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转型 > 正文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勇当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排头兵

2020-03-18 17:28:13  来源:《中国金融》2020年第6期

摘要: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浦发银行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责无旁贷,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勇当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
关键词: 金融 转型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部署,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浦发银行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责无旁贷,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勇当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
先行先试,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从《意见》内容看,许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举措将在上海先行先试,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和机遇。

一是为商业银行服务好实体经济提供了新渠道。为高质量支持好临港新片区建设,《意见》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子公司,投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另一方面,支持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开展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这些重要的制度创新举措,为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业态。同时,《意见》进一步打破了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的障碍,支持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优化信贷资源流动;支持商业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扩大对长三角地区三农以及环保、科创、高端制造、小微、民营等企业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强化信贷资源向长三角地区倾斜,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是为商业银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此次《意见》与以往侧重于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不同,一项重点任务是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意见》指出,要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在区域布局上,《意见》从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逐步扩展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等,以点带面、由小及大、层层递进,且又相互支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非常清晰。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经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体空间布局,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新的空间。

三是为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胜之年。为此,《意见》在吸引国际化的金融机构、打造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培育国际化的金融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政策突破,解决了部分过去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想突破未能突破的问题。比如,在吸引国际化的机构方面,《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总部型机构集聚上海,部分金融机构已经提出了落沪意向,潜在的合作空间巨大。在打造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方面,《意见》进一步提升了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性,取消了针对外资的相关账户限制,鼓励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及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相当于在临港新片区逐步探索资本项下开放,拓展了商业银行开展相关跨境业务的空间。同时,《意见》首次提出要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交易,更好地满足境外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有效对冲和管理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的需求。这些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合作机会,更为商业银行深度参与高水平国际化竞争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是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新动能。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的重要增长点,更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主要战场。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致力于推动金融和科技的联动发展。此次《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11家国内商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5家注册地在上海。此次试点将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公司和科技人才在上海的集聚,也将促进商业银行提升金融科技实力、重塑发展动力。

多措并举,为国家战略贡献浦发力量

多年来,浦发银行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全力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落地贡献了浦发力量。

以服务要素市场为载体,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辐射力

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各类要素市场,已成为国际上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19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933万亿元。浦发银行持续深耕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客户,积极搭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特色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体系,深度参与金融要素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辐射力。2019年,浦发银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自营交易量位列全市场第一,同时参与“上海金”“上海银”等业务创新,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贵金属市场的定价权;在上海清算所中央对手方清算业务综合排名中列全市场第二,并参与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中央对手方体系建设,支持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落户上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代理服务市场占有率保持前三位。

以自贸金融为抓手,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创新步伐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体系逐步成熟。身处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最前沿,浦发银行一直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坚定实践者。业内首批设立上海自贸区分行,首批通过分账核算单元系统验收;持续创新升级《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跨境经营的全方位需求;第一时间成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分行,制定《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推出前沿产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全球航运枢纽及跨境金融四大专属服务,并成功开立首单FTE账户;持续开展自贸金融创新,落地首单资本项目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等数十项创新业务,并有力地支持了临港新片区基础设施、市政配套等建设。当前,浦发银行已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成熟且可复制推广的自贸金融服务模式,并把“上海经验”与其他省市自贸区特点结合,不断进行优化、推广。

以协同联动为依托,助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

从成立之初,浦发银行就将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了自身基因中。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浦发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发行“浦发银行——长三角自己的银行(从长三角走向全世界)”主题信用卡,也是国内首张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主题、打包长三角一体化惠民福祉的信用卡,将金融“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的理念纳入产品之中;推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及长三角协同服务等方案,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区域内江浙沪分行贷款居当地股份制银行同业首位;全力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区域内PPP项目投放金额占全行一半左右;积极服务长三角新旧动能转换,运用股债贷、境内外综合化服务,支持大飞机研发等重点项目;联合基金公司创设长三角一体化指数基金等主题产品,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区域内优质企业;使用再贴现资金为区域内189家小微、民营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票据贴现服务。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搭建长三角金融机构协同平台,推出金融同业合作方案,与区域内其他机构在牌照、渠道、专业、资金等领域形成互补优势,共同构建涵盖跨境金融、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

