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组合,其分布式、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等特点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用模式,正在引起各领域对未来应用前景的无限憧憬。2016年11月13日,由CIO时代学院、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CIO时代网承办的“首届中国区块链应用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前景。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专家、金融及互联网行业代表、各届CIO班学员们等近两百人业界人士的关注和参加。大家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瓶颈和突破点以及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前景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在对话环节中,由中国丝路基金IT总监、第二届金融CIO班班长狄刚主持,以下为精彩实录:
对话环节(从左到右依次为:狄刚、李红、张艳、王燕、杨税令、黎宁)
感谢姚老师的盛情邀请,由我来主持对话环节。下面有请:
中国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第十九届北大CIO班班长李红李总;
中国工商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第三届北大CIO班副班长张艳张总;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金融CIO论坛发起成员王燕王总;
传世金融CTO、第二届金融CIO班副班长杨税令杨总;
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大数据部负责人、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黎宁黎总。
今天上午我们听了各位专家、老总的精彩发言深受启发,尤其是听到很多的干货和最新的信息,信息量非常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各位专家,金融一线,既具备管理经验又具备实践经验。我们有两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说应用虽然炒的比较火热但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有他们比较深刻的领会和研究。我知道他们在座各位也研究了好久,而且也有专门的团队,一会儿我们也听听他们精彩的闪光点。首先请大家谈谈第一个题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结合自己的工作,可以谈一谈,有请中国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第十九届北大CIO班班长李红李总。
李红:我觉得传统产业距离区块链比较远。因为区块链理论太前沿,觉得区块链距离我们很远,但是最近一年来反正很近。因为我们全国电商联盟每年开两次会,在会上平安银行、北京银行行长在会上讲了很多电商方面区块链的应用前景。有人问我区块链是什么东西。发现这个事好象原来我们不太关心这个话题,觉得都是高新技术。当时就按照个人理解交流了一下。按说我们传统产业讨论区块链,目前有点不太合时宜。个人认为区块链这个概念对我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钢铁电商,全国有200多家电商,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怎么解决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创新发展,实际上现在遇到很大麻烦。比如说宝钢这么多年就没有解决信用。所以要从合作方式进行转型。合作有很多种,有银行、钢厂、物流,不是宝钢自己在干,就从企业电商变成行业电商。但这是不是就解决公信力的问题?还是有难度的。我们民营企业电商里面也有创新,客户在我这个电商采购,未必是这个电商供货,可能是别人供货,已经形成了这种合作机制。这只是一种合作方式。将来产业电商,产业互联网发展一定有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个人认为区块链模式解决产业电商这么多年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和应用方面的一些弊端。因为产业电商跟互联网电商不一样。互联网电商都是2C的,不需要认证、不需要交易链分割,所以说我们需要通过技术驱动来带动变革。
还有企业互联网化。从企业服务变成行业服务,那么行业服务需要行业之间的信任和认可,凭什么给你信息和数据就没法服务。其实刚开始,共享了资源非常好,但是将来一定有个信任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区块链理念在里面,将来都会有风险。当然这是一个方向。比如龙头企业,发改委就在研究,过去研究电商、O2O合作,所以说区块链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包括企业下一步的内部共享化、财务共享、金融化,这都说明区块链并不一定是金融企业的一种应用发展。实际上我们大企业,区块链的瓶颈还是很多的。刚才几个专家说,银行的问题。首先决策层,到底用什么方式、哪些场景值得用区块链这么高端的技术。第二就是像我们传统企业,企业内部是讲究成本的,所以将来区块链技术方案也是个问题。还有我们做这行的将来也是问题,观念如何转变过来,这个问题应该是银行最有发言权。
