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CIO时代中国行南通站--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在南通召开,以下是根据科南软件有限公司CEO奉继承博士的演讲整理而成。
今天我跟各位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或者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七个转变。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了,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吃穿住行、吃喝玩乐的生活习惯。
信息化也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营和企业信息化造成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我从事企业ERP的研发也已经快15年了,深刻体会到,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与以往的新技术相比,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还伴随产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因此,传统信息化是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基于云计算与互联网应用的商业模式,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各位CIO朋友们使用的系统,包括传统ERP,都面临技术老化,应用模式过时,客户满意度很低等结构性问题。
大家都在谈转型升级,我们讲传统信息化要转型升级这是对的。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造成的哪些影响?企业信息化,那究竟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型?又如何升级甚至换代呢?我想从七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个转变,从内部网到互联网。
我们知道现传统企业信息化,包括ERP,它都是基于企业局域网,即便广域网,也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系统的用户就是企业员工。即便是电子商务,你到天猫和京东上,开个旗舰店网店,用户是互联网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它与我们企业的内部系统和内部用户,也是相互隔离的。
我们跟供应商之间所有的订单,跟客户所有的销售合同都是要重复录入,就是我们的信息流的断裂。企业所有的业务都在互联网上运营,供应商、客户以及内部用户,打破信息隔离墙,实现国际标准化组织The Open Group提出的“无边界的信息流”的理念。未来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ERP实现流程和数据的融合,这个难题,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根本的解决。
传统信息化基本都是着眼于内部的,先从财务起步,然后采购、库存,销售和成本与绩效等等,我们是从内向外的。ERP也是从MRP、MRP2、ERP这么发展过来,都是基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的计划、调度、人、财、物的管理,而未来的信息化应该说它是着眼于整个的产业链、生态链,通过客户、合作伙伴的需求倒推企业信息化的架构。
所以我们CIO朋友们,在规划信息化应该不仅仅是看到企业各个内部业务部门的需求,如生产部门的需求、财务部门的需求,而应该看整个价值链体系里面,客户可以在我的信息系统里面,要提供哪些服务,供应商要提供哪些服务。
这就是从外向内去思考信息化的问题。所以我想,未来的信息化应该是没有内部ERP、没有电商旗舰店的区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所有企业都是电商企业,它是一个融合的平台,一个运营管理平台,一个员工工作平台,而这个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
第二个转变,从标准产品到微服务。
传统信息化是基于功能和职能部门的需求,采购标准软件,如财务部门提出需求采购财务软件,人力资源部门部提出采购HR软件,销售部门提出采购CRM软件,就是买个标准产品的软件回来。而每个产品可能是不同开发商,采用不同技术路线,使用不同开发语言,不同技术架构和平台,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烟囱式”的IT架构,形成大量信息孤岛。然后在通过一个复杂的SOA整合项目,来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
每个标准的套装软件都是大而全的系统,比如说像一个SAP的ERP,包括国内的ERP,功能成百上千,可能适应很多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但一般的企业使用的就是其中不多的几个模块和功能。
对于复杂的套装软件,而我们传统的ERP是怎么实施的?一般是通过咨询公司来帮助企业设计一个业务流程,美其名曰“最佳实践”。什么叫最佳实践?就是别人怎么做的,比如,供应商或说我们是全球500强或者国内500强之类的企业的最佳实践,许多企业也认为自己的管理不科学,不成熟,不先进。我认为,国内这么多年ERP在很多企业,包括制造业,实施成功率并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所谓的最佳实践,企业业务要适应软件的流程和管理模式,本末倒置,削足适履造成的,也容易造成企业管理模式的趋同,独特竞争优势的丧失。现在,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每个企业都是自己的最佳实践。企业信息化需要将IT模式与管理模式相互适应,相互促进,随需应变。随需应变,我记得很多年前IBM提出这个理念是很好的,可惜IBM无法落地,行业内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实施模式,造成什么问题呢?孤岛很多、实施周期长,所以后来延伸出一个很大的产业叫SOA集成。我十几年前做ERP研发,然后投入到SOA中间件平台的研发与整合服务,希望实现互联互通,要消除信息孤岛。现在看来,这种模式,特别是SOA架构还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是无法持续下去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不是固化甚至僵化的所谓最佳实践,对所谓“科学”性的追求,要让位于灵活性,快速变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企业最求个性化和独特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我认为传统的IT架构和建设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需要新的IT架构来实现企业的未来的信息化。云计算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就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型IT架构的核心,通过微服务的架构使得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数据架构,然后实现微服务化、个性化的应用。
事实上,插件化或者组件化的IT架构,从很早就提出这个概念,SOA架构时代,粗颗粒度的服务封装,没有统一的数据架构,使得系统无法实现快速的灵活性,直至微服务架构的出现,才能基本解决这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转变,从分散管控到云端共享。
