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2016北大CIO中国行--河北站”活动在河北石家庄凯旋门建国大酒店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CIO时代网与河北CIO联盟承办,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与北大CIO班教务办协办。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发表题为《从技术视角看制造业变革》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各位新老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一个制造业的外行,所以给在座的各位专家做报告,只能说是根据自己的一点思考能否抛砖引玉,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报告的题目是“从技术视角看制造业的变革”,定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我一直在研究信息技术,想从外行怎么看内行的视角来讲这么一个主题。凭我自己的感觉或者认识,现在制造业变革的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从一个边缘的技术开始变成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已经从辅助的功能,包括做一些辅助的设计、在管理上的一些应用开始逐步地往我们的产品、装备端来渗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制造业本身,我是从这样一个主题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新一代IT带来的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以云大移物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那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对整个社会、制造业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的企业的IT或者整个技术应用正在从传统的基于单机的结构开始转向基于分布式的互联网架构转型。
传统的IT架构俗称IOE架构,既过去IBM的主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为代表的一种架构,包括架在这上面的各种应用过去都是依赖单机性能的架构,从底层硬件架构到软件架构一直都是这样,为什么现在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因为基于单机的架构并发性能非常有限,它是纵向扩展,我们只能在单机上扩展。过去用户量很小、数据量很小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更多的人要被实时的连接起来,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的架构已经不适应高并发的处理和高性能的处理,无法做到弹性的扩展,所以说走向互联网架构是因为互联网在不断的连接人,不断的还要连接物,所以我们在业务处理,特别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必然在技术架构上走向分布式、可弹性扩展的,所以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它在改变整个IT结构。
简单来讲从传统基于单机的IOE结构开始转向基于分布式的互联网架构,分布式的结构。这种结构会是什么样的特点呢?打个比方,云计算、大数据是在后端,云计算相当于一个人脑一样提供计算能力,包括计算存储这种能力,通过虚拟、可弹性扩展方式,像人脑一样,它是相对弹性的可扩展的。大数据就是相当于人脑的处理的这些,包括神经元、脑细胞存储的这些数据信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在连接人,物联网是在连接物。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很快,人已经被实时的连接起来,很多应用场景里也被连接起来,由于互联网的实时连接,很多应用场景也在被改变,一个个新的应用场景和模式被创造,那么下一步物与物也可以交互,人与物可以交互,这样产生的大量数据会到云计算中心来处理,所以说云大移物合起来就像一个人一样,把计算机世界变成一个人,我们都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发展。
像阿尔法狗大家都听说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情,给业界一个启发。阿尔法狗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资源计算群来计算,通过大量模型计算来做决策。今后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物体为什么会被智能化,由于互联网连接、大数据处理、庞大计算资源的支持,所以说我们的人将会拥有越来越智能化的各种应用场景,我们的物也开始被智能化,我们说的智能硬件都是属于这样的范畴。所以说朝互联网架构的转型不是我们非得要向它转型,而是大势所趋,是整个应用场景、环境,由于互联网的连接,它在改变商业模式、技术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具体可以看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它是怎么在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我们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从业务层面来看。技术对业务的改变是什么,这里我们叫做业务的互联网化。第一就是众包众筹,由于有了互联网的连接,很多碎片化的需求、供给可以实时对接起来,这样我们缺资金可以把有资金的人聚集起来,我们需要设计可以把全世界最好的设计师聚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做众包众筹。众包就是把它分包出去,众筹就是我们可以众筹资金,通过互联网手段,大家共同参与一件事情。第二就是电子商务。由于物联网的连接,我们跟客户之间,我们的渠道都在通过互联网在进行重新的再造、梳理。我们获取客户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电子商务也是技术在改变我们的一种方式,还有O2O,线上线下的结合。最终互联网是要连接所有的人和物,越来越多的去连接。这种连接就把过去很多生产流程、销售流程、服务流程,都可能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它实时的对接起来、连接起来,所以就会产生线上线下要无缝连接。
