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由于保险产品的非渴求性、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保险条款复杂难懂等原因,保险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保险中介,保险市场越发达,保险中介也越发达。
我国保险业过去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个规律,自1980年我国保险业恢复发展以来,保险中介尤其是保险代理渠道始终为保险业贡献着最大份额的保费来源,近年来也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
从目前保费来源结构看,兼业代理渠道的保费贡献占比居第一,个人代理人渠道位居第二,专业代理机构排在第三位。
不过,近几年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中小型保险公司业务渠道的转型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专业中介渠道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其保费贡献度也在逐步提升;但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迅速发展,保险公司开始寻求更易获得客户流量的业务来源渠道,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模式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流量巨头冲击下保险中介亟待创新
尽管保险业牌照发放的大门正在收紧,但以四大互联网巨头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资本进入保险业的热情依旧居高不下。除了积极入股保险公司,BAT近期再度聚首保险中介领域,引发了保险业和互联网生态圈的普遍关注。
从发展趋势来看,BATJ对保险业的渗透还将进一步深入,这些互联网巨头巨大的用户数量和对大数据的把控能力会给保险业和保险中介行业带来何种影响,“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将会有哪些变化,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保险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保险中介赖以自豪的渠道优势已有削弱的迹象,虽然完全意义上的去中介化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未必会出现,但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客源以个人客户为主的保险代理或经纪机构如果单纯因袭固有的营销方式,而不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不太久远的将来就可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随着公众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对保险功能认识的深入,主动选择和购买保险产品的客户也在不断增加,传统保险公司日益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线下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并搭建便捷的网络销售渠道以快速达成线上交易,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去中介化”,削弱了传统保险中介的影响力。
2016年,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等保险公司由于大力发展互联网直销车险业务,使原来强势把控车险业务的中介渠道受到很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人身险产品也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微信平台、保险公司官网等渠道引导消费者自主购买,从而减少了保险中介的业务来源。
值得肯定的是,已经有一部分保险中介公司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利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和方式,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开发网站发展在线销售,提供产品比价帮助和引导消费者选择产品,发展O2O等保险超市平台,对自己的客户资源进行保险需求挖掘、向保险公司提供产品设计思路进而主动向保险公司定制特定种类的保险产品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销售引导,协助客户完成理赔流程,等等。
以大童保险销售服务公司为例,该公司不仅借力保险科技为客户提供“买对赔好”的服务,还通过线上发展“快保”APP、线下铺设网点致力于线上线下相结合;而“快保”APP被建设成了为代理人和机构网点提供服务的平台,从事前的打计划书,到事中的交易保单,到事后的业绩查询、客户数据追踪、理赔全流程,甚至包括代理人的学习、培训和考试等,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来实现。
目前,蚂蚁金服、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基本上都是通过保险超市的模式在运营,但这些平台本身并不是保险中介,因此也不能直接代理保险业务从而获得代理佣金。
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代理公司的成立之所以广受关注,恰恰是基于外界对其与微信这一流量霸主的关联的期待。微民保代接入微信平台内微信钱包“九宫格”里的最后一个空格,代理并上线保险产品。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其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成为专业保险中介发展和保险个人代理人业务开拓的重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也必将给客户带来全新的保险服务体验。
BATJ入局促进互联网保险发展
BATJ之所以积极布局保险领域,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利用自身具有的强大数据资源以及互联网技术,挖掘其已拥有的互联网平台上巨额客户流量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保险行业本身就是大数据行业,与互联网公司有着天然的契合度,BATJ通过入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可以深度介入保险领域,也便于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从长远来看,BATJ等互联网巨头通过自己所擅长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各种互联网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客户数据,不仅可以对客户的保险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从而进行精准营销、实现产品的精准投放,使其变现为保险收入;还可以通过承保、理赔数据的积累和综合分析,筛选优质客户,降低道德风险,提高理赔效率,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如火如荼,各种互联网新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不断深入。
据保监会发布的2016年数据,从云计算应用看,保险行业已有50余家机构与第三方社会化云平台合作,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了产品创新;从电子保单应用看,全行业有104家机构签发了3.61亿张电子保单,其中财产险电子保单1.98亿张,人身险电子保单1.63亿张;从互联网保险业务看,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2347.97亿元;全年新增互联网保险保单61.65亿件,占全部新增保单件数的64.59%,其中退货运费险签单件数达44.89亿件,签单保费22.36亿元,同比增长24.97%。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给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保险业内外对几大互联网巨头将生态圈延伸至保险领域的未来发展也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希望它们能够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对保险领域的积弊予以改善乃至消除,赋予保险业以全新的面貌。
我们相信,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业的深度融合必将为保险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虽然总体来看,言及BATJ对保险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尚为时过早,但其带来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却不可小觑,尤其对传统型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来说,及早研究和探索互联网与保险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二之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