 
  创新金融表现形式,改变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至上的状态。尽管互联网金融时代出现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但是数字货币的加密形式以及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状态都在说明其无法真正承担起改变主流金融市场表现形式的重任。
 
  智能科技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能够通过智能科技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产生一种基于信用和大数据为主要元素的全新的金融表现形式,用户日常的数据成为多维的标签,直接与金融活动能够产生联系,而信用分数同样成为另外一种财富表现形式。当前市场当中出现的芝麻信用分数达到某一个层级就能够免费租用共享单车、免费使用雨伞的案例都在说明金融的表现形式正在朝着信用方向发展偏移。
 
  未来,随着智能科技时代的到来,基于信用的智能数据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将会出现,将会不但丰富和完善当前的金融表现类型,从而让金融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科学化,更具合理性。
 
  减少人为因素,将金融环节更多地交给智能机器人来完成。今年天猫双11当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正在说明以前我们人们的工作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随着这种模式的发展成熟,未来金融行业的一些工作同样将会交由智能机器人来完成。
 
  金融行业的风控环节、项目调研环节、项目运营环节、项目推荐环节都可能出现更多智能机器人的影子,借助他们不仅能够提升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率,而且能够让金融行业运行状态更加流畅,真正让智能金融不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一个如同天猫双11当中能够落地的东西。因此,未来以智能机器人应用为创新点的智能金融时代同样是未来的一个主要创新点。
 
  智能机器人风控、智能机器人调研、智能机器人推荐都将会在金融领域当中出现,一个由智能机器人为主导的新金融时代正在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为主要创新点的新金融时代将会来临,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双11期间出现的智能科技在新零售上的应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智能科技在这些行业应用的逐步成熟,金融行业同样将会与其发生作用,一个以智能科技为主导的金融行业发展新时代将会最终来临。当智能科技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智能金融时代或许距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