狄刚:实际上李总把两个问题都回答了,一个是应用前景和策略,包括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当时提到信任传递的问题。我觉得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传递,非常精彩。下面有请中国工商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张艳张总。
张艳:就简单谈谈区块链应用前景方面的想法。我觉得从国内来讲区块链应用现在应该从三个层次开展:
一是公共服务方面。刚才姚前司长也说了,人民银行正在做数字货币和数字票据,而且数字票据年底前有可能就会出来,跟我们几家银行一起在做研发。我相信做出来之后,而且在数字票据当中我了解也是要用数字货币的内容直接在数字票据当中应用。所以推广,在数字票据、数字货币等共有服务会大量展开。我觉得类似的东西肯定要由监管部门来推动。
二是联盟链方面。我们今年也看到有很多联盟链内容已经开始出来了。比如说微众银行等在用区块链的技术做微粒贷。比如说银联也说用区块链做一些相关的应用。所以这个方面,就是在联盟链方面上现在也是有不断的在突破。未来发展,比如说像银联等等,这个有可能会做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这些联盟当中去,把这个链做大。
三是私有链方面。现在大家做的非常多,整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在金融业应用场景是最多的,起码有十种左右的应用场景,前面都谈到。各家银行都在做不同的应用场景,像供应链、资产的管理等。我们行也是在做一种场景,就是用区块链做账户贵金属交易买卖。以前我们行作为一个做市商,把价格发布给所有的投资者,投资者基于这个价格来进行买卖。就是我们是一个中心。那么我们做了这个链之后,未来大家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买卖信息,如果觉得买卖信息合适就能够直接成交。就减少了银行的中间商的环节。现在我们是在做私有链,我们现在也在找一些银行一起做一些联盟链,这样的话就是可以把各家银行的客户全部纳入这个链来,同时把各家银行的产品也可以让更多的客户来做分享。所以未来发展趋势是从私有链到联盟链的发展过程。所以从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来讲,银行都是在做很多。而且这个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第二个议题应用策略。应用策略方面我个人觉得:
第一、就是从各家的金融机构应用技术来讲,现在应用技术有十多种区块链的技术,那么大家现在看到比较多的是以太坊和超级帐本的技术,但现在确实还没有一个标准。就是不同的机构、联盟都在做不同的版本,未来我觉得肯定会趋于趋同。就像云计算一样,最后大家认为OpenStack是比较标准的。大家会越来越标准化的应用。
第二、从应用趋势来讲,如果说私有链发展的好,慢慢的会往联盟链的路径发展。
第三、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制约区块链本身的性能问题等会逐步的解决,所以这个范围会更加的拓展。
狄刚:张总讲的非常好。而且刚才透露一个信息,工行在区块链方面做了很多动作。尤其是讲到一点,从原来银行提供的交易的中介平台转向撮合平台。银行由中介转为运营,所以这将来是一个方向。我们以前有很多场内交易或者OTC交易将来都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将来都有很多的机会。非常精彩。下面请传世金融CTO杨税令杨总。
杨税令:我们对区块链有一个认识,认为区块链会因为不同的场景而变成两种,基于这两种不同的场景可能会分为两大类,一类业务是需要监管,一类业务是不需要监管。需要监管的业务就需要改造现在的链或者改变链的使用方式,比如说像私有联盟这都属于改造的方式,还有像蔡老师那种的实现方式的改变,就是为了加入监管、第三方的机构,一起来维护这个链,这是在监管的一种链。另外一种是非监管,就是大家一起来,商量好就行,不需要再认证这个事情。基于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认为,在共有非监管的这类链上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不需要第三方监管,相当于把所有中间角色都剔除掉,链本身就是一个中间机构。意味着现在所有的商业模式基于中间商业模式,基于个人影响力、个人信用、品牌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商业模式都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动摇。在接下来的时代,比如说20年,那么社会的业务、服务、产品的质量这些服务本身、资产流转本身可能会发生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补充一点,大家都在看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场景好象很广泛,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就是区块链的天下了。但是有可能是,区块链的根基是基于密码学的,而密码学在现有阶段是基于现在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一年内或者指定时间内不可破解的而作为根基而打造起来的。为什么说20年?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凯文凯立讲,接下来20年是去中心化的20年,是重要的社会的变革方向。另外,就是Google的量子计算机,它基于特定领域商用之后,他们给出一个预言,它的里程碑就是20年后,通用量子计算机就会面世或者商用,那个时候现在这套密码学就是很脆弱的一道防火墙。以目前估计看到现有的技术,区块链会很火,那么20年后怎么样还不好说。
