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传统企业在O2O风口受到极大关注,线下传统企业备受创业公司追捧,最后却大多沦为线上公司整合的资源点或供应商,如今,传统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变的机遇期,O2O现在正在向O二O转变升级!
最近和一个传统旅行社的朋友聊天,他谈到了所在公司的苦恼: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发展到较大的规模,每年能接待几百万的客人,营业收入能达到几十亿,却只能挣小几千万的利润,增长乏力,缺少新的发展动力。一个传统的业务领域,一个四平八稳的经营状况,公司在对接资本市场时感觉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得不到好的估值,另一方面拿到钱后除了买买买的外延式扩张,也不知道如何内生出新的价值增长点。一些投资人经常会把这样的公司评价为“不性感”,因为没有代表潮流的新概念,因为没有可以让人兴奋的爆发点。
这样的状态几乎是所有传统企业长期以来都在面对的挑战,ALL IN转型互联网线上或去追最新的“风口”?掉坑概率99.99%!可不转型,就只能眼看着线上的新势力一步步侵蚀掉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很难得到资本的青睐来助力发展。
三年前的O2O风口,传统企业曾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众多行业的线下传统企业被线上创业公司派出的地推大军团团围住,一时间享受到了众星捧月的感觉,最后却仅仅成为了被线上公司整合的资源点或供应商,没有对传统企业自身的变革或升级带来实质的影响。但是,现在,传统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变“性感”的机遇期,因为O2O现在正在升级为O二O!
O二O变“大”写,就“性感”了?
1.互联网流量正在告别红利期,包括PC和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距离100%的手机上网比例只一步之遥。
2.互联网流量成本高涨到难以承受,很多行业的线上获客成本已高于线下
互联网人口增速的放缓,早已轻松翻越的20%渗透率爆发点,让线上企业越来越感受到获客的艰难,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体现在了线上流量的成本高涨上了。
据钛媒体报道,互联网金融行业由于参与者众,客户转化成本已经高达数千到上万元;在旅游行业的会议上,同程旅游CEO吴志祥与蚂蜂窝旅行网CEO陈罡都给出了一个线上出境游交易用户的获客成本在2000元左右的报价;最近爆出的携程旅行网封杀6人游定制游账号事件,一方面反映出流量入口之争你死我活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把携程要求的8%线上返佣率曝光出来,对比中国国旅传统旅行社业务8.92%的毛利率,可以说线上流量的成本上涨已经成为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洞。
3.线上企业纷纷向线下布局
获客成本的变化很自然的将线上企业引导到线下,去追寻更低的成本。比如携程在2016年收购旅游百事通的基础上,计划在2017年新增1000家线下门店门店总数将达到6500家;淘品牌的代表三只松鼠开始在线下的规模开设实体店;当当网宣布未来3年内要开1000家书店;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也先后入股银泰百货、战略投资苏宁、开盒马鲜生店、与鹏欣合作购物中心、入股三江购物等;京东更喊出了5年开100万家便利店的口号。
携程开启线上、线下“双秀”
4.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囧境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话题现在很火热,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各种深度学习的算法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数据,大数据BIG DATA,没有大数据的输入就无法达到人工智能的目标。
但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囧境:一方面,已有的大数据基本都被线上的巨头垄断了,包括早已成名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新小巨头TMD(今日头条、新美大、滴滴出行)等;另一方面,现有的大数据其实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线下的生活、生产中还有巨量的行为没有数字化,还没有成为可用的大数据来源。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零售数据为例,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16.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网上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12.6%,也就是说有近九成的消费行为还没有被数字化,依然沉默在传统的零售企业中。
5.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让传统企业商业行为的数据化成为现实
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一切都可以量化,所有的线上行为都是可记录、可识别、可利用的,经过这样的量化积累才形成了现在的大数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范围的应用,用于线下行为数字化的软硬件成本都已大大降低,低成本、实时记录、随时联网上传,让线下的商业行为不再沉默,必将成为亟待挖掘的大数据金矿。
6.O二O的“2”为什么要大写
马云2016年10月预言了五大新趋势: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特别提到了纯电商的时代即将结束,将进入新零售时代,必须线上、线下、物流三者紧密结合。
三年前的O2O是线上预订导向线下并完成产品和服务,原来意义上的2是单向的。现在,线上线下将双向导流,互相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和提供,所以要变成双线的二。同时由于线上和线下的各自特性,在相互的导流中会存在一定的衰减率,所以二的两条不对等线也很贴切的反映了这个因素。
上述的分析都在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线下正在成为未来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的胜负手。当风吹向线下时,线下企业该如何选择?被线上企业收编,被洗牌出局,还是在自我成长,实现从线下向线上的逆袭?是的,逆袭。在O二O的语境中,大家都会向着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向走,但是基于线上和线下企业成长基因的不同,会走出两条不同的路径来。线下传统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前实现逆袭的机会是存在的,时间窗口就在当下!
