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高速建设的多元思辨与转型创新
论智慧高速建设的多元思辨与转型创新
2021-03-09 14:23:35 来源:中国交通信息化抢沙发
2021-03-09 14:23:35 来源:中国交通信息化
摘要:论智慧高速建设的多元思辨与转型创新
关键词:
交通
近年来,“智慧高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与跨界焦点——即所谓“聪明的路”,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被戏称为智慧高速与车路协同“元年”的声音也多见诸媒体。其实,交通行业从来不缺乏新概念、新词汇,但认真查新一下“智慧高速”(或“智慧公路”),至少8年前已有名词出现,7年前已有系统建设,6年前已有著作发表,5年前已有论坛举办,4年前已写入行业文件,3年前已开展全国示范工程,而近1-2年内已有多个“首条”智慧高速开工或通车的报道......但是,至今什么是“智慧高速”仍然没有形成行业内外的广泛共识。
诚如所言,“智慧高速”作为“智能交通”或“智慧交通”在高速公路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近十年以“云大物移”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情况梳理一下,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除了少量渗透相对传统的公路工程土木、装备、设施等建设与养护的技术革新之外(即所谓“基础设施数字化”),既往的“智慧高速”的成长史其实更多的还是高速公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当下的“智慧高速”仍处于“器与术”的探索试验阶段。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然,成就“智慧高速”之“道与法”依然需要深度的“扬弃”与“超越”,方可得智慧之“果”。
为此,本杂志特通过汇总相关专家、学者宝贵经验,融合了当下“智慧高速”的先进建设理念与观点,现就围绕当前“智慧高速”建设一些思路性问题、创新性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仅供行业同仁参考。
“智慧高速”该不该概念化?笔者认为是必要的。
因为概念不一、认识不一、思路不一对于一个新目标、新方向而言并不是什么值得推广的经验。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政策引导下,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及最新发布实施的《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均已明确提出要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建设和改造,完善标准规范和配套政策,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部署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公路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目标导向”来定义“智慧高速”(或“智慧公路”)概念是上述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式。例如:“通过集成应用新一代感知、通信、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等先进技术,来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绿色、舒适的公路出行与运输”。——这样定义显然是有利于获得行业内外的基本认同与推广实施。
但换个角度而言,要实现公路基础设施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智慧高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其“内涵”与“外延”,可尝试性地将其定义为:立足于公路基础设施成功完成网络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以及突破重大基础理论与技术障碍的基础上,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全周期、全方位进入高度智能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本质要求是面向高速公路“一张网”建设、管理与服务需求,创造新一代高速公路基础网与运输网、信息网、能源网的自适应平台,支撑高速公路实现全要素、全周期的自认知、自决策、自应用,从而推动“人-车-路-环境-信息”的智慧协同运行。
因此,“智慧高速”的全周期属性,决定了“智慧高速”概念的广泛性与系统性。本文因主要讨论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阶段的“智慧高速”的目标需求,故暂不探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等领域的“智慧化”问题。因此,概念化、限定化的“智慧高速”中,对如何突破不依赖于人、甚至超越人类的有限管控能力,实现高速公路的深度“自适应”与“自运行”进而达到安全、效率与便捷的最优化,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其根本是要从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效率、一体化服务效能与协同化治理效果出发,实现智慧高速“一张网”的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与精心服务等多元核心概念、主要特征与目标路径。
可以说,站在改革撤站、视频联网、大件许可、治超管理等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视频监测、ETC门架及收费站、服务区、治超站、长大桥隧等数据资源,面向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管理与服务需求,打造新一代高速公路基础网络的数字化智能设施与云控化服务平台。这样的“概念化”是有利于明确“智慧高速”的建设边界、阶段与框架。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