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转型 > 正文

能源产业低碳转型最缺啥?人才、行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你选哪个?

2018-10-25 14:27:53  来源:中国能源报

摘要:自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以来,实现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的奋斗目标,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促进全面低碳转型。中国在这场低碳转型大潮中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在能源领域,从淘汰落后的传统化石能源产能,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再到鼓励提升能效、减少排放,一系列的举措推动着中国能源产业在低碳转型的路上不断前行。
关键词: 能源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断迎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中国能源业应该从何入手,调整应对?还有哪些有待探索的低碳转型发展空间?又如何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针对这些问题,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给出了详尽而中肯的建议。
 
低碳发展离不开能源产业参与
 
中国能源报: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的低碳转型行动。目前,中国的低碳发展整体呈现出哪些特点?
 
邹骥:探讨一个国家的低碳发展,不能脱离国家的基本国情。当前,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等都还在进行当中。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还有4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仍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仍有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很特殊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处于转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初步条件,可以将效率、质量等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接近现代化。特别是具备了在低碳领域实现创新的条件,能够开拓一条新的低碳发展的路径,在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放缓排放增长的速度。这其中就包括能源产业,因其结构也处于调整变化阶段,完全有条件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此外,中国现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即科学技术发展十分活跃。近年来,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技术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本也不断下降。
 
所有这些既是中国现阶段的特点,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低碳发展的优势所在,它们使得中国的低碳发展有别于全球许多国家。
 
中国能源报:推动实现低碳发展,对中国能源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将给能源业带来哪些触动?
邹骥:实现低碳发展,既离不开能源产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能源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现代化的目标中就应该包含低碳的成分。而能源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应该具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从长远出发,加快行动,实现低碳转型。
 
当前的科技发展变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能效的提升、储能技术的发展等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动能源业加快低碳转型的速度,不断增加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当然,推动低碳发展,对能源业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将使未来的产业和技术战略布局均发生变化。以电力系统为例,实现低碳化就要求一次能源、发电、终端使用三个环节全面进行低碳部署,缺一不可。
 
事实上,中国早在2014年即提出了能源革命,目标就是要实现清洁、可持续的、安全的、能够支撑人类持续繁荣发展的能源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源行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有为,这样才有可能为整个经济的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否则就可能要拖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后腿。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能源报:现阶段,能源业实现低碳转型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邹骥: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的确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在技术层面,虽然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已经推动成本大大下降,但跨领域的低碳技术仍缺乏突破。
 
另外,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如管网、输配电设施、储能装置等的建设,还存在长期规划不足、空间统筹不够等问题。此外,当前的能源市场结构调整、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
 
同时,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体制机制这个生产关系的改革无法促进生产力,那就不是好的改革。
 
中国能源报: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能源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克服困难,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
邹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我们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近、中、长期目标衔接起来,要有长远考虑,但同时也要即刻采取行动。
 
在技术领域,要抓住时机,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速度,令其能够尽早实现飞跃式发展。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通盘考虑、从长期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配置。此外,还应该加快推动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近期实施的售电改革,就是很好的突破口。
 
而所有这些部署,都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先行,然后再通过区域试点进行推广扩大,同时还要对其有效性进行预估,从而更好地结合近、中、长期目标,推动能源业的低碳转型。
  
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能源报:在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目标的今天,对于我国低碳转型中遇到的挑战,国际上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邹骥: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美国为例,尽管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以加州为首的17个州却表示要继续履行《巴黎协定》的义务,加州甚至还提高了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推动低碳转型,首先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要具备前瞻性和探索的勇气。比如加州,作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看到了低碳的未来,因此设立了自己的极具雄心的低碳发展目标。中国制定的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同样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考虑。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上也有许多鼓励技术研发创新的机制值得借鉴。中国的诸多开发区、技术研发集中区域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还有碳市场的运行、低碳技术开发融资等方面,国际上也有丰富而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
中国能源报:能源行业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加强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国际合作?
邹骥:国际间的低碳转型合作可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并且覆盖不同的领域。对能源行业而言,首先还是需要从上到下建立起低碳的意识,这样才能顺应全球的潮流,便于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需要有一批“动脑筋”的人,智库、专家学者为行业提炼低碳转型的经验、思想。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为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第二,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边做边学”。能源行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开展不同层面的“对话”,例如参观访问、学术交流、话题研讨等,学习先进低碳意识、理念、经验等,并通过交流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有一批致力于促进多方合作的人。能源基金会就是这样的“促进者”之一,寻找机会,促进产业界、金融界、科技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与繁荣发展。
 
总体而言,能源业合作探索低碳转型的途径、方法非常多,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日常的行动当中,设计实际项目,在战略政策交流对话、联合政策研究、联合技术研发、联合投融资、联合能力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令其真正发挥效用。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