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AI,右手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方向在哪?
左手AI,右手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方向在哪?
2018-06-06 16:00:29 来源:金融科技大讲堂抢沙发
2018-06-06 16:00:29 来源:金融科技大讲堂
摘要:如果将时针拨回到两年前,那个时候互联网金融依然火热。然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却是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或许,在这个时候谈及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再合适不过了。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不断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背后或许蕴含着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
转型
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或许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然而,是不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具备转型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条件呢?显然不是。从当前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格局来看,真正能够具备转型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条件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少之又少,恐怕只有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的独角兽公司才有这个机会。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原因已经有过很多分析,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金融科技公司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以及将会给金融和科技这两大元素带来哪些改变?
方向一:转型成为纯粹的科技公司,为金融公司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转型成为纯粹的科技公司是几乎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想要达成的事情。但是,真正具备转型成为科技公司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却很少,因为这个方向不仅需要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还要有很多的B端用户和C端用户的积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蚂蚁金服、微信、京东金融具备这种条件。
转型成为纯粹的科技公司之后,他们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向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数据支撑来完善这些机构原本并不太擅长或者缺失的工作,从而来推动这些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升和安全性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小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讲,它们不但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他们成长的真正驱动力也不是技术驱动的,而是项目驱动的。所以,转型成为纯粹的科技公司首先他们做不了,其次,他们也不会做。
只有背靠着强大的母公司,有母公司做技术和流量的支持,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但不会为生存担忧,而且可以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在保证母公司顺利运作的基础上,还能够将实验成功的技术和产品提供给专业金融机构,以供他们提升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
方向二:转型成为项目运作公司,为项目运营提供专业服务
说得直白一些,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服务。互联网金融之所以遭遇当前的发展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丧失了服务的属性,变成了一个投机属性较强的行当。这种转变不仅让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失去了原本应该具备的提升效率的属性,还让很多以投机为主要目的的不良资产掺杂其中,最终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市场诸多问题的出现。
转型成为项目运作公司,以金融为切入点来积极参与到项目实际运作过程当中,通过为项目运作提供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来促使项目的成功运作,并实现项目风控的全流程化,减少项目出险。
回顾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出险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仅仅只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平台,而不深度介入到项目实际运作过程当中的做法并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互联网金融平台把资金提供给了项目方,项目方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互联网金融市场同样将会风险不断。转型成为项目运作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以金融为切入点,拓展自身业务范围,最终保证项目出险率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方向三:强化与AI、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转型成为新技术公司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以AI、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会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深度变化,而这同样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提供了契机。通过将互联网金融与AI、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融合,我们能够找到破解当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AI的手段来减少人力在金融运作过程当中的失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传统时代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而且还能保证项目风控的全方位和多角度;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完备则能够在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生态网络系统之外,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破解互联网金融遭遇的痛点和难题,通过发挥个体的力量来讲金融的环节和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时刻,我们能够通过将其与AI、区块链等新技术结合来找到破解痛点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转型成为下一个风口下的公司。未来,“AI+”、“区块链+”或许将会成为和“互联网+”相类似的行业。
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转型拉开了互联网金融转型成为金融科技的序幕,调整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转型档口,或许只有明确方向,才能避免少走弯路,实现自我蜕变。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