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技: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
李技: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
2019-07-18 17:46:40 来源:CIO时代网抢沙发
2019-07-18 17:46:40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9年7月14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计算机质检中心主办,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章鱼大数据、万山数据协办的 "第八届中国大数据应用论坛暨中国电科15所大数据应用论坛 "在京隆重开幕。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大数据
2019年7月14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计算机质检中心主办,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章鱼大数据、万山数据协办的"第八届中国大数据应用论坛暨中国电科15所大数据应用论坛"在京隆重开幕。来自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的一流高校、研究院所知名学者和专家,以及大数据应用方面的领军企业、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关注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行业客户等200多人,就主题"场景驱动的场景变革",展开了热烈交流与探讨。河北唐山市智慧办主任、工信局副局长李技应邀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技
河北唐山市智慧办主任、工信局副局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好!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应该说当前正处在一个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期,核心趋势是由原来的业务驱动方式向数据驱动方式的变革。基于这种认识背景,我今天结合会议主题,重点汇报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智慧城市应用本质是数据赋能驱动。二是支撑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三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的应用探索。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应用本质是数据赋能驱动
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个人有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技术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的问题。应该说首先是理念和方法论层面的深度思考定位,其次是运作模式,最后才是技术架构和数据资源的系统采集和挖掘利用。首先我们来看所谓智慧应用里智慧的本质是什么呢?从熵值原理来看,智慧的本质是可以以智慧载体进行传播的信息,具有驱动智慧载体群体(主体)与群体相关的所有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客体)熵值减少的能力。智慧程度越高,熵减的驱动能力越强。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智慧是以信息获取为前提,基于学习和实践积累基础上的,具有自主演进特征的认知与理解。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认识和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讲,对智慧的理解和智慧城市里面的感、传、知、用四个体系几乎完全对应。首先是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系统,其次是链接神经元之间的发达的传导系统,再次是基于大脑神经元的理解、归纳、认知的体系,最后体现在自我演进的意识和行为。图片显示的是人的发育过程当中大脑皮层里面神经元树突的发育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里面伴随着知识和认识的积累,大脑皮层里面神经树突量也越来越大,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基本上相当于AI的算法,能力越来越完善。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智慧是量化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在不同情境下做出的一种能力认识。
小结一下:1、所谓"智慧"(wisdom)就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明智的推理"和行为决策。2、智慧城市是以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兼容支撑子系统的个别优化,实现以城市(区域)为对象的"统筹运作、资源共享、数据驱动和协同创新",本质上是构建起了一个在数据驱动下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3、传统的信息化和信息化高阶段的智慧城市是有本质区别的,现在业内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就是"统筹运作、资源共享、数据驱动和协同创新"这16个字。智慧城市最本质特征就是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4、智慧城市应用,相对于传统理念下的部门以提高效率为指向的应用或子系统的个别优化应用而言,更强调基于整个城市或大系统数据驱动下的应用,而不是基于部门或子系统数据驱动的应用。5、当前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更大范围、更高等级的数据驱动让应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呈现得更清晰更准确。二是在大数据时代有能力通过更完善的数据、更匹配的数据、规模更大、延时更长的数据,挖掘出经济社会发展里面的关联关系。所以智慧城市的"智慧"核心有两个,一个是让原来的因果关系变的更精准,二是通过分析采集能够得到以前没有得到的或者很难得到的数据。最大限度地挖掘呈现应用主体和客体之间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关联关系。智慧城市应用的本质是数据赋能和驱动。
第二部分,支撑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一)实现业务驱动理念向数据驱动理念的转变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正视的共性现实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呢?第一,以效率提升为目的,以业务流程场景式优化再造为实现路径的传统理念的信息技术应用,面对新的管理模式、技术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的大量涌现,在技术路径上遇到颠覆性挑战的概率不断加大,个别案例代价惨重。第二,传统的业务流程驱动的模式,,容易出现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情况,在大数据背景下,往往可以获取的数据存在天花板效应的,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在更大信息化系统基础之上。第三,基于业务驱动的模式,容易造成信息化与业务职能的边界模糊,特别容易受到传统体制的直接挑战。信息化原来是做连接的,后来深入到业务驱动时就不可能不碰业务。实际上我们做智慧城市,是做数据采集、归集并且做分拨的。我们不碰部门业务,二是定位在通过数据赋能让部门业务效能变的更好,这是转型的关键。否则我们到处碰壁、影响别人,引起别人反感,这恐怕也是很对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迟迟落不了地的重要原因。比如说腾讯的城市服务应用放在微信里面,可以把一个城市里三四十个业务都实现信息化,但是这样一接,一个又高又大的云平台,下面有所有应用都越过了政府主管部门,没有提供政府管理决策服务节点,产生的应用数据不能提供个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从体质或行政伦理上市不顺畅的,所以应用肯定是受影响的。