狄刚:杨总别看年轻,观点还是非常有新意的。刚才说到两个非常能够让人思考的观点。第一个就是分场内和场外,就是受监管和不受监管。受监管实际上是有政府背书的,不受监管的是来于中介和品牌,现在依赖于技术产生的秩序。这是将来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二个观点就是密码学对于区块链到底靠的住靠不住,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所以就是基于这个我认为公有链是没有前途的。不可篡改、BUG也不可篡改,技术演进带来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私有链如果说强度不够可以随时停机随时升级,联盟链也可以进行定期技术演进,所以基于他这一点的观点,我们20年的系统,我们10年的系统中间就会经历好几个大版本,如果将来基于一个行业也不怕密码被破解,相信量子计算机出来之后会有更强的保护手段来保护。接下来有请金融CIO论坛发起成员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燕总。
王燕:前面专家讲的非常好,也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把区块链运营策略、挑战和发展的想法做了非常的好阐述。从我们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跟大家做个分享。
第一,我们可能还在用一些传统的思维去对区块链这样的一个合作。第二我们对区块链到底怎么样的一种模式要进行重新的思考。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第一,我觉得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业内部的,包括金融业和产业的,这种应用策略排一排都快20多种了,所以这个应用场景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用,我个人觉得一定要有创新,一定要改变现有的业务模式,如果不改变业务模式的话,不能够带来效率或者是价值提升的话,区块链的应用如果是纯技术的去做,这个没有意义。一定要提高效率,缩短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这是我们做区块链选择应用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我们做联盟链的时候,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怎么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平等的、自由的来共同参与到这个链中,用这样一个模式可能也是我们后面要值得思考的,那这个东西我也没有完全想好,希望我们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一块来探讨这个事情。
第三,创新。因为我们行也在跟香港的公司做这个。这就是香港监管当局对我们的一个启示,有些业务他是不让我们做的,但是我们用区块链的方式申请两边行里账户的转帐,包括里面客户信息的保密加密的方法时,他们就同意了。所以我觉得区块链还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使用。谢谢!
狄刚:感谢燕总!实际上大家可以听出来,燕总已经付诸到行动。燕总刚才提到一个非常典型的业务,就是金融一直是在监管和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共同前进,既有监管的约束和风险的控制同时还要进行创新,一直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在前进,同时我们还受到很多的约束,因为大家要走出去,大家现在不是说要搞全国一体化而是搞全球一体化,在座的各位老大们的系统都是全球的系统,全球的系统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跨境监管问题,比如说卢森堡是不让系统出去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监管要求。恰恰是区块链提供了可控的匿名信同时又能把需要共享的东西共享回来,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燕总,期待你们的系统可以尽快落地,成为我们行业的示范。下面请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大数据部负责人、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黎宁先生给大家分享。
