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精彩对话:云服务与传统企业转型

2017-02-24 15:32:44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7年2月19日,由CIO时代网承办,北达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小云优选协办的“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成功举行。在下午的对话环节中,围绕“云服务与传统企业转型”展开了热烈探讨。
关键词: 云计算
  云计算的不断深入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企业IT系统由产品到服务的使用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创新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向个性化商业之路探索。2017年2月19日,由CIO时代网承办,北达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小云优选协办的“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成功举行。

        在下午的对话环节中,围绕“云服务与传统企业转型”展开了热烈探讨。以下为演讲实录:

\
  对话环节(从左到右依次为:彭芳泉、徐斌、孙宗罡、张北平、蔡树元、郭伟、王肖肖)

  彭芳泉:非常高兴能主持接下来的对话环节!有请我们的分享嘉宾:

  雪松控股集团CIO、第20届北大CIO班学员徐斌;

  兖矿-华聚能源公司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第22届CIO班学员孙宗罡;

  凌致时装(天津)有限公司IT总监、第22届CIO班学员张北平;

  天健华夏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部门负责人、第22届CIO班学员王肖肖;

  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T总监、第22届CIO班学员蔡树元;

  上海优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伟。

  这几位除了徐斌班长是我的师兄,其他几位都是我们22班的学员。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我在2014年开始创业,一直关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下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传统企业在使用公有云的时候你们都有一些什么样子的策略?先从徐班长开始。

  徐斌:谢谢彭班长。我的身份已发生了改变,一年前我还在壳牌石油做信息化工作,2016年8月底离开外企到了雪松控股集团。雪松控股集团也是有20年历史的企业,但在过去一年中其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早期是房地产和大宗商品起家,目前做一些生态业务,包括金融、文化旅游、城市投资、社区运营、物业等一系列的业务。我分析,它与壳牌有很多差异,一种是企业背景差异: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以及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差异很大,因为壳牌规模非常大,也很成熟,而我们这个民营企业时间较短,各种组织能力建设处于高速变动过程中。那么业务差异和公司形态的差异使得IT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在壳牌时,全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即公有云战略,未来三年基本的核心业务都要走向公有云,未来五年应该说逐步地走向公有云。这是作为大型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公司,战略比较急进,因为它看到了公有云的价值。

  一、公有云使用的关注点

  我们的目前阶段,使用公有云还有很顾虑,关注的地方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公有云服务交付能力能否达到我们的预期;第二,民营企业在追求性价比的情景下,公有云究竟是否为最佳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第三,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中国目前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大的场景下公有云能否达到企业需要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实际运营时的策略

  首先,了解业务发展能力要求对应的IT能力要求,以三到五年的时间来看目前应如何建设这个能力,如果站在这个角度,通过公有云的方式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IT能力,我们便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希望充分利用业务和IT能力的前瞻性来解决如今看不到,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需求。

  第二,在灵活性、扩展性、安全性角度能否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用一句话来解释便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追求商业回报的最大化。当我们的业务在高速发展时,我们自己可能对本身业务的未来不一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本身有业务发展迭代阶段,这时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另外,业务发展非常快,那么如何获得更好的扩展性,在不动大框架的情况下有更好的扩展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

  第三,安全性方面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第四,选择公有云的策略在公有云服务和组织能力建设上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如运维能力比较弱,虽然开发很前,但运维并不足够。包括在资源编制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个都有能力建设。我们能否通过公有云的服务弥补组织能力的短板,这也是做公有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最后,集成性。目前看来,公有云服务有一个趋势,即未来走向行业化解决方案的公有云及标准化技术平台的公有云。为什么会走向行业化的公有云,因为很多服务都是碎片化的,如营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这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专业服务,通过低成本的SaaS解决方案,但它带来了新的问题,即未来会形成很多信息孤岛,因此,对CIO而言,非常核心一点便是在我们充分利用公有云能力和好处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未来不断出现的信息孤岛和集成问题。我们目前在选择公有云服务时,集成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能否与前面部署的系统有很好的集成,包括与未来产生的能力很好的集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简言之,追求几个“性”,前瞻性、灵活性、扩展性和安全性、集成性。这五个角度,便是我们考量公有云服务的最重要的策略。

  孙宗罡:我来自传统企业,关于这个主题我提三点,一是打井还需使用自来水管网。我们普及自来水管网,有些传统企业希望自己打井,但自己打井的道路走过来与是否使用公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当然是公有云可以带来更多好处,很多东西不需要投资。第二,信息化由过去的一把手工程转为全员工程,每个岗位都需解决自己的信息化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整个企业才会快速提升。才能带来公有云的快速布置、快速见效,整个企业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提升。第三,传统企业积累很多、经验很多,但它的先进性,企业工艺先进不一定与管理结合,企业要想提效降成本,这是最核心的经营理念,我们应跳出传统企业,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争取打造行业标杆。

