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CIO时代学院承办的“第六期央企CIO论坛”在什刹海会馆顺利举行,就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转型变革两大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董小英在论坛中发表了《新时期的企业转型与变革》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董小英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央企的各位CIO们探讨这个主题,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跟在座的各位CIO分享。
一、社会文明的转型
企业转型是个大主题。从全球发展总趋势来看,社会文明实际上是从农业到工业、信息文明转型的大格局,目前仍未停速,技术呈持续扩散的趋势,已扩散向微观层面。
从全球来看,过去的领导者是政府和组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如今的消费者已成为整个信息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量。如果客户在变,且客户的信息化能力、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那么对企业转型的速度要求会更高。今年双十一销售规模以及对传统零售的挑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每一种文明的资源、能力、发展模式及价值创造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在信息文明阶段,无论工业文明的特征还是资本密集,都是有形的物体--生产线、厂房。为提升效率,要求标准化、规范化。通过专业化分工,泰勒的生产方式通过精细化、标准化分工,把规模做起来。但在信息文明阶段,资本追逐的是“知本”。如今,脑力成为关键性的资源,创意显得尤为重要。创意形成能力,一旦显性化便会容易被人复制。创新的持续迭代、快速试错,使得这种能力变的非常重要。工业文明时代,积累经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谁去快速试、在试中获得真知灼见,才是关键所在。
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转型中,有一个问题是年龄的增长,信息文明的主导者是80后、90后和00后。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焦虑反映在经验上,在信息文明时代被失效,同时反映在学习速度和能量上,这是一个年龄的较量。转型充满挑战和压力。
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在全新的战场上,构建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复制,而是在未来目标不确定的环境中,对模糊目标的把握。以及提早认知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提升在探索试错中快速学习的能力。与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守诚、风险、规避、效率完全不同。
(一)工业文明主导逻辑——以产品为核心
学术研究在转型中有很重要的改变。工业文明主导逻辑以产品为核心,所以企业的核心是在整个供应链上,从内部资源入手,审视怎么做出最好的产品。无论在德国还是日本,大型工业制造企业都是以产品主导,即以我主导。如松下生产生产电饭煲已有60年,如何优化?让米饭在锅里跳舞是产品主导的核心思想,将其做到极致并推向市场。
(二)信息文明主导逻辑——以服务为核心
在信息文明时,主导逻辑发生转变,价值思考的出发点不完全是产品,而是消费者。价值创造过程是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当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很高时,才完成价值的创造过程。例如京东,目前大概有6万多供应商、生产厂商,是一个大的中间研发创意中心。掌握消费者非常多的消费数据,预盼市场和洞察消费者行为。通过单反、游戏本、咚咚锵手机等,对大数据、消费者行为识别,发现细分市场,再将信息反馈给生产者。生产者想得到这个信息,但没有行业信息、密集的动态信息,导致这些厂商高度依赖京东。京东的模式是服务主导逻辑。价值,包括产品的价值,是与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挖掘消费者数据,寻找诉求,从诉求出发做产品研发。其游戏本、超级本、众筹等,都是先判定需求,再拉动产品生产。不存在供给改革问题。
(三)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转型