从业务管控的角度,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早期的信息化1.0或者第一代信息化,它是分散的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MIS)将IT当做一个工具来使用。各个部门或者下属企业,各自规划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没有建立企业的IT治理体系。
第二个时期是集中管控,信息系统的核心是ERP系统,强调更多的是集团管控。从大的企业来讲,对业务的管控、对流程本身的支持是信息化的核心。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推动了信息化进入第三代管控模式,它强调的不是管、不是控,而是共享服务。企业的运营业务流程不仅仅要按照最佳实践的方式去固化下来,而是要提供服务、一个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特别是IT技术与未来的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持续优化平台。特别是大型的集团企业来说,公共的管理能够通过共享服务的方式来发展,而这个共享服务某种程度上跟云计算的共享服务技术更好的契合起来了。什么叫做共享?如果从企业内部微观层面来看,IT共享服务,通过云计算的资源的共享,IaaS平台。传统信息化基础设施都是按照峰值顶配再乘上个10%的比例来配置IT资源,那未来云计算它是个共享的资源,通过池化的动态弹性计算,成本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接下来是平台层面的共享和应用层面的共享,这种共享还可以使得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就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四个转变,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
传统信息化基本上是面向业务、面向功能的。所以你到任何一个企业去看,企业信息化实施情况,他会告诉你,我上了财务模块、人力资源模块、采购模块,这是什么意思?传统信息化是按照企业组织管理的职能来建设,但是很少有企业说,我有多少数据,哪些信息已经数据化、电子化了。传统企业IT架构也是也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将数据屏蔽了,没有独立的数据架构,许多信息系统的数据是不能独立访问的,是黑箱子,没有数据结构,没有API,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企业大数据的项目,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一般的业务,流程是经常变化的,但是数据我认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所以把数据架构独立于业务流程,而且通过数据的积累能够为业务提供更加智能的一种决策和分析,将成为未来的IT架构主要形态。我们以往讲决策和智能分析的时候,一般来说讲的是什么? BI,是面向宏观分析和宏观决策。我认为数据的积累,未来是切入到每个业务流程里面,嵌入式的微观决策,把数据和业务规则结合起来,让数据来驱动业务流程。
第五个转变,从事后录单到现场管理。
传统信息化的输入输出终端就是PC。IT系统都是将线下的业务单据录入系统。如财务系统,业务发生后,会计制作凭证,然后通过PC将凭证录入电脑,财务系统就是账簿和报表。对采购合同,线下的采购商谈,合同签订和订单签署,再把这个订单录入到电脑里面,进行订单跟踪。
新一代信息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可以随时随地,而且是7X24小时可以工作的平台,所以未来信息的入口不再仅仅是办公台上的一个PC,而是通过移动终端、智能设备自动采集等现场管理,一次录入到处共享。而这个录入过程是我们生产、业务处理过程融合在一起,实现真正的无纸化。信息化将从事后的数据管理平台,转变为一个现场管理的工作平台和业务运营平台。
第六个转变,单体应用到原生云架构。
传统信息化是基于单体应用(Monoliths)的架构,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出现之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架构。其核心特点包括:PC终端;紧耦合的应用服务;单实例数据库;单一SQL技术;共享磁盘阵列;SOA进行孤岛整合;软件开发周期长。
应对大并发和大数据量的处理,传统的垂直扩展方式无法满足,通过水平扩展的方式进行负载均衡是云时代的理想方案(基于X86的IaaS基础设施)。
未来满足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新特性的新应用,我们叫原生云应用。原生云应用的核心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构建和部署,以及运营。
微服务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将传统“黑匣子”系统,从业务和技术层面的解耦,而解耦后的微服务,将从应用层面、容器层面、连接层面、数据库存储层面通过多实例部署,包括应用实例、也包括数据管理实例。每个实例运行在一个虚拟机或者一个容器里,才能真正发挥云的架构的弹性计算、资源池动态分配,大规模分部署负载均衡。
因此,这样一个架构,其前端一定是针对不同的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平板、智能终端等。通过BFF服务框架(Backend For Frontend Service)实现一套代码、一个运行引擎实现各种终端操作系统环境与终端屏幕尺寸、布局风格,实现全终端的自适应。
第七个转变,从项目实施到持续精益。
信息化的实施,从早期我们重视硬件,轻软件。到后来,我们觉得软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重视软件以后,没有认识到实施不是那么重视,到后来我们认识到信息化,除了软件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运营。
很多企业,将信息化当作工程和项目来管理,上ERP时,实施上线搞得轰轰烈烈的,又请咨询公司,所有的部门都动员起来了,但是实施上线了,我们发现真正的信息化的挑战不是在工程实施和项目实施过程,而是在后期的运营和管理。所以现在有个新的概念叫做,开发、实施、运营一体化。
因此,信息的持续运营是信息化的关键,包括快速的个性化支撑,数据治理,业务流程与IT服务的适配等等。
综上所述,我简单地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新一代信息化转型升级、信息化向未来发展的七个方面转变。
我们公司正是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化转型升级,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解决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传统ERP等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彻底升级,实现微服务架构的实现,在再次信息化的过程中提供平台和相关产品与服务。
希望我这一点点的总结能给各位CIO朋友,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运营过程当中有一点启发。由于时间关系,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主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关注一下我们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升级。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