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凌姜绍华:智·赋未来--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办公新实践

2018-04-24 09:43:57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8年4月21日,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CIO时代学院和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CIO联盟联合主办,CIO时代APP承办的“2018CIO时代中国行唐山站”在河北唐山圆满闭幕。
关键词: 蓝凌 OA CIO
  2018年4月21日,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CIO时代学院和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CIO联盟联合主办,CIO时代APP承办的“2018CIO时代中国行唐山站”在河北唐山圆满闭幕。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知名CIO、优秀厂商齐聚唐山,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智能制造背景下的CIO使命与责任",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分享,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未来,共同探讨科技带给企业的转型新方向。蓝凌唐山分公司总经理姜绍华为嘉宾们带了题为《智·赋未来--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办公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很荣幸作为蓝凌唐山公司来给大家做一次分享。今天的分享之前有咱们政府工信局,包括企业方的代表提出了一些从制度层面的指导意见、企业信息化层面自己的做法,我们作为一个软件服务商,在智慧制造的时代,我们蓝凌软件能给大家提供什么,我们就这个话题做个简单的分享。
 
  整个汇报分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蓝凌是干什么的;二是蓝凌现在能做什么;三是我们面临着智慧制造、面临着2025,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蓝凌软件。我们的总部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我们现在隶属于华北大区。华北大区是以北京为中心,覆盖河北、山东周边一大片。我原来在北京,现在负责着唐山分公司这边。蓝凌的市场定位,原来它是以项目型起家的,所以做的都是500强大企业比较多。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500强的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在1/3还要多一点。从客户体量上看一下,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用户从几千到上万到几万的用户量,其实大用户量的并发可以考验一个信息化系统底层的稳定性。这是各个客户的点赞情况,恒大、TCL等等这些大的集团。因为跟他们合作,其实我们基本上都是做到10年以上。因为我们公司2001年开始成立,成立之后做了很多大客户。这些大客户并不是做一期,而是连续N期往下去做。
 
  蓝凌定位是专业、领先和服务。17年我们做两件事,比较专注。第一是OA,第二是知识管理。比如说我们现在服务的唐山三友,这是我们的OA,包括知识管理。包括刚才也跟刘总交流过,我们做过北车的项目。还有南车的项目,他们的知识管理项目也是我们在做的。
 
  另外我们做的企业的特点,一般大企业偏多,500强包括一些行业的龙头,包括衣食住行,像宇通客车、金龙客车,这方面的客户量非常大。另外我们是1300多人的团队,包括我们唐山公司这边有八个人,贴身服务3000多家重大客户。我们客户的市场占有率跟其他的同行相比,不是最大的。因为我们更专注做一些深层次的服务。从我们2001年成立,其实你会发现我们做OA那个圈的人,基本上包括我们的同行,都是在那个年代2000年左右成立的公司。实际上跟着国内的管理信息化是同步发展的过程。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诉求了,那么目前更广泛应用的就是信息时代里的移动办公、门户、流程、知识。今年3月份我们开年会的时候,董事长还说,我们面对的2020,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能够给企业提供什么,这也是我们的课题。就是说我们在基础的数据、基础的规范管理、基础的业务管理之上,我们在深入的做大数据、AI,这个时候我们才有支撑的技术。
 
  今天我正好也是以信息时代我们目前能做什么和我们将来和是现在正在去做的一些事,展开给大家做一些介绍。在信息时代我们能做什么呢?OA和知识管理。OA的话基本上以移动、门户、流程和知识。因为蓝凌是知识管理的国家标准的重要参编单位,所以说知识管理这块还是有一些自己的造诣的。OA这块我就讲几个关键点。不多讲了,因为在座的有些企业OA上了很多年了,当然也有企业OA还没有上只是在用钉钉这样的东西。
 
  其实OA已经脱离开原来的电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办公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像刚才东华的阎处也讲了,他们领导没有信息化系统就要面临着排队、签批,效率很低。我们通过统一的移动平台不单能让领导在办公桌前面通过电脑审批,更多的是他不论是出差、机场等等都可以通过移动端来做一些事情。我们移动端其实可以有多入口的,比如蓝凌KK,这是可以私有化部署的。比如说大家经常见到过的是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等等这种公有云的入口。这个时候有的企业会关心说,我的安全是不是有问题啊,当然了我们并不怀疑腾讯、阿里的职业操守。从自己安全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会去想一些,我们可以自己建一个APP,然后把它当成移动端入口。那么我们蓝凌KK是可以满足大家需求的。
 
  简单的看一下,我们通过移动端第一能够查到通信录,就是整个企业里面的组织架构,去找谁,他的联系方式、邮箱、沟通回执,比如说发一个开会的通知,同时发给200人的话,你要是不知道每个人看没看,我们通过回执功能就知道哪些人都看过了,那就不要再去扯皮了。另外可以通过移动的视频会议、文件传递来实现移动端的沟通。其实在移动端我们移动审批应用是最广泛的。我们从纸质审批迁移到电脑上审批,再做到手机端审批。当然为了安全,我们还可以拿指纹进行安全授权解锁,进去之后才可以审批。包括还可以手写签批,甚至是语音,都是可以的。审批时可以跟知识管理做联动,就是在审批流程过程中我是不是需要看看公司的规定制度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联动的。就是说我在流程审批过程当中是可以联动到所需要的信息的、包括企业管理规定信息等等。
 