如何做?
1.牢牢把握住线下流量这一根本性资源
新的机遇期,传统企业的优势就在线下流量,即获取和陪伴客人的时间,通过渠道、产品和服务等来实现。这是传统企业的看家本领,绝不能丢,也千万别贱卖了。企业有能力最好,没能力主动去融资融智,也要进一步加码占据本行业线下的大流量入口,特别是占一个少一个的入口。
2.线下流量的数据化和智能化
传统企业要将物联网、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尽快应用到自身的渠道和提供的产品服务上,这是“逆袭”的根本条件。传统企业越早应用收益越高,甚至可能以零成本实现,因为这些技术公司基本都有资本的支持,迫切需要在具体行业上生产出标杆性应用。
以零售门店为例,需要通过技术获取到分时段的店门口人流量、进店人流量和进店率、性别、年龄范围、店内热力图、物品取拿或产品体验次数和时间、咨询店员主题和时间、下单购买数量和转化率等等,根据不同行业会有更多针对性的数据需求。
产生的数据不是存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将数据分析后加以运用。互联网线上模式能够快速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基于对在线数据的及时分析实现快速的迭代,甚至可以分别上线AB两个设计页面进行测试后再定稿。线下场景数据化后,也就可以像线上一样进行快速迭代优化,运营效率将显着提升。
比如旺旺食品,每年都会推出几十个新产品,并在线下推广试吃并收集反馈,以前都要依靠营销公司大规模的铺人,花上3-5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最近,旺旺在推广环节上实现了智能化的数据收集,每天都能得到刷新的反馈,可以迅速的进行新产品的调整。
3.向线上导流要自然又有黏性
正如线上企业想向线下扩张,传统企业必须重视线上,但也要有自知之明,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在线上是拼不过线上企业的,又正如大多数线上企业在线下是拼不过线下企业的,双方将会形成此强彼弱的犬牙型格局。所以,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在线上布局PC网站、手机APP、多平台公众号、电子商城等,最简配也要有微信公众号+微商城。
传统企业要利用线下与客人的接触机会,引导客人成为线上用户,比如推广线上提前占位、预订或支付的好处,售后服务只能线上交互,线上会员专属福利等。
4.创新盈利模式,打开成长空间
基于上面的3点,传统企业就可以重新梳理和再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了,因为自身已经成为了流量的掌控者,有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闭环。
流量就意味着媒体价值,早前分众占据了楼宇、电梯和超市,华视选择了电梯和巴士,仅凭借此单一的场景流量广告业务就成就了2家颇具规模的上市公司。在实现流量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后,传统企业更有着能与客人面对面交互的巨大优势,这样的互动媒体价值更大,原来只能做2C的业务,现在就有机会同时把2B的钱也挣了。
这样的新模式会有很多机会被挖掘出来,比如基于场地热力图,将闲置的场地共享出去,安装上mini的K歌柜,分享利润,等等。
在旅游行业,目的地营销业务已经成为在线旅游公司的标配,比如携程的目的地营销业务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4000万的净利润;同程旅游也在加大目的地营销力度,据媒体报道,同程旅游已与100多个旅游目的地机构展开了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文首提到的朋友所在旅行社,不仅拥有数百万的游客流量,更在客源地收客和目的地接待上具备完整的服务链,却在目的地营销业务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就是因为流量没有数据化和智能化,无法向旅游目的地机构提供可量化的营销产品。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线下传统企业就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可以持续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不断生发出新的业务机会,就有可能成为投资人眼里的“性感”所在,获得资本的支持和加乘。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