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过境迁,顺丰已经于2017年2月上市了,其最近公布的上半年财报,凭借着不到10%的市场占有率,营收超过了通达系之和,吸金能力领跑物流行业,依旧是中国最赚钱的快递公司。
而华为这两年也在全球化战略加持下混得风生水起,不仅仅通讯设备做到了世界第一,手机的出货量也在今年第二季度冲到了世界第二。
老干妈陶华碧虽然不及上面两家这么风光,但是凭借着一手独家风味的辣酱,不只是中国人的居家必备,更是直接火到了国外,恐怕再战20年也难逢敌手。
现在看来,在这四家里面,只有娃哈哈似乎有点掉队,从2013年以后业绩就一直不断下滑,距离自己的千亿营收目标也越来越远。
提到娃哈哈,我们现在想到的还是“营养快线”、“纯净水”和“AD钙奶”等字眼,娃哈哈这家陪伴了国人长达三十余年的企业,似乎正在渐渐落伍。
然而这两天,这一家老企业也不安分了。
2018年9月6日,有媒体爆出,娃哈哈新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技术等,并由73岁的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亲自挂帅。
一眼看去,我们发现这家企业吸引眼球的都是高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然而广大网友主要都将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上面,一时之间,关于娃哈哈造车的传闻喧嚣日上。
娃哈哈真的要造车了?到底能不能造成车?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们开始了对这家公司的探索。
1
宗庆后的造车梦
娃哈哈与新能源汽车似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一边是传统食品行业,一边是高新技术产业,两者隔行如隔山。但这其实早已经不是娃哈哈的第一次跨界了,早在2010年,宗庆后就宣布开启了自己的多元化战略。此后的几年内,娃哈哈不断尝试过进军商业地产、奶粉业、白酒业和奢侈品业等,但均以失败告终。
在频频受挫之后,这两年宗庆后一直考虑转型做高新技术产业。2017年就有媒体爆出,娃哈哈此前一直频繁在与以色列的配套公司进行接触,对进军智能制造业表现得非常的兴趣浓厚。
而在去年9月,娃哈哈更是直接出资在以色列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所以谈及此次娃哈哈跨界人工智能行业并试图造车,虽然令人感到十分惊奇,但是深究之下倒也能够理解。
但是要造车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才起步不久,但是各家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传统车企也纷纷摩拳擦掌,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战场无疑将是一片红海。
相比于娃哈哈的随意,另一家跨行造车的企业态度就相对谨慎了许多。
在不到两个月之前,神州租车花费11.4港元的大手笔认购了五龙电动车的90亿股普通股和6亿可换股债券,以最高37%的股权成为五龙电动车的最大股东。
而在曲线进入造车行业之前,神州租车的母公司,神州优车集团的董事长陆正耀去年曾经表示,自己已经花了1500万元来专门进行市场分析,论证造车项目是否可行。
时隔一年,尽管去年市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但神州租车最终还是进入了造车的乱军之中。暂且不论神州租车的造车战略是否能成,但是其事前的准备之充分可见一斑,相比之下,娃哈哈的此次造车之旅,多少显得有些准备不足。
自从特斯拉公开了自己的所有专利之后,很多之前从未涉及过造车的企业纷纷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浓厚兴趣,前有格力五粮液,后有恒大娃哈哈,似乎只要有足够的钱,任谁都能造出车来。
然而事实真有如此简单吗?娃哈哈造车究竟将面临哪些阻碍,同时可以迎来哪些机遇,这些问题都是宗庆后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必须要思考清楚的。
2
跨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要造车,娃哈哈首当其冲所面临的就是资质问题。
独立制造新能源汽车,首先得获得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的资质认可。此前神州租车之所以斥巨资入股五龙电动车,就是因为五龙电动车拥有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资质。
在2015年发改委公布新能源企业管理新规定以后,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有了独立的生产资质。此后两年获得发改委独立新建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不过区区15家,其中双资质(同时包括在工信部名录)的纯电动车企业更是只有仅仅7家。
而自从去年5月以来,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任何企业获得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了。现在想挤上新能源造车的企业至少有200家,其中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风头最劲的造车新势力均没有生产资质。
在今年的量产交付风潮中,造车新势力们也只能纷纷委身传统车企寻求代工。未来娃哈哈想要自己造车的话,先得跨过这道门槛,不然的话就只能和造车新势力们一样,背靠传统车企委曲求全。
除了资质问题,技术问题也是很大的阻碍,虽然特斯拉早已共享了电动车制造的核心专利,但是真要吃下这些技术来也不容易。
以现在造车新势力里面风头最劲的蔚来汽车为例,其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4年有余,然而截止今年7月底依旧量产不到500辆,而且还是由江淮汽车代工。
这些造车新势力颇得资本市场拥趸,其专职造车多年尚且如此,娃哈哈这个兼职造车的主儿,未来能否造出车来不禁令人怀疑。