黎宁:前面几位老总从区块链应用等角度进行探讨,因为我是做大数据的。区块链有几个特征:防篡改、安全、分布式、去中心化。同当前火热的大数据时代是相对应的。区块链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升级版、变革版。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特征就是时效性高、数据体量大、共享、分布、分流,也是分布式。但是大数据解决不了安全性、防篡改性等问题,解决的方式还是一些传统的方式,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说做用户画像,平安、阳光是整个金融板块,当然还有很多板块,例如财险、寿险、贵金属,从用户画像角度来说他是希望更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个用户,但是从隐私安全角度、监管角度又不允许他共享客户信息,如果区块链从技术角度升级化,让它真正实现用户360度画像,客户标签全部打完,就可以实现交叉销售,又避免信息泄露和防篡改。这是从客户画像和精准营销方面讲的,对传统的比例会有所突破。
第二是时效性。因为区块链特点是去中心化。而传统的数据汇总、数据挖掘,如果说去中心化,必然会大大提升运算效率。我们之前在做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时效性在15年前,我们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就能完成,但是后来要求到天,T+1,当天知道上一天发生的所有金融数据情况。现在T+1分钟,甚至是秒。那我们所有大型的金融集团它的数据中心分布到全国各地,怎么做到T+1分钟。如果按照传统大集中的方式处理的话,必然会增加运算的逻辑和路径。如果去中心化,以区块链分布式去做,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中心的话,运算效率会有极大的提升。所以对于企业的运营监控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区块链技术类似于15年前的云计算、10年前的大数据,而现在区块链在中国还是处于启蒙阶段落地很少。就像之前大家谈云计算,大家不知道云计算是什么。在后来的大数据,大家也是说是理论上概念上的东西,但是现在云计算、大数据已经是很普遍的应用,我觉得再过五年,区块链一定迎来新的时代。为什么是新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征信这块已经是跟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互联网金融时代要解决征信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判断客户提交的资料和信息是真实的部分。区块链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会打破信息不对称。但是用户有行为信息、消费信息、职业、学历等等各方面,如果区块链能突破这个壁垒的话,必然对C端和B端的客户有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所以区块链技术跟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我觉得区块链技术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谢谢!
狄刚:感谢黎总,黎总是专门搞大数据的。他刚才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大数据跟区块链到底能不能形成结合和互补,第二个问题就是区块链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样的机会,面临着什么挑战。尤其是第一个问题我之前也是反复想过,本来这是两个不太相关的领域,但是现在大数据的痛点和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国内的大数据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成熟。张总那边、燕总那边也有很多落地的东西,包括黎总这边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精准营销、风险控制方面也有很多成熟的落地,但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一是数据壁垒。这种数据壁垒实际上有一种是主动的,有一种是被动的,主动的就是部门利益,数据可获得性本身就很差。被动的就是监管的要求,虽然是一个集团,但是搞保险、证券的信息是不能共享的。所以在这里面到底怎么样实现有机的共享,就跟刚才谈到的跨境监管一样,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就是隐私保护的问题。大数据并不代表把隐私告诉你,这个时候怎么样能够实现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大数据分析。恰恰区块链碰到了这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看它怎么更好的结合。
其实大家都知道区块链对于中国和外国是同步的,国外的发展跟国内的发展研究进度基本上不相上下。甚至我刚才听完蔡教授的一些观点之后,感觉我们局部领域有可能做的更超前一些,所以我觉得在区块链这个领域上我们应用的前景有可能超过国外,而且我们场景确实比它多。很多方面国外还在抱着技术找场景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好多场景。
下面我们把机会留给在座的各位,大家针对于刚才讨论的问题,可以针对某位专家提问题,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请专家来回答。
现场: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区块链应用论坛,蔡教授讲的也非常好,他提到区块链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现在已经有三代了,那么第四代区块链会朝着哪个方向来发展?