  彭芳泉:孙主任将我接下来想盘问的内容作了回答。现在我们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策略使用到公有云服务上。先聊聊策略。

  张北平:凌致时装是在国内独立运营的一家结合传统和互联网间比较大的服装行业,也属于快时尚行业。传统与互联网相结合,其中涉及到对云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我认为我们公司略微有些不同,我们公司并不是一开始便选择公有云,而是先做自己的一套私有云,在私有云基础上进行扩展,考虑再用什么业务放到公有云,即混合云的架构。就我个人而言,混合云也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谈到公有云的策略,我认为刚才雪松集团的徐斌总讲得很好,一是业务能否满足需求。且公有云是通过把资源换一种整合的方式,通过自服务、即租即用的方式提供便利的服务,因此它的灵活性、可靠性一定是有保障的。第二是集成能力。我们看到在企业中,由于我们有自己的私有云,对数据敏感度较高的应用如ERP等,你与内部私有的应用集成、接口、API是非常大的挑战。第三是安全。公有云和私有云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便是安全。因此在安全方面,便是你将应用基于什么数据放上去。

  我补充两点。第四点应从企业成本考虑,这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性质及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换言之,如果在一个企业选择公有云,一方面你对安全性要求没那么高,另一方面你考虑更多地是成本,除灵活的交付使用,价格便宜也是相对而言的。对凌致时装而言,由于我们的业务规模发展有一段时间的积累,IT的规模和复杂度也达到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自我建设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私有云+混合云的方式成本相对会节省,好比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会做自己的自有团队,做私有云的部署。这是第四点建议,从总体应用成本,且是从时间轴来看是看到远期,而不是只看当下。

  第五点还要结合真正业务的需求。例如,大家都知道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系,在我看来,云计算更多是从IT角度阐述,大数据更多是从业务角度。换言之,大数据对云计算提出了要求,使大数据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计算更快。其实我们在做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今年一个重点便是做大数据,也要在公司层面做DMP的一套平台。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有些数据保留在我们自己的本地,即私有云,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公有云。外部数据与自有数据相结合,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做数据匹配,最终实现业务闭环,指导我们做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这是结合大数据对公有云的看法。

  蔡树元: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中成药的生产销售,还有生物原盐药的研发,同时也包括生物药,大家知道OEM,便是合同委托的研发、注册、生产的业务。因此,未来的主攻方向还是生物药领域。了解这个背景后,我们公司对于信息的安全保密、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十分重视,在公有云使用策略方面,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对应用和数据进行分级,风险分高、中、低。对于风险高的应用和数据不能放到公有云上,然后对于一些不是很保密的,如目前的应用对公有云的服务仅局限于网站、邮箱。因此,对公有云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与企业发展状况和保密有关。

  第二个问题也涉及到安全保密,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所承担的责任问题。公有云服务商往往将它定位为服务类行业,服务类行业发生责任赔付标准往往是很低的,你交50万,最高为你赔付50万,假设发生数据损失的情况,赔付往往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这类公司在这方面不敢将机密的数据放在网上,因为责任不敢担当。

  第三个问题,对于政府的公有云我仍有一些期待,如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价格低廉的应用帮助一些小微企业渡过其创业的艰难期,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小微企业的创业期非常艰难,资金也比较紧张,目前各地政府有一些孵化园区是很有意义的。这也需要我们公有云服务的多样化,就像今天老师讲了很多原生服务比较适合部署在公有云上,有更多的应用可以给企业使用,企业也会渐渐喜欢公有云的应用。

  郭伟:大家好,我是郭伟。目前自己创业。我是唯一一个非传统行业的,我创业前从事宝钢集团下的一些项目开发工作。关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更多是站在项目的开发方,站在为甲方提供方案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的目标是做一款标准的SaaS产品,但后来推向用户时,如普华永道,我们做战略合作时也得到了他们的一些帮助。具体落实一些案例时会发现某些企业他愿意做属地部署,而有些企业较为开放,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完全放在公有云上。在这个问题方面,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互联。为达到某个目的肯定要用到各方面的资源。举一个场景,如果一个公司需要将我的差旅服务,如机票、酒店入住等这些资源放到公有云上,这对于公司的核心业务没什么影响,如果将这些信息所产生的最底端的数据,如财务凭证放到公有云上可能会产生风险。因此,我的认知是,我们要将不同的业务数据按其等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搭建不同的环境。能够放在公有云上的便放在上面,不适合时就放在私有云上,最终,两面的数据通过堡垒机或其他通道进行互联互接,最后是混合云的状态,我认为这是最终大的趋势。谢谢大家!