这个过程反映了商业模式的主导逻辑,从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在产品主导逻辑转型中有几个转变:一是以前的企业关注内部价值链、内部的信息化。到了互联网时代,外部资源的信息化变成企业的战略资产。以前不可能把握消费者行为,因为搜集消费者信息代价特别大。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留有痕迹,可以捕捉。第二个转变是互联网企业财务不是第一指标,第一绩效指标是客户,关注的是构建和维系这个关系。京东刘强东主要抓战略和消费者体验,100个消费者有4个下单,下单后如何维系这个关系,浏览却没有买东西,如何维系这个关系。将关系构建在这、维系在这,增强买单客户处的黏性,企业肯定不会倒。这时风险投资支持其不断构建和扩大这种关系,关系的密度和广度决定市场份额。
产品主导逻辑与服务主导逻辑的差异
与客户的关系是致胜法宝。理论上讲,对于产品逻辑,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转型中,部分基本概念发生转变。一是资源,以前的资源观是攻城略地,开矿、买土地、建厂房,所有资源都是有形的,即对象形资源。对于滴滴,大概有1700万辆出租车,服务的人群频次大概是16亿,这些车大多数都不属于滴滴,它们之间没有实体关系,只在信息流层面发生关系。滴滴与其它传统出租车公司相比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能量,超过其它出租车公司原因在于算法。滴滴大数据部门上千人,从美国聘请一个院士,开发操纵性算法,掌握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资源,这种资源被称作操纵型资源。并购优步,一个重要原因是优步在中国只服务6亿人,而滴滴服务16亿人,其算法、资源密度,单位时间内聚合资源的速度、效率和总量拥有巨大优势。将来转型时,服务型企业通过操纵性资源聚合实体资源的能力远远超过实体企业,这是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来自于情境中的价值。如吃饭、买朵玫瑰花,价值创造过程根据每个消费者所在的情境不断再造,根据信息判定所需服务,饥饿时需求饭;装修时需要冰箱、家的服务,产品是服务中一个组件。满足一切消费者需求是服务主导逻辑中,最核心的价值主张。
服务主导逻辑有11项关键性原则
服务主导逻辑有11项关键性原则,受某些基本观点启发,将来社会产业全是服务产业。产品打包在服务里,所以要研究消费者。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只要抓住客户,就能聚合大量的企业。谁能抓住消费者核心需求,提供其所需服务,谁就能整合产业。操纵性资源是竞争优势的基础来源,即IT部门、算法、大数据等。将来最核心的是开发信息资源、优化组合实体资源的能力,变成企业最关键的战略资产,CIO的地位还会提升。以前是从奴隶到将军。将来是企业的关键神经中枢。第二核心原则,所有经济体都是服务经济体,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都可能成为资源整合者。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滴滴等,都是草根创业。创业之初没有资源,但当其视野从一个实体空间进入信息空间,并能认知到信息空间的战略价值,掌握这个空间的操纵性资源,整合实体资源。选择的领域政府监管很弱,完全市场化,产业管理基础很弱。比如出租车行业,如果没有滴滴,绝对不会投入信息化。创业型企业都是从边缘化、脆弱性的行业入手,掌握操纵性资源后,实体经济很难与之抗衡,是转型的趋势。
(四)技术成为驱动社会转型变革的重要力量
转型过程中技术是核心武器。调查可知技术已经成为转型变革的关键性力量。为什么转型与变革?因为转型针对的是企业对外,面向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政府的政策和最新技术的发展,引发社会格局的变化,暗流涌动。企业定位必须有变。内部要变,内部变叫变革,对外叫转型、对内叫变革。
结合企业转型案例,转型过程总结为以下:
首先,领导人要有战略视野。比如算土石方、做预算的人员,能解决造价员的工作,但现在要呈现整个行业的数字。传统房地产行业比较衰弱,必须要转型。第一,领导人在转型中要找到机遇和空间,把新的成长空间作为战略地图,寻找新兴行业作为业务发展的增长点。第二,进行战略修正。原来华为手机每年3000多万是低端,但做战略拓展必须走高端。第三,战略转型时是做加法还是减法。很多企业一般先做减法。痛苦在被减的那批人会强烈反抗。
企业要做战略修正。如广联达,除了本公司,还成立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在其战略版图内,有些图形技术,这些很快进入成熟市场,成立合伙人制,同意其入股,调动员工创业的积极性,把自己当做创新的主体。再配备管理体系,分解成小团队,又称小型特种部队,充分激发员工,把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变成企业家,激发其快速成长,然后企业回购或称内部上市。对于不确定但有前景的技术,采用参股的方式,到社会融资或独立成立企业,多种形式。用其先尝试,如果失败,人才还可回归;如果效果好,通过参股的方式再控股、回购,树立企业家精神。审计资产时,留下有用的旧资产、旧品牌。
