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专栏 | 政策、市场、技术齐变,数据要素正在造就一个万亿级风口

2023-12-12 10:36:09  来源:

摘要:数据要素注定将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因此CIO们必须对这场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革保持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NEWS专栏 数据要素
\
 
新基建创新研究院观点:

国家数据局挂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施行日期的临近,都预示着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数据要素行业,正在经历着一轮新的变革。应对数据要素行业的挑战,国家数据局接下来将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施行标准。“数据入表”在驱动数据交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路上,也注定只是一个起点。在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管理、流通、安全等各个环节,数据要素技术体系正在加速重构。数据要素注定将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因此CIO们必须对这场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革保持足够的重视。

数据在今天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后第五大生产要素,在数字社会扮演着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双重角色。与以往生产要素不同的是,数据自身具备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等独特性,对其他要素资源则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社会各行业价值链流转中产生的价值。因此,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财政部制定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施行日期日益临近,以及国家数据局挂牌等政策调整,数据要素概念开始处于高热状态,一个万亿级市场也处于爆发的前夜。为此,CIO们需要从全局的视角去透视数据要素产业的变化,本期我们就从这些变化入手,探讨针对这些变化的应对之策。

数据要素发展概要

“数据要素”一词是面向数字经济,在讨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语境中对“数据”的指代,也就是参与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


\

中国数字经济历经十年发展,已实现量质齐升。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这一比重已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结构优化也有了质的飞跃。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和81.7%。

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化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据要素也不断培育发展出新动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了支撑、拉动的作用。

数据要素作用的凸显,也带动了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快建设。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程加快,数据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市场化探索不断涌现。

与国内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相对应的,还有数据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过预期,达到了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749亿元。

数据要素产业受到“政策+数字经济”等多重因素驱动。当前,在政策层面,顶层政策发力、国家数据局组建,已充分明确了数据要素改革的重要地位。各地政策加速落地,为顶层设计提供借鉴。产业端同时遍地开花,数据产业公司在多地挂牌落地,各省相继组建数据公司或数据集团,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运营做准备。因此,接下来政策和数字经济的双轮驱动,必将带动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数据要素的瓶颈解析


\

随着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数据逐渐具备规模大、价值高等特征,演变为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要素。数据要素因此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这让它有了更多流通的必要性,政策加持下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当前,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企业主体创新、关键技术创新等多方合力作用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国数据交易机构逐步升级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不断创新,各地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路径和模式各具特色,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机构、运营体系、保障机制初具雏形。

但另一方面,数据在流通交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我国数据要素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基础尚不坚实,权利关系、价格机制、流通规则、技术支撑等数据要素市场的构成要件存在诸多障碍,需要不断推进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通过试点应用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探索各方面难题的解决方案。

概括起来,在诸多挑战中,下列四个挑战表现最为明显:

(一) 权利归属难以界定,有待建立产权制度

(二) 估值定价缺乏依据,有待发挥市场作用

(三) 流通规则尚不完善,有待鼓励积极探索

(四) 流通技术仍未成熟,有待强化技术支撑

这些挑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数据要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近期业界针对数据要素的一系列变化,也都是应对这些挑战而发生。

三个维度看破解之策


\

由于数据要素市场受到“政策+数字经济”的双轮驱动,同时数据本身又与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从政策、经济机制和技术发展三个维度来研究数字要素产业面临的挑战。透过这些因挑战而生的行业变化,也就可以看清数据要素产业明天的发展趋势。

政策变化

自从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国内的数据要素政策引导和支撑力度就不断由浅入深,呈现出“点到即止,探索试验,落地推行,深化发展“的态势。

2019年,“大数据”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还首次将数据列入新型生产要素。2021年,《“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在北京正式揭牌。

此外,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治理四个方面提出意见,总计20条举措,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3年8月,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推动和规范数据相关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准确反映数据相关业务和经济实质,同时为有关监管部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支撑。

在数据要素的一系列挑战里,多数需要依靠新机制来给予解决。而在国家数据局挂牌之后,可以预见的是将很快发布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施行标准解决这些挑战。这些政策和标准将让数据资源要素化,以打通“数实融合”数据供给堵点,也将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还会助力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机制变化