  第二个OA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门户平台。我们以业务场景化为目的,其实可以打造很多种门户。最常见的就是集团总部、分子公司。另外还可以做一些部门型的门户,比如说营销中心、产品中心,项目型、决策型等等N多型,其实不是为了门户而门户,而是为了应用场景更聚焦,更为我们所要服务的人群服务。我们可以看一下万科,这是地产行业的。地产行业我们做的比较多,像万科、恒大、碧桂园、融创、华夏幸福基业这都是我们的客户。地产行业的前10强里面至少有8强是我们的客户。万科合同系统、档案系统、预算系统,有N多套系统,但是他们会发现寻找信息时缺乏一个统一的入口,最后用我们蓝凌门户给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他的任务、多系统数据集成推送、信息待办全都推到一个入口上来了。这是一些门户的展示形式,我们可以做成水平型门户,还可以有决策型门户。比如说我们有新员工门户,像很多企业新职工入职之后,他会面临一种困惑。我们蓝凌自己就会做成,你第一天做什么、第一周做什么,一直到第12周。每一个节点我都可以看到你这里面应该学什么东西、应该走什么流程、应该找哪些人帮助你等等,这个非常有帮助。还有垂直性门户,因为去年党建这块大家都比较关注,我们做了很多党建,包括我们给三友集团这边也做了一个党建的门户。这是万科的党建、工会,都可以以门户的形式来呈现,比如说他的信息、入党人的申请、审批等等。
 
  实际上现在的门户已经不局限于OA组织内部来使用了。像李技局长讲过的,其实很多企业业务链条已经向下延伸到客户,上面延伸到供应商了。我们去见过三一重工,他们的有些设备也是会远程控制停机,定期收费。原来的模式是到期了需要提醒了,用户到银行缴款,拿着凭证拍照片传给他的直属服务经理,服务经理再从内部走流程再去开通,这里面一耽误好几天。而现在流程链条已经直接到用户了,用户直接一缴费,流程就打通了。这完全是通过我们蓝凌做了一套BPM系统,整个打通了,效率快速提高。包括东风雷诺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我们的门户不光是对自己内部,而且也对订单方、经销商等等都可以提供服务,其实信息化它是工具,就看你怎么想怎么用。
 
  整合门户、智能门户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种门户呈现都是以业务的数据过来以后,为高管、业务部室的领导来提供服务的。实际上我们作为CIO来讲或者作为技术服务部门来讲,门户怎么去设计?是凭空自己想一个吗?实际上这是不够的。我们会根据什么呢?首先是门户使用的频次,他点哪个点的最多,我可以获取它的数据。另外一个门户里面哪些部件他点的最多。比如说日常办公类1082次,待办类2.42万次,我就知道哪些模块是他应用最多的。更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热点分析,就是说你在屏幕上点击哪个最多,那我将来设计门户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可以把待办、日常关心的问题全部放在门户上。什么叫客户体验啊,体验来源于数据支撑,来源于日常的访问行为。
 
  谈到OA其实离不开流程。从流程来讲我们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的,其实我非常认同李技局长的观点,实际上流程不是你自己来设定出来的。我们之前也做过流程管理的一些前期的调研咨询,我们会引入一些咨询老师的观点,就是说我们的流程你是不是能够见到客户、见到市场。就是说你的流程不是在里面空转的,你的客户不是为你的流程买单的,而是客户要能看到你的流程能对他产生什么。当时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流程竟然是这样一个过程过来的。所以当我们设计流程时,我们就会去想,从职能线、业务线、决策线、执行线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链条,我们会帮助企业来去规范他的流程优化。当然中国式流程是始终绕不开的。其实在国外没有OA的概念,他们直接用邮件办公了。但是中国式的流程审批是绕不开的,各种的撤回、驳回、加签、转办等等各种情况。我们遇到很多情况。
 
  我们上次在北京大地院线那边沟通,他们发现一个人离职了,在他那里的流程动不了了,谁也动不了,这就很麻烦。我们能不能通过特殊的身份或者管理员的权限能够把这个流程继续盘活,或者用一种机制,比如说工作交接,交接过去。其实可以实现从技术上支撑管理。这里面讲一些简单的流程里面的点,比如说流程跟踪,到哪了,审批到哪了,原来领导都不知道。不知道批了一个单子到哪个领导,不知道。甚至我见过一家企业,这个单子流转流转,到哪个领导那丢了,不知道。不知道丢哪个领导那了。实际上通过流程跟踪就知道这个事到哪个环节了。包括审批要点。在审批过程当中是不是有相关制度支撑它。还有就是一人多岗,他既是副总又兼着部长,你要审两遍吗,这些都是可以处理的。包括自由流程,有些流程没有标准规范化的东西,那我能不能自己建一个流程。
 