狄刚:你这个问题非常超前,而且蔡教授不在了,所以我敢说,北航到底算不算第三代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研究,所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大家以后再去慢慢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再去观望吧。
现场:我是58集团商业技术部负责人。刚才听杨总时觉得有很多点对我有启发。他提到当前的商业社会其实是以个人影响力、个人品牌和中介为基础的这样一种结构,在20年内可能会发生变化,你刚才卖了个关子,我想听你讲完。谢谢。
杨税令:其实不是故意卖关子,是时间没有那么多不能展开。您说您是58同城的,我们就说58同城,58同城的模式是中介。他是什么样的中介呢?表面上是中介,但背地里是提供信用,跟其他第三方机构一样。为什么到你这里找人,我相信你发的信息不会乱。相信我的招聘信息,我在上面发布的是一万块,你不会偷偷改成八千块,然后作为一个中间人谈拢之后自己拿两千块。本质上你提供的是信用。区块链解决的就是信用问题,任何的机构,发了多少、谁发的、怎么发的、什么时候发、这个数据怎么变过来的,你可以看。这时候你提供这些信用登记所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第一个就是中介,这个平铺过来有很多,比如说个人影响力、品牌的。我举一个问题,比如说微信,你为什么用微信?表面上我们会说微信耗用、功能强大、什么都支持、各种服务都靠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相信它,为什么?我相信我给亲密的人发一些亲密的话、亲密照片的时候,他不会把我发的消息拿出去说,比如我在发转帐、发红包的时候,他不会改金额。我们相信他,因为他是大公司。
这些机构推广这些工具的时附带推广的是信用。这些有很多场景,比如说“双十一”买个苹果7,这才是我的目的。我去到这个网络里面我要买iPhone7,假如有区块链作为它的上层基础设施的话,就是我要买它,我就上去找有哪些供应商供应,是谁生产的,从哪里生产的,有哪些功能,配件从哪里来的,这些配件成本是多少,这些配件从哪个矿里开采来的,到这个时候你再去买一个iPhone7的时候,或者买一个类似这样一个强大功能手机的时候,你买的就是产品本身。我们现在买一个iPhone7那样的手机,比如说锤子或者其他品牌,你会选苹果,因为他的品牌形象更好。锤子可能还因为他的技术上或者什么原因导致信息的泄露,像苹果几乎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相信的是苹果。我们发现我们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形象和他给我们营销的信用。我们去看这个东西本身好不好,苹果也有质量问题啊。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会把工作、生活、学习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产品的本质、服务的本质上,而不是再去看你是某品牌、大人物、公信机构。
现场:我是一家做数据的公司。提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一定要明确的究竟是哪些技术?谢谢!
狄刚:这是一个老问题。首先现在的技术是指多种技术整合解决一个比较关键的痛点。刚才杨总提到了苹果7,你说它有什么关键的技术,CPU是ARM架构的,操作系统是Linux的,屏幕还是三星的,没有任何东西。要是说它有什么关键技术?没有。但是他整合起来设计出一个最好的产品。解决了我们过去定义手机是一个通讯终端而现在变成一个综合服务终端的问题,而且变成一个生活耐用品的问题,这就是他没有任何创新的技术但是他实现了各种整合创新。区块链也是,用了几种非常传统的技术,但是把它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信用的问题,而且是用技术解决了信用的问题。不是说你有很新的技术就一定产生很大的效应,但是产生很大的效应也不一定有非常关键的技术,当然有关键的技术不见得有很大的效应。比如说四大发明,过去我们已经都有了,但是没有产生很大的效应,但是几种运用在一起就产生了枪炮。不是说技术跟最后的效果一定就能达成因果关系。我觉得对于区块链来说它也是发展渐进的过程,大家发现原来信用问题能用技术来解决。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现场:想问工行和中信的两位老总,我们作为区块链服务的公司,很想进入主流市场。从您二位看,银行未来三年内,银行会在区块链主要的应用有哪些?这些应用场景和现有的科技系统建立起来很强大的IT能力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谢谢!