还有在业务驱动模式情况下很难形成完整的数据结构。就一个城市来讲,数据量越大、越完整、时间越长,数据价值就越高。但是不是按照统一规划全面系统获取的数据,所以数据价值就很低,不能体现。现在要是按照统一数据驱动模式来设计,未来产业纵深包括发展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这个纵深就很大,产生的利润会很大。所以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开始做的时候觉得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做着做着发现是一个管理性问题,接着发现是社会学问题,最后发现是哲学和方法论的问题。这是做信息化难度大的深层次原因。
(二)支撑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需要考虑的关联要素。从区域视角来看,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量入口价值,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将成为最大互联网流量入口;二是平台体系价值,在平台为王的理念下,智慧城市设计将成为最大的平台体系;三是数据资源价值,在数据为王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将成为最完成的区域块数据资源持续采集体系;四是动能转换价值,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佳实现形式;六是数字经济价值,智慧城市将成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新的理念下,对于数字资产的判断可以理解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诠释实力的新资产、优化民生的新法宝、提升治理的新路径。从数字经济的额构成体系上看,我们现在做的数据采集、数字传输分析,基本上可以放在基础ICT领域里面。按照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的研究成果,依托ICT产业会产生融合型、效率型、新生型、福利型衍生产业,其价值产生量远远大于基础ICT业务这个量。所以将来数据资产变现和整个产业纵深是建立在上面这个基础上的,是要通过深融于传统实体制造业、服务业和管理行业里面去形成放大效应的的,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经济。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时考虑的是要后面的产业纵深,把智慧城市变成采集数据的渠道,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把它变现,融入到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实体经济里面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智慧城市7种商业模式都是有受应用场景限制和影响的,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我们采用数据变现的模式,才能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彻底稳定地解决智慧城市资金来源问题。
(三)基于数据驱动理念的知乎城市技术架构。从技术架构来看,整个智慧城市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开放式的平台体系,实际上就是"云+数"技术框架;另一个是基于"云+数"技术框架的应用体系。"云+数"这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政府必须把控,撒手以后这个城市是有危险的。但是政府不要过多地去主导应用,应用是市场化的。任何城市的云+数体系都是一致的,但是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之间的特点是靠开放式应用体系来去配置,来去显现出来。所以管控好"云+数",放开应用体系,突出特色,这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的运作模式。政府在里面要发挥好作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运作规则,推进好、调控好,不能让数据流失掉。同时既要发挥好政府主导调控作用,还要发挥市场的控制作用。
要讲实现的话也有一些技术架构问题,首先我们该重视的是云。云平台要控制住。如果把智慧城市比喻成一颗参天大树的话,城市云平台就是树根,是数据汇聚的底座;大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平台体系是树干;各种应用是树枝、树叶、花和果实。唐山市云平台跟别的还不一样,我们强化了PaaS功能。原来的云重要是计算和储存能力,但是我们加了一层软件管控支撑功能。很多项目直接上去以后,它就能提供运行的基础环境。第二是大数据交换平台,它一定是基于分布式的数据交换,按照国家目录去梳理,把每个部门目录梳理完了以后,数据是存在原单位自己的数据库里,不能简单全汇集到一起。然后个单位把目录推送到大厅里,大家通过前置机去按规则分类交换共享。我们通过交换,知道哪些部门有哪些数据之后,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政策要求他落地和公开,这样就形成源数据湖。源数据湖,下一步我们会引入很多专业公司,一个一个分析,形成数据产业。这样的话通过数据转换以后就形成数据交易、数据应用、数据金融。第三,应用体系是通过组建联盟的形式由各种终端方案提供商与开放式的平台体系做对接来实现的,这个环节是实现智慧城市特色和丰富应用的关键,也是通过应用实现数据资源闭环采集的渠道体系。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的应用探索
有了正确的理念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技术架构,可以衍生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是无限的。实际案例很多,我这里安排了三个实际案例,由于时间关系,重点介绍一下唐山的产业融合服务平台。这是基于大数据交换平台的。我们通过大数据交换能够把围绕企业所有的信息都贴上标签,比如说工商信息、税务信息、社保信息、银行信息,这些数据都拢到一起加上互联网信息相互耦合,可以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每个企业名称后面都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我们把数据搜集全了会跟银行合作,出台企业景气和信用指数。当这个指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银行可以在很短之内直接给他授信,不用抵押,而且风险几乎是零。
所以真正智慧城市的应用不在于某一项或两项的应用,而是构建一个新的理念、构建一套新的技术架构、构建一套新的机制,推到社会上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全景式的部署。这是我们正在积极实现和探讨的一个工作。当然这个工作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我们也诚恳的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给我们指导,谢谢大家!
演讲内容属于科研成果,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出处!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