当然,要说娃哈哈一点机会也没有,那也未免过于武断。
恒大在宣布进军新能源造车之后,曲线收购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直接让自己少走了不少弯路。董明珠小姐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梦碎,但至少曾经还能上路。娃哈哈毕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013年其销售业绩高达783亿,此后虽然连年下滑,但是2017年其销售业绩也有456亿,在资本市场上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大靠山。
娃哈哈现在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急需求变,而进军人工智能无疑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首先其拥有的资本潜力便是最大的优势。
咱们都知道,新能源造车是个非常烧钱的产业,背靠娃哈哈集团无疑可以极大地改善造车前期资金上的窘迫。除此之外,近两年以来,宣称永不上市的娃哈哈在口风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松动,凭借娃哈哈几十年积攒的口碑,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号召力也让人充满期待。
但是一直以来,娃哈哈的内部管理一直摆脱不了家族式的特征,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想在人工智能和新造车领域走出一条生路来也不容易。娃哈哈要想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活路来,首先还得着手先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
3
娃哈哈的未来路
说起娃哈哈来,这些年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由于整个饮料行业的不景气,加上自身创新能力的缺乏,娃哈哈近几年的业绩不断下滑。许多年来,市场上但凡成功的饮料基本都不娃哈哈“借鉴”了一遍,而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成为了娃哈哈迅速走下坡路的重要诱因。
但要说娃哈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还是产品问题。娃哈哈现在的产品一方面是缺乏爆款产品所建立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形象不够高大上。
食品工业,最难替代的就是爆款产品所建立的竞争壁垒。比如说老干妈和可口可乐,这些产品不管是风味独特还是品牌效应,但始终在很多人眼里是没有替代品的,所以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而娃哈哈的产品线中几乎没有这一类产品,即使是占了营收四分之一的“营养快线”,其可替代性也非常强,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抛弃”。
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形象问题,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喊着消费降级,但毕竟榨菜泡面二锅头只是小范围现象,整个大环境下国内的消费还是处于一个不断升级的状态。
这些年来娃哈哈主要的产品线依旧还是“营养快线”、“AD钙奶”、“八宝粥”等,和现在市场上很多新兴饮料比起来非常的“不够中产”。不过这主要和娃哈哈早期的基因有关,一直以来娃哈哈的主要销量都是靠三四线城市和乡下小卖部贡献的,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确实“土”了一些。
除了产品之外,娃哈哈的企业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娃哈哈作为全球第五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其管理依旧是落后的家族企业模式,宗庆后凡事喜欢亲力亲为,自己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下面不设副总经理,一贯独裁的他被认为是缺乏现代商业管理意识。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老企业家,宗庆后今年已经73岁了。此前传闻,他曾经打算在70岁的时候将娃哈哈交给自己的独生女宗馥莉。然而两人企业管理的观念千差万别,直接导致回国14年的宗馥莉依旧未能进入娃哈哈集团的管理核心。
外界传闻,宗庆后父女二人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博弈,宗馥莉曾经多次直接在媒体面前硬怼自己的父亲,同时和娃哈哈的老臣们也相处不来。
宗庆后眼看父女分歧难以弥合,为了娃哈哈的未来考量,此前绝不上市的承诺也渐渐松口。一旦上市,娃哈哈肯定也会迎来一番真正的变革,到那时前路如何我们目前倒也无法预见。
但是不管怎样,尽管现在娃哈哈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然而由死向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此次宗庆后成立的新公司从经营范围来看其实还是以人工智能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目标,造车可能只是一个预备选项而已。
宗庆后一直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掌控核心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他曾经先后三次访问以色列,2016年更是主办了“2016年以色列大学科学技术成果转移推荐会”。现在成立一家科技公司,其实也算是技术落地,不管最终结果是好是坏,我们都希望这个勤奋的老企业家在退休前能够真正落个心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