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引爆车联网千亿市场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引爆车联网千亿市场
2018-11-26 09:11:35 来源:智能交通网抢沙发
2018-11-26 09:11:35 来源:智能交通网
摘要:近日,车联网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工信部日前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MHz-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明确将5905MHz-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
关键词:
政策
车联网
近日,车联网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工信部日前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MHz-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明确将5905MHz-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规划用于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LTE-V2X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技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之间的直连通信;同时,对相关频率、台站、设备、干扰协调的管理做出了规定。
政策释放多重利好
无线电频率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资源。工信部人士认为,该文件的发布对于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及产业链成熟将起到重要先导作用。
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明确智能交通系统无线电频率的频段,大概都是在5900兆的频段,尤其是全球多个发达国家(欧、美、韩等)已经分配5.9GHz专用频谱资源。此次发布的管理规定,充分考虑国内外产业条件、标准制定、频率使用的现状和发展需要,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频率使用,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试验和标准等制定以及产业链成熟起到重要的先导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汽车大国,也是移动互联网大国,推进车联网发展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政府层面对于车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也愈加重视,近两年已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如2016年10月,车联网技术路线图正式公布首次明确了我国车联网的发展路径;2017年12月出台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提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发展目标;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了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工信部还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了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等,可见政府对车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视。
形成千亿市场规模
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汽车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行情向好,为我国C-V2X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利于C-V2X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有机构分析认为,以每辆车5000元的“硬件+软件”产品价格来估算,预计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另有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车联网产业将保持迅速增长趋势,到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可见,在政策利好下,车联网的千亿市场规模,无论是对科技互联网巨头还是通信企业,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目前,国内C-V2X芯片提供商有高通、华为和大唐等,其中大唐与高通之间已经连续进行过芯片级和落地的互操作性测试。面对庞大的市场前景,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王映民表示:“相关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大唐愿与高通共同推进车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商用部署,同时积极推动LTE-V2X技术向5G的演进。”
点燃市场热情
车联网市场可观的“钱”景,也引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在市场起步较早的国外市场,日本软银与汽车制造商本田已强强联手,研究如何利用5G网络改善现有的车联网技术;微软、大陆等巨头也纷纷涉足车联网。随着国内车联网市场的发展,不少科技互联网公司也加快市场布局步伐,其中国内的互联网代表——BAT就已提前市场卡位。2017年,腾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首个车联网系统“AI in Car”;同时,百度“Apollo”、阿里“斑马智行”也先后入局,加入车联网市场的发展。10月26日,百度又进一步与长城汽车深化合作,签署了车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在智能汽车产业热潮驱动下,车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车联网产业都正掀起一股新的发展热潮,尤其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临近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车联网市场。目前,广汽集团已与中国移动、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进行布局。除广汽集团加快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步伐外,众多车企也在密集推出新技术和新车型,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打响。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车联网产业及相关企业都将迎来发展风口。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