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间,永辉发布两份公告,直接反应了公司缺钱以及创始兄弟关系裂痕:
一则,董事长张轩松将9000万股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约占本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 0.94%,而他本人已累计质押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31%;另一则,因因张轩松先生和张轩宁两兄弟兄弟在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对永辉云创的定位、发展方向和路径也有不同意见,而“解除一致行动”。
在此之前,永辉已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公告进行架构和业务的调整,大体是发力传统超市业务,将亏损的云创业务(超级物种、永辉生活)以及B2B彩食鲜业务剥离出上市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彩食鲜拿到了高瓴、红杉及永辉自己的9.5亿投资,这块业务一块低调隐藏,如今一块高调融资,并进行供应链赋能开放。
从2C零售到2B供应链“业务逆行”之路上,海底捞旗下供应链公司已经跑通,有趣的是,2015年时,永辉曾参投过海底捞供应链公司。
当初,永辉超级物种曾被视为对标学习新零售网红店的盒马;如今,永辉彩食鲜重装上前,难道永辉是要从学习盒马转向海底捞?
1
“寄养”新物种,止血
当初面对在电商的冲击,传统商超纷纷寻找出路,自营电商是普遍的选择,但大多数结局都如大润发飞牛、步步高云猴一样,亏损然后默默消失。
然后盒马鲜生横空出世,线上线下兼顾的模式让传统商超看到了新的路子,随后纷纷跟进自己的“盒马”。生鲜本就是永辉起家的优势品类,再加上腾讯的青睐,超级物种成为最受瞩目的一个。
超级物种让永辉受益良多,推出之后,其股价持续上涨,在去年年底腾讯加持之后,永辉的股价逐渐走向历史高峰。
但随着市场恢复理性,宏观环境遇冷,投资人发现超级物种并不能给永辉带来实质性的财务收益,反而越亏越多。今年前三季度,永辉云创亏损6.17亿元,累积总亏损10亿元。超级物种什么时候盈利很难说,大规模扩张更不现实。今年前三季度,永辉每发财报,股价都要下跌一截。
超级物种这类新零售业态似乎已经不再“性感”。今年还有半个月就要结束,超级物种100家开店计划并没有完成,事实上,不只是永辉,京东、苏宁、天虹等所有新零售项目都没有完成。
又要说到领头羊盒马。今年9月盒马公布了其部分经营数据,7家运营1.5年以上的盒马鲜生成熟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单店坪效(4000平)超过5万元,看起来非常震撼,在盈利方面,除了一些报道说盒马第一批门店实现盈利之外,并没有具体的指标。
但在3年开出100家门店之后,还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成为盒马的会员,接受盒马“国际最高标准”生活方式,支撑盒马继续扩大规模?根据盒马设计的规模化数据模型,当盒马门店到达1000家时,盒马会进入到又一个业务发展周期。问题是这需要多久?
超市行业的核心商业要素是规模、产品和效率,新零售门店要提升单店经营效率,但高额投入,持续亏损,更重要的是,中产消费市场规模或许被高估。
如果市场规模受限,那盒马就是长期看不到盈利希望。而盒马本就是阿里用资源砸出来的样板,要的是示范效应,靠家大业大的阿里输血。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规模天花板或许来得更快。据零售老板内参报道,在100家门店之后,盒马开始投入集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包含海鲜暂养)、中央厨房一体化的供应链中心,2019年盒马的开店节奏要缓一缓,践行大中台(供应链)和小前台(门店),回归零售本质。
盒马尚且如此,那其他玩家真没必要跟下去死磕。
通过股权转让,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变更为张轩宁,永辉云创及其控股子公司将不再纳入永辉超市并表范围。
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剥离云创业务,是因为该部分业务的持续亏损严重影响到了永辉超市整体业绩,与此前公司董事会的设想不同,也不符合上市公司整体股东的利益。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永辉超市要聚焦主业,方便将该做大的业务做大,把该清理掉的业务清理掉。”
既是为了融资,永辉需要稳定盈利能力和股价。通过张氏兄弟二人互相转让股权,亏损的云创被剥离出上市公司的报表合并范围。据永辉测算,此次股权转让后,公司在合并报表层面能够确认2.84亿元的投资收益。
相比超级物种这类精品超市,平价超市有更宽阔的消费土壤,何况在当下的经济形势,大众基础消费和城镇、农村消费升级更具确定性。永辉主业云超一直发展比较稳定,是永辉超市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生鲜方面竞争力额此前在电商冲击之下也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
除了超级物种,云创另一块永辉生活是社区便利店业态,赛道热度高,而且好物业有限,越到后期越难发展,以及董事长增加股票质押融资,可见这块烧钱的业务估计也要告一段落。
2
彩食鲜,复制另一个“海底捞”?