还有自媒体营销,由于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互联网上,现在人人都是电视台、人人都是记者,有好的东西发出来就会被迅速传播,因此我们说得大V,它就相当于一个大电视台,他的粉丝是100万,那就是100万的听众。包括我们在座每一个人也在随时拍随时分享。因此现在传播基本上变成了人人的自由,当然了这是相对的,要在法律框架下。我们的需求也在实时对接。生产制造、柔性制造也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都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除了业务的互联网化,我们的技术本身也在互联网化。
那么技术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也在互联网。基于单机IT时代很快就被变革掉,现在已经基本定局,作为在座的CIO们,你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大转变,实际上这个转变已经开始,但我们必须要坚定的看到这个方向。如果你要做互联网+,你们是掌握新技术方向的变革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技术在互联网化。比如说企业IT应用是网络平台+App,这个网络平台不一定在公司内部,它有可能是外部平台,也有可能是内外部相结合,但这样的平台下面是各种各样的应用,都是微服务、微应用,通过API的互联。
讲到网络平台,它必须具有的特点就是网络规模的IT和弹性扩展。当交互量变大,当用户量、数据量变大它下面是可以可弹性扩展的,能力不够了加一个X86的机子上去就可以了,所有的软件都是自动安装、弹性扩展。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我们的整个应用就是敏捷开发、快速迭代。过去搞信息化都是搞大工程,花半年、一年,这种模式也不适合互联网时代快速的创新,那么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快速变革业务的时代,如果我们还按这种方式做信息化,肯定是有很多问题,当然业务流程是固定的可能还可以考虑,但是做互联网+、业务模式创新,那你必须考虑在这样一个技术平台上做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不再是过去的那样做一个大系统。过去做系统有一个假设,假设业务模式、流程就这样固定下来了不变了,实际上我们的业务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个时候要求我们必须要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就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甚至一天几个迭代。
还有就是WOA和微服务架构。整个架构模式都在微服务化或者Web化,它的主要特点是基于互联。还有微服务概念,为什么要说微服务,从SOA角度来讲,服务力度划分是个很大的难题,在互联网架构里面,服务的力度越细越有利于弹性的扩展。所以说在这个里面我们就要考虑,把它化成一个个微服务以后,比如放在一个容器里,当有一个点交互量特别大,那我们就快速启容器去支持这样一个服务。包括软件结构都在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底层到上层都在朝互联网+转型。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定义一切。今天我们为什么能用X86的机子,用两三万块钱的PC机就可以,而不是像过去花上百万上千万买大型机,核心原因是分布式结构下面可以通过软件方式定义硬件,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任务的分配。实际上是软件定义硬件,包括软件定义服务器,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所以搞云计算、大数据核心就是这些软件,而且这些软件特点都是开源的。
为什么是开源的?这也是大家需要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像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的基础软件,它涉及周边的生态太复杂,对上面的支持,周边相互交互的东西特别多,底层网卡各种各样硬件支持也特别复杂,这样一个庞杂的生态系统封闭去做,除非已经形成规模的,像亚马逊这样的,里面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一些大部分企业来讲,特别是想做私有云的,很难采购一个封闭式的软件系统,因为它的生态很难形成,因为交互的东西太多,而且开源还有一个特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学员用docker做类似红包这样的技术,他说每做一个改动都要发到开源社区上去,要快速的发布,希望别人也用。为什么让别人也用?他说如果别人不采用我改过的东西、我填过的坑,如果没有被采纳,如果别人改了这个BUG我回头必须要紧跟开源社区改回来,否则我就离开源社区越来越远,我必须要有独立一套人马去维护它。但我又不是卖它而是用它。所以开源社区的魅力就在于此。华为在云计算方面最早一开始也是走封闭路线,但现在也是在全面拥抱开源,花了重金在开源社区里,他希望他做的东西放到开源社区里排在前面,否则没有被采纳,今后就离开源社区越来越远,就无法控制研发的路线,这就是开源社区的魅力。云计算、大数据好多东西都在走开源,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还有就是开放,包括开放的API、数据开放这都是一个趋势,因为我们要广泛的互联,这种互联你只要做到弹性可扩展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看整个技术都在朝互联网架构转型。所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既给我们的业务、也给我们的技术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机会。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姚乐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