  王肖肖:大家好,我也是来自传统行业,我们是做医疗的。我们基本是从四个方面:数据安全、成本、业务部门使用体验、IT部门服务。因为医院的数据一方面来自于病人信息,另外便是经营发展数据。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接着便是成本问题,成本是做事的基础,花钱仅仅是一个数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把做这件事情的优势,既然这个平台已由原来的传统模式放到了较为开放的形式上,如果能驱动着企业转型,我们要在评估中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优点一定要大于缺点,同时考虑成本。然后便是业务部门,我们做的所有项目均服务于业务部门。如果他们的体验不好。习惯一个过程没有什么,关键是速度问题,即已有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习惯了,如果发生变化时,我们IT部门没有做好体验的话也会影响项目的投入。最后便是IT部门,做这件事情要有客观的评价,我原来的维护方式是什么样子,现在换了一个方式,理论上讲我们一定要优于目前的应用方式。

  彭芳泉:听到几位同学在聊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不再探讨是否使用云计算相关的技术,主要是想谈使用云计算的策略。我明显感觉到沿海企业与内地企业,也许在1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中,内地很多企业会死掉一大片。因为在对来商业的思考上,我认为内地的企业明显弱于沿海企业。在云计算中我们会有很多东西,刚刚我们讲到有一些是探讨云SaaS服务,我认为安全性角度而言,云计算并不应成为很重要的策略思考。

  接下来我想深度地与其中两位同学一起探讨在新的商业环境下,阿里马云最近提出了“五个新”概念,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云计算或云服务在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的话,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或如何帮助传统企业的转型。在开启这个话题前,我想简单说一下。其实无尽商业的可能就在明天,一个曾经在其自己行业排在前几位的行业突然挂掉了。在我们华南有两家企业,一家企业是李维斯全球最大的供应生产厂商,位于广东惠州,可以说一星期内资金链突然断裂就挂掉了。第二个是做童装的企业,这个老板在全国有两千多家直营店,也是突然间就挂掉了。目前的商业发展变化是非常快,因此,云服务与传统企业这块不可忽视。另外,现在的商业发展极快,由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为消费进行了大升级,现在的商业都在谈连接用户方面的思考。

  首先想问一下徐斌班长。您认为云服务如何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

  徐斌:谢谢彭班长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大。首先我们看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其实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由于互联网思维的改造,越来越依托于更短、更广的基于信息化的基础构建消费场景。因此,如果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过去需要改造自己的通道、渠道、产品、分销商,目前会变成通过一些信息化方式、改造交互方式或改造整个设计模式便可快速实现对客户不同需求的实现。因此在这个大场景下才有意义谈信息化和云计算带来的价值。即在目前这个场景下,信息化建设能力与信息化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更好地构建其商业场景和服务。

  我认为对CIO而言,如今是一个较为幸运的时代,其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即CIO群体正在建立起来,很多传统企业内部是一个简单的职能部门,目前明显的慢慢会进入管理层,甚至直接影响董事会,因为他的价值越来越显现,其的价值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为客户交付的结果。因此,云计算通过其本身的灵活性、前瞻性、扩展性和集成性以及成本优化的好处,可以让企业在一旦想实现商业目标时能快速实现。因此,我认为这是第一个,即云计算的使用可以使企业在业务层面快速地为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

  以雪松为例,因为我们本身在构建产业生态,这个产业生态原先是没有人做过的。此时企业便面临大量的迭代、试错,如果信息化能力不能提供充分的灵活性、扩展性,那便很难支持业务的变化。相反会延迟整个商业模式建设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云计算能力和云服务能力可以使我们的业务更好地符合客户快速变化的商业场景。

  第二,我们可以使整个企业更关注于客户的体验,而不是传统的内部环节。当我们将内部环节效率提升、灵活性提高后,我们只需通过需求方来驱动便可快速实现能力交付,这与IT团队相同,原来的IT团队更多地是做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如今要转向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客户交付。如果背后没有很强很灵活的体系支撑,如灵活高校的基础体系和云计算体系,IT部门就不可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客户体验上。这是第二个,能将企业与IT的工作重点从内部转向外部,转向以客户体验为核心。

  第三,IT团队在云服务体系下,有机会将自己转变为一个商业部门而不是传统的技术部门。云服务是商业服务,所做的事情便是评估,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商业收益是否匹配,这便是一个商业思维。其中不会再提项目管理、具体的技术标准,而是说花多少钱买什么服务。因此,这对IT职能的转变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也推动IT从成本中心转向业务中心、从支撑部门转向业务部门。