永辉选择聚焦主业的同时,也把当下火热也早有涉足的B2B业务拆出来融资。
分拆出来的永辉彩食鲜,包含彩食鲜业务和企业购业务两块业务,永辉持股35%;高瓴持股30%;红杉持股15%;游达(云商彩食鲜联合创始人)持股20%。
彩食鲜是永辉的生鲜中央工厂,也曾是永辉的一个自有品牌,最早为永辉旗下各业态门店供应生鲜产品,在满足旗下门店需求之后,输出其生鲜供应链能力,逐渐发展为生鲜食材供应商及平台服务商,提供B2B和企业购等服务。
中央工厂模式可参考7-11便利店,零售渠道企业以生鲜、熟食为切入口不断向食品上游供应链延伸,发展成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连锁零售网点”的模式,进行规模化采购生产,把控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毛利。目前零售企业中以超市和便利店业态涉及中央厨房项目较为普遍,除永辉外,家家悦、中百也都早有布局,并更进一步涉足团餐生意。
而永辉的B2B业务,主要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政府,军队,监狱等企事业食堂,这里可对照永辉曾投资过的蜀海供应链。蜀海供应链是是基于海底捞自身标准化的中央厨房系统,针对上游供应商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将食材按照统一的标准加工,通过冷链物流配送门店。
通过海底捞门店需求跑通之后,蜀海供应链开始向其他餐饮企业开放供应食材,向其他企业的第三厨房发展。平台化之后有的第三方产品入驻,除了商品资源之外,蜀海切入食材定制研发、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等衍生服务获得利润。
为什么永辉未来会更看重彩食鲜?虎嗅·高街高参认为有以下几点:
1.盈利。彩食鲜中央工厂可降低永辉采购成本从而提升毛利,开放B2B平台业务也能带来新的营收
2.业务协同。永辉要回归主业,云超的规模越大,上游议价能力越强,彩食鲜效率也会变高,正向推动2B业务,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反之亦如此,二者是有协同效应的。
3.供应链是比门店业态更本源的竞争力,投入风险更低。
4.B2B赛道火热。
早在今年3月,永辉投资的红旗连锁就发布公告,拟与彩食鲜在2018年全年签署《商品经销合同》。在2017年年报中,永辉就计划“彩食鲜 2018 年计划新增拓展工厂 4~6 家(河南、河北、贵州、陕西、杭州、广东)。对照一下现有的6家,彩食鲜的开店目标一个都没有达到。看来地主家里的“余粮”都给了云创业务。
食品供应链不止是食材采购加工,还需要完备的冷链物流,是实打实的重资产生意。而现在单独拿出来融资,正赶上B2B概念重热的节奏。单独生鲜供应不会带来太多利润,但做B端客户有稳定的需求,或者说更强的计划性和确定性,符合当下“过冬”的需要。
3
商超B2B“暗战”汹涌
无独有偶,步步高正尝试将以鲜食演义为前台的“超市+餐饮”模块和以中央厨房为后台的生鲜模块组合起来,借助向社会开放来消化中央厨房过剩的产能,并且通过食材配送、鲜食加工、盒饭生产、菜品输出来实现盈利。不过这样,鲜食演义就会逐渐变成研发中心的角色。
如今,宏观环境不景气,人口红利渐失,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社零额增速创新低,C端消费领域增速都下滑的厉害,今年巨头已经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调整,消费企业向B端寻找业务增量。
B商超涉足B2B比较普遍,在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之后,服务B端消费者寻找业务增量。此前有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和大润发e路发这类标品B2B,如今,越来越多依托高频生鲜、餐饮市场的食品B2B出现,如美菜、链农等,不仅如此,美团旗下有快驴进货,饿了么也有饿了么有菜。
往远处看,海底捞、美团,以及美菜、链农、宋小菜等食品供应链企业,都在讲食品供应链巨头Sysco的故事。中国餐饮市场更加复杂,但规模非常大,中国烹饪协会表示2017年我国餐饮规模达到3.9万亿人民币。
像永辉这样的渠道零商,要么用需求端的力量拉动赚供给端的钱,要么用自身优势资源赚同类或上下游B端客户的钱。而今年大火的社交电商或社区团购,其实也没有走出这一逻辑,例如唯品会的云品仓,每日优鲜的每日一淘。
由此观之,商超2B暗战涌动,下一个回合正在拉开。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