张艳:你的问题非常好,这也是银行非常关注的问题。从现在整个趋势来看,区块链的重视程度不止是IT部门重视,业务部门也重视。看了一下狄总前两天写的文章,有些学文科的比学理科的更懂,业务部门更懂科技。其实我们行还是科技主导,但像我刚才说的用的场景是要跟业务部门商量的。为什么?第一,以前是业务部门自己做报价,我们现在是给你搭建一个平台,让客户直接报价,直接做交易,对他来讲有一个很大的变革。所以他的业务规则、流程都会发生改变。并不是说技术一实现就能做上去的。包括未来跟其他银行一起做这个事的时候,他跟其他银行对接,要提出来这两个银行之间的规则流程,包括刚才说的,我们以前是由差价的收费会变成撮合的服务的收费,未来在利润分成等方面都会有变化,所以这个必须是科技提供一些能够做的技术的手段和我们可以提一些想法,但是具体业务上要制定业务规则,所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区块链只在一个部分的应用,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做一部分的应用或者说做一些对核心业务产生影响比较小的应用,就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不像大数据、云计算那么成熟。现在区块链技术还是在探讨。刚才说的技术本身也有很多种,然后技术的性能上和到底能做成什么程度,我觉得大家也都在探讨,所以现在只能拿一块相对分离的业务来做。我们把底层平台搭建好,把业务的功能跑起来,能够越做越大就可以在其他类似的领域逐步发展。所以这是为什么只做一块的原因。
但是未来的发展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来看,未来三年,一个方面如果区块链的技术能够更加的成熟和更加的适用,我觉得这个发展会很快。第二点从银行的场景来讲,就是未来银行的场景是很多的,是不缺场景的,但是从未来银行变革来讲有没有必要用区块链这个也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做的很多场景已经做的很好,集中化的东西也做的很好,那我做区块链的价值是什么,给客户和银行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不是说所有业务都需要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一遍。
王燕:我们中信银行是技术和业务一块来做这个事情的。我们也对区块链技术在全行做了宣讲,我们发现很多业务部门比我们还感兴趣,积极要求来做一些试点。当然在技术的选择上我刚刚也说了,我们中信银行的看法还是希望和合作者一块来确定技术和标准。我们的情况是这样的。
第二,我也非常同意张总的意见。一个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因为也有权威机构预测,在18-24个月之内技术是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再加上现在的性能问题,所以大家都是在尝试、验证、跟踪这个技术,而不会把主流业务投进去。另外还有经济性的问题,没有必要把现在运行的很好的非常成熟的东西在上面做,只有当区块链能创造新的价值、新的业务模式的时候才能广泛的来应用。谢谢!
狄刚:刚才两位老总回答的非常好。简单两句话:第一银行不缺场景,第二银行一直以来都是多种技术组合来解决问题,但是不是用这种技术一定是需求驱动。
现场:请教李总一个问题,区块链本来是做价值连接,刚才您也谈到供应链金融,因为它是以贸易为背景,本来就存在价值要连接。您对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有没有更多要跟我们分享的?谢谢。
李红:我是钢铁领域的,很关注钢铁,另外就是有个全国电商联盟。这几年把这两个,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我们联盟大会的主题之一。因为只有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成熟了,我们真正所谓的产业电商或者产业互联网才能发展。再一个,最早是金融驱动的,银行提出来的。现在从产业上讲,只有四个主角都出现了,供应链金融才能产生。生产上、贸易商、金融、物流,四个组成一块。但从产业说,我们依然认为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依然没有成熟。在我们钢铁领域基本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钢厂是挣钱的,他靠什么生存下去。
包括去年一个很大的电商,为了要解决流量问题,做了食品,买进卖出,一下就产生了很大的亏损。这是一个概念,再一个如果要发展下去的话确实技术要有突破。我们老说新模式、新经济,到现在开来这个模式还是要再发展。我个人认为区块链是未来新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传统理解的靠资金进入、进行进入就能解决,我觉得区块链将来是一个核心的推动力。
钢铁这东西现在很麻烦,实际上中国钢铁转型不可能向西方,西方到一定时候就是悬崖式的。日本、美国过了拐点以后一下就下来了。我们10亿吨产能,8亿吨产量,如果像西方一样转型,经济会降1/3,这样我们社会也承受不了。如果用区块链的方式可能会缓解,可能会有新的方式来摆脱悬崖式下滑。
狄刚:我们的时间基本上差不多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而且通过这种互动,我觉得也有很多的收获,而且大家也说了很多干货,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又有各种前瞻,同时在座的各位在互动过程当中也发表了他们自己的观点,也提了非常精彩的问题。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专家,我们的互动就到这里。谢谢!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