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明年将推进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
交通运输部:明年将推进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
2018-12-28 09:58:03 来源:智能交通网抢沙发
2018-12-28 09:58:03 来源:智能交通网
摘要:站在2018年岁尾,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哪些飞跃?展望2019年,交通运输服务如何提升、行业发展将有哪些新机遇?
关键词:
网约车
租赁自行车
规范
站在2018年岁尾,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哪些飞跃?展望2019年,交通运输服务如何提升、行业发展将有哪些新机遇?在26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部长。
降成本、补短板
“截至今年11月底,降低物流成本884亿元,超过年度目标。”李小鹏介绍,今年以来,运输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行效率不断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
今年,高速公路新增ETC专用车道2300多条、用户1700万。通行费电子发票可抵扣税额已达11亿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至15项。全面取消营运货车二级维护强制检测,实行货车“两检合一”,普通货运车辆综检实现全国范围异地检测,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李小鹏表示,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要推进结构性降本增效,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倡导更经济的运输行为;另一方面要推进制度性降本增效,着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降低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铁路等收费。
物流业降本增效,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是前提。2018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万公里。
李小鹏表示,根据明年预期目标,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左右;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其中贫困地区3000个;推进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路段改造。
提升高品质交通运输服务
李小鹏表示,为让人民群众“行得顺心”,要进一步强化高品质交通运输服务,推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当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公交运营线路里程达106.9万公里,公交专用道达1.09万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900多公里,在建里程超过6000公里。全国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覆盖率达98%,225个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2018年,交通运输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预计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79亿人,下降3%;旅客周转量3.4万亿人公里,增长4.3%;营业性货运量506亿吨,增长7.1%;货物周转量20万亿吨公里,增长3.7%;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完成133亿吨,增长2.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亿标箱,增长5.2%;长江游轮旅游客运增长15%。
“通过交通科技提升,让人们出行的路途更顺畅。”李小鹏说,根据明年的工作目标,实现260个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开展ETC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实现ETC车载设备免费安装全覆盖,实现手机移动支付在高速公路人工收费车道全覆盖。
在公路货运方面,明年将实现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省级系统全覆盖;探索建立与重大设备生产、运输企业对口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大件运输许可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普通货运车辆年审网上办理,严格落实取消二级维护强制上线检测,稳步推进“三检合一”。
交通运输是高风险领域,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李小鹏说,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各级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明年要继续依法加强对危险品运输、水上客运、道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创新保险等第三方参与安全协同治理的新机制。
深化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
李小鹏表示,要深化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交通运输市场。
今年以来,在“互联网+”运输服务新业态的推动下,定制客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汽车租赁规范发展,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1000万人次。
李小鹏说,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快培育交通运输新动能,有效服务新业态。今年以来,建立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32个城市相继出台了网约车配套政策。例如对滴滴公司等网约车平台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要求。39个城市发布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管实施细则。
李小鹏介绍,明年将继续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推进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推进道路客运线路配置和价格机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在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方面,明年要继续落实降低过路过桥费用要求,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扎实推进试点省区市开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推动扩大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额度,积极扩大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中长期资金进入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