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听见数智时代】华夏银行卢科兵:积极构建“场景金融+生态金融”两大体系,铸造华夏银行核心竞争能力

2022-10-24 16:51:33  来源:

摘要:2022年,科技创新,聚焦变革。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结构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改变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积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创新,CIO们正在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共铸辉煌与荣耀的征途中,乘风破浪,步履不停!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金融 华夏银行 卢科兵
\
访谈嘉宾 |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卢科兵
主持人 | CIO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OO新基建创新研究院秘书长  刘晶
 
2022年,科技创新,聚焦变革。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结构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改变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积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创新,CIO们正在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共铸辉煌与荣耀的征途中,乘风破浪,步履不停!
 
CIO时代、新基建创新研究院年度特别策划“2022听见·数智时代”栏目正式启动。邀请各行业专家参与访谈,共话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道路上的新策略、新思考、新洞见,以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及应用提供经验借鉴。
 
本期邀请到的是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卢科兵,与我们一起聊一聊金融行业在数智化发展中的新方向。
 
刘晶:银行业正在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对此您有何评论和思考?其中,金融科技创新呈现哪些新特点?
卢科兵: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到“中国经济社会从此进入创新发展时代”。去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央企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同年8月北京市国资委出台了北京市国企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2022年,央行发布了新一期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规划以“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为发展原则,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2025年以“数字、智慧、绿色、公平”为特征的金融服务能力全面加强。
 
金融科技创新进入深水区,其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是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科技是手段,服务实体经济才是内核。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业务产生巨大影响,金融机构需要将技术、数据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从精准度和效率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使之产生新的价值。
 
刘晶:不断增长的信息科技投入,如何推动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
卢科兵:华夏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数字中国”战略以及北京市提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一系列新发展要求,迅速制定了《华夏银行2021-2025年数字科技转型行动方案》。方案确立了十大领域、40个专题、120项重点任务。
 
此后,对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协同各条线,进一步完善任务事项,压实责任主体,形成全量数科规划任务地图。
 
华夏银行坚持建设“一流智慧生态银行”转型目标,分解细化行动方案具体工作,条线按工作任务制定承接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措施、时限和资源保障。
 
总之,无论是在数字化转型还是金融科技,华夏银行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紧紧围绕支持实体经济、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利润增长,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依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形成创新引领、智慧发展良好局面。
 
刘晶:华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及赋能的总体规划和目标是什么?已经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卢科兵:未来五年,华夏银行数字科技转型行动方案中紧紧围绕“智慧金融、数字华夏”的战略愿景,瞄准全量业务数字化主战场,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流智慧生态银行”数字化转型目标,全面提升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速度。2021年,华夏银行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价值到数字信用的跃升。
 
具体而言,华夏银行强化金融科技创新,以产业数字生态、消费数字生态两条主线为牵引,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客户提供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荣获人民银行颁发的“2021年度优秀数据贡献单位”;被银保监会列为“数据治理高层专家指导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在2021数字经济产业大会上,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项目还入选了“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十佳案例”。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华夏银行对客户的线上服务能力,特别是在便捷性和广泛性上,让金融服务更方便,也惠及了更多的特殊客群,比如我们推出手机银行关怀版,向老年客群提供大字、语音等特色化金融服务,我们还针对军人、外出务工者等特殊客群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确保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不掉线”。2021年,老年客户数增幅12.86%。同时,华夏银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刘晶:华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具备哪些优势能力?目前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如何凭借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更好地对外赋能?
卢科兵:(一)数据应用。华夏银行开展“禹治工程”以加强数据质量,数据基础支撑能力快速提升。同步开展大数据春潮行动,组建跨条线、跨分行、跨子企业的虚拟团队,全面推进数据应用场景落地。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积累数据资产、挖掘数字价值、借助算法模型创设数字信用、依托数字信用形成数字担保,实现数字化授信、数字化风控技术突破和落地应用,打造数字金融产品标杆,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二)人才培养。华夏银行特别重视对数字化人才的培训,主要是围绕数据分析、模型管理、数据开发、数据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培养计划,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加强科技合作。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进程中,华夏银行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加强与头部科技公司合作,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龙信链平台;与头部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与重点院校开展合作,探索新技术领域生态建设与场景应用。这些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华夏银行数科规划六大企业级平台稳步前进,也加大数字货币、企业级隐私计算平台、量子算法等新技术研究与场景应用,打开了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当前,面对浪潮奔涌的数字新时代,我们只有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新生态,才能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华夏银行在对外赋能方面:一是产业和零售双线切入,建立华夏银行场景金融和生态金融两大体系,贯穿零售、公司、贸易金融、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产业+生态+数字+金融+科技+互联网”特色,铸造“客户资金、交易持续跟踪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建成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互联网创新应用。
 
三是探索基于银行业务合作与发展的多维数字科技合作新模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数字金融领域,向生态伙伴、产业云端拓展,深度参与产业链体系融合构建;创新技术领域,聚合银行、科技公司、专业机构力量,明确职能规划,深入对接,实现一体化推进管理;安全管理领域,构建形成适应现代化金融集团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着力提升开放互联生态和复杂云环境下的安全防护能力。
 
刘晶:目前华夏银行形成了怎样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和规模?如何深化数字化人才建设?
卢科兵:2018年,总行金融科技条线按照一体化清晰明确的组织架构开展工作,实现对包括子公司在内的全行科技工作统筹管理。除此之外,2018年成立了龙盈智达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为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成立专职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办公室。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条线、分行根据行动方案事项盘点人才培养需求,总行制定培训计划,统筹推进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建立敏捷型的柔性组织,促进转型的落地。开展敏捷体系专题培训,对业务条线管理人员进行敏捷培训和认知测评,对业务人员开展数字化能力线上培训,完善全行创新机制。
 