以服务科创板为契机,助力上海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协同建设

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金融支持,需要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联动。浦发银行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通过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强化与政府、园区、PE/VC等渠道合作,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模式。同时,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坚持“融资+融智+融技+投资”综合服务理念,打造契合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和生态圈,并在业内率先发布《科创板企业综合服务方案》《企业科创板上市投行服务方案》。科创板首批25家挂牌企业中有15家为浦发银行重点合作客户。截至2019年末,70家上市企业中有41家是浦发银行重点合作客户。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发挥首家中美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的专业优势,开展投贷联动特色业务。2019年,浦发银行又在上海地区首家推出“无还本续贷”服务,解决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

以数字化转型为动力,助力打造金融科技高地

建设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是新时代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上海未来将成为金融科技的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浦发银行以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为动力,持续强化金融科技创新,促进技术逻辑在业务领域充分展现,助力上海打造金融科技高地。2018年,在业内首发无界开放银行API Bank;以“开放共享、共建共赢”为目标,联合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建立创新实验室与科技合作共同体;发布业内首个数字虚拟员工“小浦”;加强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巩固移动金融领先银行优势;强化线上经营与大数据分析,在营销获客、风险管控、运营支撑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肩负使命,商业银行需更加积极有为

此次《意见》的出台,对金融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商业银行肩负重大使命,需更加积极有为。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支持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

面对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商业银行需要主动作为,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积极对接支持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结算、本外币合一资金池等业务,提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更好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就浦发银行而言,重点将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发挥理财业务优势,并整合集团内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资源,进一步加大对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及优质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投资,助力长三角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二是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成果研发、应用和输出能力,助力上海打造金融科技新高地。三是发挥新片区分行、自贸金融、离岸金融、海外分行等联动优势,积极推进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推动FT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强化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境内外企业的各类跨境金融需求。

加快对外合作步伐,更好服务上海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快引进外资,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与全球先进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助力上海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把握金融市场继续扩大开放的机遇,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利率、汇率等领域业务创新,更好满足境内外机构和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助力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

下一步,浦发银行将发挥主场优势,更好服务国内金融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是加强与新设外资券商、基金客户等的合作,围绕存管、结算、授信、固收等业务领域,为其在国内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二是加强与境外先进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着力提升财富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国内居民的理财需求。三是加快提升国际化托管服务能力,为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构建投资者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四是发挥浦发银行与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长期深入合作的优势,积极支持债券、外汇、期货等产品创新,便利境内外投资者更好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升上海作为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影响力。

提高区域协作水平,持续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市三省”在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商业银行既面临巨大的业务机遇,更要肩负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持续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见效。未来,长三角地区除了公交地铁、公路高铁等互联互通外,在政务平台、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将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实现“一网通办”。商业银行需要紧紧围绕政府、企业、居民等的各类需求,通过金融服务积极助力打破行政壁垒,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并通过加强各类金融机构跨区域合作,更好服务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下一步,浦发银行将继续深耕长三角,全力打造成“长三角自己的银行”。一是紧扣“一体化”核心,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部,强化区域内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统筹经营,建立高效、敏捷服务机制,提升跨区域金融协同效率和服务体验,使区域内客户享受同城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发挥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综合优势,积极搭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同平台,推动提升长三角各法人金融机构在联合授信、并购贷款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效率,并通过加强客户信息共享,利用各类数据强化风险预警、预测、预防,协同做好各类金融风险防范。三是加大对“硬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强化科创板上市配套服务支撑,加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科创企业集中区域的金融服务,打造覆盖产业、政府、科研、投资等多领域的生态圈。四是研究开发长三角科技创新主题策略指数,吸引全球资金加强对区域内优质上市公司的投资,打造全球资本配置长三角区域的价值标杆,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五是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水平,让客户切实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j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