数据要素产业链在供给-流通-应用三大环节蕴藏着巨大潜力,要想发挥出这些潜力,数据的乘数效应离不开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构建。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数据供给的源泉,促进数据有效流通,不断拓展数据应用场景,优化供需对接环节,加大数据资源向先进生产力迈进的步伐。

因此,围绕着“供给-流通-应用”各环节体系大厦的构筑,业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各地、各行业开始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引入社会化力量进行开发利用,促进公共数据供给提质增效。《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功能要求》也已于2023数据要素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开。《功能要求》 指出为相关参与主体提供授权运营单位管理、个人或企业授权管理、资源使用管理、数据产品管理等功能,并提出了各功能的具体要求,通过统一服务门户进行管理。

针对数据流通环境不够成熟,成为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建立的重要因素的现状,以顶层设计健全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构建多维立体数据价值流通体系,已成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关键“题眼”,也成为了近年来国家、地方、市场多方致力实现的目标。

沿着这个发展路径,一系列举措正在破冰“数据孤岛”难题。随着首个全国性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以及数据要素联盟的成立,数据要素市场供需对接正在向多行业扩展。另一方面,数据确权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国内首部以“数据确权授权”命名的标准出台。接下来,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数据要素权属界定与保护的重大工程,通过数据登记,释放数据价值的“资源底座”。

此外,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要素化的必由之路,数据资产化将把数据与具体的业务场景融合,在引导业务效率改善中实现其潜在价值。具体表现为:数据资源入表作为外部推动力,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资源入表,大量企业得以有效梳理其相关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入表将直观地提升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增强。

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了企业数据资源在财务报表中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思路,将进一步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

《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产会计准则”,现阶段,《暂行规定》 只是将既有的会计处理规则迁移到“符合相应条件的数据资产”上,而并非从数据资产的特点出发来设计针对性的会计规则,也没有解决“数据价值如何确定”的问题,“数据入表”目前也还只是一个试点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新的经济机制将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深化,朝着驱动数据交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方向发展。

技术变化

综合来看,以云原生、软硬协同以及湖仓一体等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技术持续助力用户降本增效。以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区块链、及图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持续护航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向量数据库、图分析技术、时空大数据平台以及时空数据库等技术有效支持了新兴业务场景下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另一方面,数据要素技术体系的重构正在加速。围绕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管理、流通、安全等各个环节,技术体系正在不断革新。

在数据采集方面,传统数据采集通常采用外部数据源购买、人工检索以及搜索引擎数据等手段。未来,数据采集技术将向采集途径多样化、数据类型多样化以及数据结构多样化等方向持续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扩展数据采集的范围。

在数据存储方面,数据存储技术将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方向升级,从以存算耦合为代表的传统存储架构向存算分离的新型架构不断演进,从而提高资源共享性和伸缩性。

在数据计算方面,新型计算平台持续涌现以满足不同类型数据处理需求,计算实时性、交互性将会不断提升。

在数据管理方面,传统数据管理技术人工参与多、效率低,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极大程度代替人工,从而提升整体效率、压缩成本和周期。

在数据流通方面,在传统的数据流通过程中,由于明文数据拷贝成本很低,数据资源持有权很容易失控。未来,对于数据流通过程中“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可溯源存证”等技术理念也将不断落地。

在数据安全方面,将由传统的防护边界安全技术向保护全生命周期的内生安全技术逐步演进。

在以上环节构成的技术体系不断革新完善的基础上,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等综合性技术框架将逐渐落地成型,成为系统解决数据共享流通瓶颈问题、安全可信类问题和数据内容保护问题的必要技术底座,确保数据要素在供给方、使用方、服务方、监管方等主体间的通力合作中释放价值。

从数据要素本身来看,作为全新生产要素,其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从数据要素的外部环境来看,“旧规则”难以满足“新要素”发展,新规则亟待建立,这使得数据要素的界定仍处于百花争鸣阶段,为社会各界留下探索空间。又鉴于数据要素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数据要素的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以及数据交易等环节,都应当成为数据相关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一场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革,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END·
 
\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h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