三是建立具备数字化思维、新技术实践以及敏捷型组织管理能力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数据分析师、建模师、产品经理人才队伍,配套一些市场化激励机制。
 
刘晶:华夏银行在数据治理、管理和保护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卢科兵: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数据”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关键资产。华夏银行对数据高度重视,全行数字化转型一号工程“禹治工程”就是围绕数据展开的,目标是秉承“大禹治水”精神,提升数据能力。
 
该项工程从完善数据治理架构和人才体系、明确数据标准及落地流程、推动数据问题整改和质量提升、重构一流的数据中台和技术底座、构建科学的数据服务体系、打造先进的数据应用主题平台、形成良性的数据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系统安排、分步实施、持续迭代。
 
一是统一数据标准并落标,通过系统固化,确保新增数据质量。二是开展数据质量整治,逐步解决存量数据问题。三是以资产视角进行数据运营管理,建立全行数据服务体系,实现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响应与支持。
 
刘晶:对于分布式改造,华夏银行采取了哪些举措?
卢科兵:(一)在云原生微服务方面,华夏银行一方面自主建设了以微服务架构为目标的云原生开发平台,全行基于该平台的业务系统统一了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且遵循华夏银行企业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从管理类系统到交易类系统,从非重要系统到重要系统,逐步将所有适合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应用全部微服务化,为未来业务服务的上云及业务中台的建设打下基础。
 
华夏银行分行中间业务云平台,以新技术作为重要支撑,落地承载分行特色业务的“微服务架构+多租户体系+容器化运行”的云原生应用平台。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引入领域驱动设计思想,实现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的统一;二是统一容器化微服务运行和管理,实现应用部署标准化,服务构建、弹性扩缩容自动化;三是完成多租户运行体系构建,实现底层基础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四是部署安全组件,实现了底层容器和互联网业务的安全检测、应急隔离、漏洞扫描、代码检测和可视化监控等功能,加强了云平台的安全治理。
 
华夏银行自主建设的云计算产品服务平台(私有云平台),以自主可控技术框架为支撑,提供包含云主机、云存储、弹性IP、虚拟私有网络等基础云服务,以及容器、负载均衡、服务网格、云数据库等高级云服务,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高可用、高弹性、安全合规的云计算服务。
 
目前私有云平台上承载了总行80%以上应用,云主机数量多达19000余个,包括理财、基金、信贷、三方存管、资金支付、网联等华夏银行重要应用系统,以及为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理财子公司等独立金融机构提供云计算服务。
 
(二)在数据库方面,华夏银行组建了专职团队负责对国产数据库展开专项研究,针对不同数据库的特点自研了数据迁移工具,为华夏银行各业务系统在分布式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层面提供了有效保障,切实做到华夏银行在数据库使用层面的可控、可靠、可扩展以及连续不间断的工作目标。
 
(三)在物联网技术探索应用方面,目前华夏银行正在部分分行试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风控领域的应用。总行各业务条线包括各子企业,对这方面的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下一步,华夏银行计划建设企业级统一私有化部署的云、网、边、端架构体系,统一对接感知设备以及外部互联网运营平台,对接数据中台,积累数据资产,同时还要具备对接集团内应用业务系统的能力,带动未来对外输出服务。
 
刘晶:为进一步提升全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及自主掌控能力,华夏银行金融科技有哪些重点发展方向?
卢科兵:华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是以产业数字生态和消费数字生态为主线,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客户提供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主要围绕开放生态、精准营销、智慧经营、智慧风控、依法合规、价值管理六大主题,横向辐射到各条线及各子公司,建成一流智慧生态银行。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科技创新和自主掌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在自主掌控方面,华夏银行一是通过凝聚科技团队资源,在统一架构管控、统一技术标准基础上,总行信息科技部协同关联科技公司及各子公司科技团队,在架构、设计、开发、数据等各个领域实现自主掌控;二是华夏银行自主研发了基于云原生的开发平台,正逐步将各应用系统迁移至统一平台上,实现关键、重要业务系统自主掌控。
 
同时,开放协作也是华夏银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开放协作融汇和借鉴业内先进技术理念和技术实践。
 
一方面,华夏银行对外与业内先进企业、外部机构合作,打造科技创新专属场地,营造开放、共享、协作的工作环境,构建创新实验室,合作开展前沿技术领域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快速孵化。另一方面,对内组建网格化科技队伍,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设置各类创新奖项,在行内培养金融服务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人才。 
 
刘晶:华夏银行在开源技术应用方面将开展哪些实践?
卢科兵:开源技术方面的应用实践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面向华夏银行特殊需求,对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开源软件进行定制化研发,使它更加适合华夏银行应用场景。目前在自研的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中,已对Nacos、XXL-Job、Kibana、SkyWalking等业界比较受欢迎的、主流的开源软件进行了定制化研发,今后这样的定制化研发还会有,内容会更广泛,研发会更深化,以适应分布式技术时代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方向,对于开源软件进行应用层面的自主掌控。现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基本都涉及开源中间件的应用,比如Redis缓存中间件、RabbitMQ异步消息中间件等。为了提高自主掌控能力,保障开源软件在华夏银行的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开源软件应用和运维队伍,从开源软件的安装、参数调优、运维监控等方面提高技术队伍能力,确保在分布式技术革新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是,将自研软件开源化。华夏银行自研的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已积累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有计划将其中一部分优秀的软件发布到开源社区,共建开源技术生态,并利用开源社区资源反哺自研软件,实现互惠互利。当前,我们在探索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身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
\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h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