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创赋能 质领未来 | 第27期央企CIO论坛”6月2日即将启幕!

2024-05-08 18:06:44  来源:

摘要:6月2日,由CIO时代主办、新基建创新研究院作为智库支持并发起的“信创赋能 质领未来 | 第27期央企CIO论坛”即将启幕!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央企CIO论坛
当前,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在此过程中,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信创可谓助力我国软硬件企业成长、保障软硬件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力。央企作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及信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正在创新道路上积极探索践行。

加速信创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信创产业,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了“2+8+N”体系,包括党政和金融、电信、电力、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八大关键行业,并将信创全面应用到消费市场,多年来不断向着全领域纵深推进。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产品的使用上对外依赖度较高,这也使得国家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一旦供应链受到干扰或外部制裁,可能严重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推进信创产业发展,旨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国产替代,建立一套安全、可控、高效的国家信息技术体系。这一战略不仅旨在保护国家安全,也是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据《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2年中国整机市场规模达3735.9亿元,软件收入108126亿元;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约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国家信息安全驱动的需求下,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持续加深,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信创赋能 推进央企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以上背景下,国家信创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信创战略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强调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推动政府部门、关键行业尤其是大型央企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国产化和升级换代。

对于央企而言,信创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措施,更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效率、激发内部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国产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央企能够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基础上,推动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如国产替代技术的成熟度、产业链的完善、人员技能的匹配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

\
 
为响应国家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号召,加强信息技术与央企发展的深度融合,6月22日,由CIO时代主办、新基建创新研究院作为智库支持并发起的“信创赋能 质领未来 | 第27期央企CIO论坛”即将启幕!

本次论坛将汇聚央企CIO论坛成员、行业专家等,共同探讨信创技术赋能央企数字化转型之道,推进央企信息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擘画央企和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新未来。


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抢占席位!

\

✦主办单位✦

CIO时代:
CIO时代成立于2003年,由北大CIO论坛创始人姚乐博士带领论坛骨干创建。成立20年来,CIO时代以传播“新技术、新商业、新管理”知识为使命,专注CIO人群的培养和技术专题培训,为CIO提供数字化相关的资讯和专业研究内容,打造CIO领域专业、精准、多维度的垂直媒体平台,致力于成为“个人和组织数字化业务、管理和技术知识的赋能者”。

新基建创新研究院:
新基建创新研究院是CIO时代旗下的智库研究机构,汇聚院士、政府领导、央国企、医疗、教育、能源、制造等十多个行业专家组建智库,拥有千余位智库专家阵容。研究院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发挥政、产、学、研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数字产业落地。研究院希望将数字化的优秀实践提炼成理论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助力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效率,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
\
\


添加CIO时代“小希”,
领取“2024数字化转型资料”大礼包!
\
小  希:15701060895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h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