腾讯市值亚洲最大。其通过开放式创新,把线上、线下资源适度分享给创业者,准备用10年再造一个腾讯。少量参股优秀企业,为小企业提供流量、客户、品牌,帮助培训、辅导,支持这些企业,相当于打造一个大生态。其线上工人有500多万,看不到的领域,年轻创业者可以帮它看到。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再一个是战略执行,用什么样的人和激励机制。其中有一个能力重构的过程,深层结构要重组,人能力要解构,能力也要重构,这是转型中的关键。
二、转型变革案例--华为手机为例
对于华为,从2003年就开始做手机,当时很小的两个字“华为”在电池背面,完全是低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打破旧平衡,通过变革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经历了深层结构解体的痛苦。
(一)如何打破旧平衡
1.市场
华为转型,战略领导人的眼光很重要,为什么要进入手机市场?运营商市场1000亿美元,华为占30%。全世界产业一扫描,手机市场4千亿美元。假如华为做到20%,延续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不进入新的产业会死,因此华为必须要进入新的巨大空间市场。华为的下一步是车载、平板,五到六千亿美元,它一定会全力进去,从小跳板跳到更大的跳板,甚至是正在浮起的跳板,企业在不断的跳板中才能持久的活下去。为了解决手机产业下降的问题,华为2012年确立“云管端”,“端”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
2.战略
企业转型首先要对战略性市场格局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从上百亿跳到上千亿,从一千亿跳到几千亿发现市场。在“云管端”过程当中,要想办法,原来做2B,现在必须要做2C。
3.产品定位
在过去,华为的产品品质低,没有品牌,必须从这个地方发力,运营商这块已经在走下坡路,必须要往上走,企业才有可能提振。华为现在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原来华为员工都不喜欢自己的产品,现在必须要全世界高端人士都青睐。基于现状,要有优秀的人才来领军。华为用人有个特征,一定是过去有成功经验的人,所以任正非任命余承东。从旧平衡变革,首先要破冰,改变旧有的深层结构,余承东果断取消为欧洲运营商做手机的业务,最后只剩一家,所以做减法是转型当中最痛苦的事情。
4.渠道
对于华为手机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争论也特别激烈。虽然主要用的是线下渠道,但有很多反对意见,任正非说,“战略意见就是战略储备,不同的观点并存,今天你的想法没有采用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有时妄议是有价值的,没准就把真理解释出来了。
5.定位
华为坚定做高端,首先要做减法,再做消费者调查。那时候消费者对于华为手机的推荐率只有百分之二点几,没有口碑传播,很难做出品牌。只能持续跟踪消费者,与小米不同,华为始终认为自己是技术型公司,在2003年就开始投资海思芯片,有技术的深度,重视技术创新,这是华为转型成功非常重要的基础。
6.技术
在早期,华为做海思芯片,设计上华为是工程师思想,产品设计不好看,而且追求高销量、低利润。
7.用人
用人时要打破,在转型和变革过程一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痛苦和疑虑。余承东不光是拼命三郎,而且他敢说“大话”,现在看来转型当中还真得有说“大话”的人。像小船在大海上漂泊时,不知道前途在哪时,一定有人有坚定信念,要做世界一流产品,不追求短期成功,要追求长远发展。当时他的“大话”在华为引起相当多的反感,华为人比较低调,但这时一把手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任正非始终不说话,包容他、支持他。所以在转型中,要有战略眼光和高调、喜欢跟媒体沟通的人,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转型期,取消运营商业务,销量下来了,承受不了这个痛苦,就不能真正的蜕变。当时跌到谷底,但又慢慢成长。
(二)变革期
1.充分利用已有的互补性资产
在变革期,大企业的优势是有很多互补性资产。企业创新不能什么都是新的,要有新技术,但管理体系、信息化、渠道、品牌一定是旧的。创新成果的成功一定是“老少”配。可能“少”占10%或8%,但其它旧有资产重复使用。所以大企业做激进式创新有独到的优势,即互补性资产。比如华为跟IBM学的ITD,余承东连锅照搬,把以前的好东西迁移到创新事业部里,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2.建立新的互补性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互补性资产中可以重用的资产可能会长出新资产。因为当时小米特别火,华为好多人建议主要发展线上,但余承东坚决表示,利用已有的渠道做线下。两个观点争执不下,双轨并行。荣耀做原有资产,做线下,还有一个做线上,满足年轻消费者,以成功为准。2015年线上资产被并到线下资产,做新产品时不是所有的都要新,只是产品新,其它旧资产继续用。
