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车场能解决我国停车难现象吗?
智能停车场能解决我国停车难现象吗?
2018-09-07 09:26:41 来源:智能交通网抢沙发
2018-09-07 09:26:41 来源:智能交通网
摘要:近些年,互联网+智慧停车概念已经安防行业中得到广泛关注,很多停车行业渐渐的从物联网逐渐转向大数据+云平台了,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智慧停车行业整体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
智能
停车场
近些年,互联网+智慧停车概念已经安防行业中得到广泛关注,很多停车行业渐渐的从物联网逐渐转向大数据+云平台了,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智慧停车行业整体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企业不断创新,那么停车场系统能否从停车指数中实现智慧停车,且看下面分析。
2015年11月,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艾瑞咨询联合ETCP发布首部《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以ETCP大数据为依托,从不同的维度将国内城市智慧停车发展现状及潜力趋势进行深度分析,明确了“互联网+停车”以电子支付为核心的大势所趋。
一、中国的停车缺口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7千万辆,而停车位少于6800万个。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型城市,停车供需问题尤其突出,例如截至今年1月份,广州有187万辆中小汽车,而停车位却仅有66万个,停车缺口高达121万,这成为很多人眼里的“大蛋糕”。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载着政府与社会的期望,大批创业者加入停车大军,资本疯狂涌入,智慧停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仅2014和2015两年间,加入智慧停车的初创公司就超过百家,这还不算老牌停车企业的入局者。
二、多维度的停车指数实现智慧停车
智慧停车指数主要从城市静态交通活力指数、停车资源利用指数、停车智慧指数、停车幸福指数四个分类指数为切入口,首次以量化的数值对城市停车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城市交通活力指数与停车资源利用指数方面,参与此次排名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中,深圳静态交通活力指数为86.6的分值,遥遥领先其他三城,相对应的其停车资源利用率也在4个城市中名列榜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4亿辆及停车位基数缺口过大的背景下,停车场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静态交通活力指数的重要指标。
与之相呼应的是,停车智慧指数排名与停车幸福指数排名情况,相较于前两项指标高分值的表现,四座城市的停车智慧指数与停车幸福指数都只是刚刚达到及格线,在停车智慧指数榜上排名后两位的上海、广州两座城市停车幸福指数也不出意外的位列榜尾,由此可见,在影响停车幸福度的指标中,智慧停车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个指标综合汽车保有量、车位使用率两项基础指数,再结合智能停车应用范围与停车幸福度为参考,清晰勾勒出我国目前停车难的整体现状,在目前的停车场管理体系中,车位与车主之间无法找到信息互通的渠道,最终的结果是车场资源利用率低,而车主停车幸福感仍徘徊在低水平,以智慧停车为方向的停车生态体系亟需进行升级改造。
三、智能停车场系统是不是实现智慧停车的突破口
(一)智能停车场系统的特点:
1、智能停车场系统安全管理;2、智能停车场系统耐用可靠;3、智能停车场系统树立全新的物业管理形象;4、智能停车场系统防伪性高;5、智能停车场系统严格收费管理。
(二)智能停车系统的优势
停车不用找车位其根本就是要有智能导航,而现如今停车场系统中实现的必须要是智能停车场系统,而直接的体现就是智能车位引导系统。
1、车牌识别子系统:对于车主来说,进入停车场不用再进行停车刷卡,非常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停车卡的丢失问题。
2、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停车场的出入口控制不仅是为收费提供支持,同样也是对车辆安全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在车辆进出停车场时,出入口的摄像机会对进出车辆的车牌号以及人物、证件的抓拍,同时能够长期保持该记录。
3、反向寻车子系统:反向寻车系统是通过把车主与车辆停放位置进行定位,系统自动生成一条导航路线,把车主引导到停车位。
4、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主要是对场内车辆起到一个安全保护作用,避免出现车辆被刮后不能第一时间找到事故责任人。
5、车位引导子系统:对于大型停车场来说,车位引导很重要,当车主进入停车场后,可以很据车位引导指示灯的指引路线,快速找到空余车位的位置,避免出现进入停车场绕来绕去找不到停车位的现象。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逐步增加,解决停车需求必将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指标,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提升居民停车幸福指数成为了政府必须解决的任务,停车场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市场应用不断增多,智慧停车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一大要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停车将不会再难。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