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CIO班十周年】鲁四海:政府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建设

2015-12-07 14:41:08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5年11月28-29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会暨首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大学与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技术分委会秘书长鲁四海先生就主题为“政府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建设”发表演讲。
关键词: 北大CIO班
  2015年11月28-29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会暨首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大学与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9日,互联网+政府分论坛在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政府行业的资深专家与CIO代表们参与了此次论坛,就政府行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技术分委会秘书长鲁四海先生就主题为“政府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建设”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下面就由我为各位专家做报告。我讲的是政府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其实我主要想讲的就是几个关键词,开放、共享。前面各位老师都提到大数据共享、开放这样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包括黄老师这边直接给出一个方案,解决了我们在数据采集过程当中最难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方向。首先是政府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他是有这个条件的。推工业4.0,事实上我们条件是不具备的。比如国外,发动机里面有几十个数据采集点,那我们一台汽车才几个采集点,那你的数据都没有,那你的智能化和所谓的4.0可能还得往后靠一下。
 
  但是我们看,其实我们有一些非常多的数据了,比如说交通,路上的摄像头,地图,包括管理企业法人的个人信用等等非常多的数据,它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谈大数据。第二,数据源非常广。互联网公司的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它只是互联网。而政府这块,他除了可以拿互联网数据,还有本身线下的,比如说交通、医疗、互联网等等数据。还有一个就是,数据他要动态的,才能见到成效。既然数据本身是动态的,那么在处理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设计过程当中,就应该把它当成一个动态来处理。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静态的去设计,那和以前的可能差距就不是那么大了,利益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大数据本身能否见到成效、有没有价值,关键是在于它能不能是鲜活的、动态的。
 
  那么数据开放之后带来的价值是什么?首先我们看到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比如说数据开放出来,很多的企业或者个人都进行利用。再一个可以激发商业价值。比如说医疗的数据图,药的研发。中国一千多万患这个病的患者,他也是需要的。但是怎么样支持我去研发这个药?这些数据他需要从相关部门拿到才能陆续分析,才有可能做到后面的研发、商业价值的提升。刚才刘老师在前面也讲到了,其实智慧城市的一大核心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那么智慧城市就无从谈起。其实它在上面跑着还是数据。既然说数据我们要保证它的鲜活、开放才能有价值,那我们从政府这块来看,开放数据的特点是什么?我首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数据它应该出现一个虚拟化的情况。就是说我们的这些数据产生是在各个应用场景里产生的,而且我们这个数据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比如说几年前的时候我们去描述一个电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CPU、内存条,这样去描述。显卡也集成到CPU里面去。
 
  我描述这些变量的属性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以前那种固定的设置一个下车点,显然是不太使用的。我们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下,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点,再用的时候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把你的表提取出来。既然是动态的方式,那我们的管理也要动态化,我们的标准、规范也应该是以动态为中心的。它同时更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就是这个数据不断的出现、不断的变化,你存储它的资源平台,那么是不是也应该是一个弹性扩展呢!不是说我设计了170的容量,到了99.9的时候就只能再加一个,那么显然是不合适的,连续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那要应用起来怎么办?如果这些数据它本身是不具备标准化的,是零散的,但是我们用的时候要方便使用,肯定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它服务化、标准化,这样才能快速的被用起来。
 
  数据是在应用当中产生的,不应该是我们强制性的设很多关卡,提取出来。而是让采集的过程,应该在原来的政府当中,这样我能拿到几个一手数据,才会准确。同时,数据使用也会到一定当中去,而不是说我们把它收集起来之后,数据高额。同时是在应用当中,采集是应用当中来的。如果政府对于我个人得数据,去调研、采访,是这样采集上来的。事实上会不会出问题?对于北漂来讲,他的驻地、手机号很可能几个月甚至是半个与就会发生变化,他的工作单位也不固定。技术上面怎么基础呢?技术路线主要有四点:首先我们要支持这样的大数据,从价格上,显然传统的架构方式不适合,我们应该走向新的互联网架构的模式。关于数据,它的安全、扩展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建议从传统的商业工具转向开源。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鲁四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