这两个人,一个是长期发展、活下来、低调、包容灰色;一个是短期发展,关注细节、高调、追求完美、偏执,一定要把事做成,对标世界一流。
(三)新平衡期
1.战略
华为在新平衡期的战略是专注做手机,成为世界第一,不希望热闹一阵子,不追求短期利益,坚持做精品、高端路线。当时精品路线受到很多质疑,合作的供应商压力很大,华为变成了合作伙伴制,和供应商一起成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全部精力放在线下,有起色后发展线上。
在新平衡期,芯片待机时间短、发热,虽然产品不行,但芯片在持续的完善。后来华为做手机芯片的研发团队有四千多人,为提升品牌,用了很多市场噱头,整合全球高端资源。比如把BMW设计总监、苹果的美学总监、莱卡、施华洛世奇的理念整合在一个产品上,让高端品牌提升其自身的价值。美学是有专业的,不让领导决定,一定要让懂艺术、设计的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加上自主的技术,硬件是可以赚钱的,使产品整个设计体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当时考虑给华为换个新名字,但相关审阅人认为,华为有特质,坚忍、奋斗精神的内是延承,所以最好的名字还是华为。在转型从2B到2C过程中,延用品牌,品牌影响力提升,标志转型的成功。
2.定位
产品定位是苹果、三星,而非小米。
3.用人
从各个跨国公司招聘顶级的开发研发人员,高端人才聚合。在组织结构、供应链体系、产品组合中,能力就重构了。在转型期,余承东主要工作是组合人才和全球资源,不断地重构产品定位和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新的平衡,从工程师到设计师,美是专业的,让设计师决定。在技术上,早期投入的技术对转型是有价值的,虽然当时没有产生真正的市场价值。通过整合人才、国际体育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打破旧平衡,华为做双轮驱动--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在已有的体系当中,先做技术研发,到第二个阶段,重点完善设计。早前的渠道都是线下,到转型期再尝试线上。新产品构建时,过去品牌不会做2C的品牌,现在把资源放在2C平台上,然后整合线下渠道,再优化。企业转型就像骑自行车,在这里攻克一个难关,明天再在另一个地方攻克,华为用时间不断探索,在新的领域发力组合,转型成功。
任正非说到,科学家创新,关注技术,怎么想就怎么想,不能左右应用。技术要投入使用,什么时候投入使用,靠另一个轮子,各司其职,不要期待。技术轮子和营销的轮子要双轮发展,再整合,就是双轮战略。通过五年的转型,过程从铺垫、技术投入长达10年,终迎来产品的增长,今年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增长率增加了18%,效果明显,成为了首次进入榜单的品牌。
三、战略转型实践
转型从低端到高端、线下到线上、2B到2C、到产品定位等都要否定,变革时期领导人要有战略耐心、战略激情。有坚强意志、成功经验的人,持续推动转型,绝不气馁,在试错中改善、迭代和优化。从P1到P6,经过不断的试错、迭代,在平衡期组合最新的资源重构,进入新的增长长线。市场的低潮期是转型的时候,不能错过寒冬的好机会,要趁企业年轻、能赚钱的时候转型,时机和窗口的把握非常重要。一定要找获得转型红利的市场,在市场当中,会发现颠覆性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多数人对新技术都处于迷茫的状态,所有的人搞不清楚的时候,就有机会空间。很多产品服务只是雏形,这时要接纳颠覆性创新、应用创新、平台创新、产品到系统,逐渐迭代、叠加。抓住时间窗口,要战略先知。
在战略转型中,CIO在企业中地位很重要。从奴隶到将军,推动技术的过程是推动组织变革的过程,在变革过程中所有要素都要变,所以CIO开始是技术主导,后面是战略主导和人事高手。首先,说服CEO,换位思考,关注CEO思想动向,用他的东西去讲你的技术故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CIO重要的是要有建立同盟的能力,把有可能成为障碍的人变成同盟者,我帮助你成功,我就成功了,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在变革当中,画饼的能力很重要,像余承东一样,对未来充满激情,去影响那些保守的人。
企业发展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传统的业务跨界到新兴的业务,有些能力是可以重用的,有些东西是要新增的。既不要成为先烈也不要成为后置者,领导的艺术反映在对新业务和已有业务的组合度的把握。谢谢大家!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小英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