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政府CIO论坛”成功举行
“第五期政府CIO论坛”成功举行
2017-10-15 14:02:36 来源:CIO时代网抢沙发
2017-10-15 14:02:36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7年10月14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主办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为主题的“第五期政府CIO论坛”于南京成功举行。
关键词:
政府
CIO
随着云大移物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治理和政务服务也在转变方式,新的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既可以加金融,加医疗,也可以加公共服务和政务。2017年10月14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主办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为主题的“第五期政府CIO论坛”于南京成功举行,来自江苏省省直机关30多位信息化和电子政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江苏省卫生监督所处长、第二届北大政府CIO班学员 史硕岭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卫生监督所处长、第二届北大政府CIO班学员史硕岭主持,他首先提到,CIO时代学院的学员目前已覆盖了政府、金融、医疗、制造等十多个行业,其中来自政府行业的负责人有近千位。接着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大家通过本次活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政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 姚乐
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提到,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新的能力,新的能力正在导致新的应用模式产生。目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企业IT的结构。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带来人与人的实时信息对称及应用场景的变革,物联网进一步连接物,我们把物理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因此,每个领域通过传感数据实时的采集,使一个个物理世界变得智能化。新旧IT并存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IT是基于单机的,新IT是基于网络和分布式的。在新旧IT转换之际,双模式IT成了各个机构不得不面临的选择。他强调,互联网+政务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要考虑互联网“+”加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模式是互联网+的三个重要内容。其中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最后他就云基础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原生云应用开发,以及DevOps运营体系建设等策略进行了介绍。
因特睿行业发展总监 胡军
因特睿行业发展总监胡军在活动上作了题为《燕云Daas:软件定义的智慧政务》的主题分享。他提到,随着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宽带、网络、移动,因为硬件的环境,通信环境技术不断突破,出现一个软件定义并决定一切的口号。从智慧政务来讲,新一代的IT技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越来越火。信息化建设30多年以来,各城市、各部门都积累了大量信息系统,但它们开发年代不一、技术架构不一、底层数据结构不一,使得这些系统各具特色、相互独立,导致其功能和数据很难共享开放。燕云DaaS是一套支撑数据开放共享、互操作和孤岛系统集成的软件平台,可智能地重建数据读写功能接口,实现信息系统数据实时获取、精准融合和跨系统无缝集成。
锐捷网络江苏区域技术总监 徐德龙
锐捷网络江苏区域技术总监徐德龙在活动上做了《锐捷网络助力政务信息化智慧型》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在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指导意见出台后,政务网上平台的事项越来越完善,流程越来越高效,同时对基础平台的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看来提升效率时在现有维护环境下来保障高可用的信息基础平台的一条可行的方法,而效率提升正是转型的关键。锐捷的创新与发展,即每个细分行业、每位用户的应用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都有其独特的创新灵感,这些灵感来源于锐捷与“场景”的亲密接触。IT系统的建设、大数据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去充电的东西,人是最昂贵的,人的精力是最昂贵的。
紧接着,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田野主持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为主题的话题探讨环节,全体参会嘉宾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就各自负责的领域如何进行互联网+、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合影留念
至此,“第五期政府CIO论坛”圆满落下帷幕。CIO时代政府CIO论坛是一个面向政府信息化负责人的小圈子研讨活动,目前已经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和江苏五省成功举办,未来将继续前行,为地方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也为当地信息化负责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多精彩活动和干货分享,敬请关注CIO时代APP。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