  流程统计也是一样的,包括后期的集成应用,ERP、数据抓取等,这是跟ERP系统做集成了,不是简单的流程审批了。我把这块就简单过一下,不多讲了。因为ERP系统是长于数据处理,对于OA来讲长于流程灵活的人工审批,那我们把它集成在一起,就是为让里面的数据在OA里面审批,审批完的数据再写回到ERP系统当中支撑业务,各取所长进行配合。
 
  这是流程的区域优化,我们可以通过当前节点,比如停滞多长小时了、超过多长时间没有办,就提醒给相关的人,让大家把效率提高。包括流程效率分析,哪种流程在谁那停的时间长,都是可以看出人员效率的。举一个案例,宇通客车,这个是单流程378个节点,我们叫鸟巢式的流程图,可以支撑集团性的应用。一条大流程把集团整个业务全部贯穿起来。迄今接入了13套系统,8000人在线,很大的数据量。这是管理平台。其实蓝凌做知识管理平台,它是一个单独的平台也可以跟OA嵌套,这里面是解决业务、组织与记忆这种功能的,就是我们很多企业,员工的离职、新员工的入职很多知识没法儿传承,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那么我没有知识、知识在哪、知识太散、效果怎么评估、怎么持续运营,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细讲了。我们可以会后继续交流。
 
  包括第三方接入,我们现在在做的北京热力集团的项目,把互联网爬网技术也用了,然后进入知识库,然后再去做知识的传递分享。包括知识管理这里做了一些权限应用、控制。包括我们的词条,我们不止是对整篇文章做处理。我们现在把文章解构,把章节解构,变成词条,还可以把它再去细化成原子知识。统一的知识检索,我们通过大的知识库去检索。这是提取热词。通过一些智能问答也是可以搜索到。我们有小k机器人可以迅速检索到信息。包括把组织内的知识怎么给它分享出来,我们一些大咖、专家,能不能像专家挂号一样,这个问题我去问谁,在组织里面我们把他的知识沉淀下来了。这是通过知识门户来去获取知识,通过地图形式的东西能够快速的聚焦,在那个业务场景里面你去找什么就OK了。
 
  刚才讲的就是蓝凌已经做了什么。那么面临着智能办公时代到来,我们怎么去迎接数字化、智能化。我们有两点:AI场景和大数据。
 
  AI场景,实际上底层的原理挺简单,把原有的系统:OA、财务等等的数据做采集。采集之后做解析、分析,然后匹配一些语音识别、生物识别,来去做最后的智能应用。我们是利用小机器人框计算这种更高端一点的计算方式来做智能匹配的给员工做服务。这是我们语音输入搜索的一个东西。大数据这块我讲两个点,一个是员工画像另外一个是流程效率的分析。员工画像这块很简单,我们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比如说员工在系统里面做什么,他是项目产能、办公地点、培训等等,这些东西我最后能够通过建模给你做成一个员工的标签,这个标签能做什么?比如说项目经理,我能看到他对企业的贡献度,他的敬业程度,他的成长历程,包括他的关系图谱,他的领导是谁、项目情况等等。我就可以给他做出个人影响力的指数,他的贡献程度是怎么样。我们就是为了了解员工的偏好,对应着推送一些信息,包括为他去做一些服务。实际上员工画像是为了什么?我们做了一个二维矩阵,公司对他的工龄和敬业度做了一个匹配,匹配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画像。比如说你是小白还是老油条,你来的时间很长但是贡献度很低,你是高潜力股、经验度很强,但是新进的员工,那我们对于这些人公司有不同的激励策略。比如说他是老油条,那我给他的是一种什么措施。
 
  大数据这块实际上我们更倾向于流程的基准分析。比如说以六个工作日作为一个流程的结束标准,我们去做比对。这里面哪些超时了,哪些亮黄灯、哪些亮红灯,这对整个组织效率来讲是一个明显的体温计,去把脉整体的情况。其实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比如说某个公司某一类流程,它飘红了,效率很低了,那我们就像剥洋葱一样把它剥开。原来是这个流超过总时长了,那我们再聚焦看是哪个环节有问题,然后再聚焦到这个人的任务量、审批指数,是他能力有问题,还是流程环节设计有问题,我们就可以逐层的把效率提高,做成可以有数据支撑的东西。
 
  实际上我们工作需要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当然这些数据全都是来源于之前的基础管理工作。你的数据要够大,才能够做分析。不是说几千条数据就能做准确分析。数据量越大,精准度越高。这就是将来做一些流程简报分析等等,来支撑我们CIO,怎么为企业管理服务,怎么为信息化提供一些方向。
 
  时间比较仓促,只是简单的分享了一下蓝凌的OA和知识管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会后做交流,谢谢大家!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