  在过去一周,我与一些大公司的CIO也做过交流,这些公司使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体会。这些公司的IT部门明显是公司化运营。如复兴有一个公司叫云景,集团IT只有20个人,而云景有200多人,这200多人做数据研发、数据产品打造,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打造等,这是为复兴旗下两百多家投资公司服务。目前他们在构建SaaS服务,为复兴之外与更多市场做服务的交付。如徐工,相关消息称,其IT公司准备上市,3月3日在深圳美的集团的IT公司也在发布新产品,海尔也是这样。我们发现IT部门真的在做转变,以被动式需求实现职能部门转向通过信息化能力提供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的组织,同时展开对外服务。因此,这是一个很强的趋势。包括北大CIO班的同学们,我们是否应将自己的思维、定位提升到这个角度。在此过程中,我认为云计算、大数据是两个最核心的支撑力量。云计算提供了一个最好、最快的技术支撑体系。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决策的机制,两者的结合应该是CIO真正成为社会和企业重要推动力量的一个基础。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花这么多时间谈云计算和云计算对企业价值的最主要的出发点。谢谢!

  彭芳泉:非常感谢!刚刚徐斌班长讲的观点我基本上都很认同。第一,企业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不应再花太多的时间关注自己内部的事情,应该更快速地响应客户。第二,提到我们CIO创业的路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其实这里我不知道徐班长你会不会认为,未来我们很多传统企业,也许他不会变为一个IT公司。像刚刚提到的徐工、美的这些公司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以前看到的传统企业信息部独立出来想去做外面生意的那种模式,通过其自己的能力以云、大数据的手段和方式在跟外界做连接,再连接他们的合作伙伴、整个生态。我看到原来很多企业CIO都在试图依靠这个体制去创业,然后做自己的公司,做一些SAP实施这样的一些服务,我认为那太传统了,也许这个也在表征,未来技术将成为企业的红利,人口不再是红利。

  我还想问一下凌致时装。刚才讲了云技术、云服务为传统企业带来了一些好处,其中重要的一点,云服务有很多东西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当你有这个思维接入时,会看到很多新的东西,这种情况下,传统企业的思维可以得到改变,借鉴很多新的商业,这一点特别认同。与徐班长同样的话题也问一下北平总,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北平:我们公司是快速快销服装零售的企业。可能大家对公司不是很了解,但品牌估计大家都见过。行业中有句话是“无凌致不商场”。绫致已有20年的历史了,规模虽然很大,但在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剧痛。像马云经常提到“新零售”,我们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服装零售行业相对于其他更重一点的传统行业的特征有三个:第一,我们是完全2C的,以消费者为核心。因此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均以消费者为核心。如果你没有跟随消费者需求改变策略,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大家也看到服装行业的线下实体门店受到压迫,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二,是非常互联网化。云大移物,时装行业应是首当其冲,因此是形势所迫,外面的形势和市场逼迫我们要变,应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第三,非常快,时尚行业或零售行业,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定制,虽然我们的工厂生产还没有在自己这边,但我们供应链、前端,如全渠道,我们在这条路上也摸索了很久,这需要我们快速跟随用户需求变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交媒体是一个数字媒体时代,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微信目前有九点多亿的用户,因此这个平台是没有办法忽略的,我们在做一些围绕第三方平台基于社交的工作,我们在京东、天猫的每年营销费用可以用几个亿来比较,如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转化为通过数据指导自己的消费,通过潜客、访客最后转化成我的会员,通过同会员再保持其忠诚度,这是未来新零售转型的策略。

  对于云计算不能剥离来看,而要与大数据相结合。我们做整个信息化建设来看分三个层级,一个是对于前台,所谓前台就是O2O、全渠道。第二是快速供应链系统,提升效率。第三也是重中之重,对于云计算平台需要一个稳固和可靠的平台,并且安全的交付。

  彭芳泉:非常感谢!一切都由商业验证我们现在的思考。在台上有些同学,可能还有很多话要讲,我们可以线下交流。未来商业不再是构建在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譬如专利,其实我认为在未来专利便不会再存在了,也许你说的科研成果等均已不再是你的竞争优势,也不再是构建在人口红利上面。因此,商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时,我们一定要很快速地响应未来。

  3月4日会在广州有一个走进企业的活动,企业为蓝月亮。在立白已布局到很多产业时蓝月亮还在做消毒水,在医院中用的比较多。但它在很短时间内将洗衣液做到90%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是中国洗衣液绝对的领导者。他们的技术团队、信息团队有300多人,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时也想挖掘一下蓝月亮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突然起来。像立白的资产规模足以做很多事情,为什么蓝月亮能在中间进行破坏式的创新和颠覆。在思考这些颠覆时,IT部门或信息部门在商业价值上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蓝月亮企业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做了什么产品,包括相关领导在决策时的情景。谢谢各位,感谢!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