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概念提出和推广有两年了,国家旅游局作为“全域旅游”的推手,2016年2月公布了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62个,同年11月公布了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38个;截止到2017年8月,已有海南、宁夏、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七个省(自治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域旅游示范省”;除以上这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外,每个省还设立了数量不等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云南省政府网站公布的《全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云南省要建成10个以上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5个以上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时间,“全域旅游”概念升级和点燃了全国各级政府对旅游发展的信心和热情,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业的发展是有促进和帮助的。
业内认识
全域旅游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如何有步骤的推进?下面我们看一下国家旅游局的一些指导意见:
四个基本要求:
1、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2、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3、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4、建成旅游数据中心。
八方面验收标准:
1、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2、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3、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4、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5、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6、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7、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8、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又出台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了创建原则:
1、改革创新;2、突出党政统筹;3、突出融合共享;4、突出创建特色;5突出绿色发展;6、突出示范导向。
国家旅游局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概念给出了许多概念性指导意见,但每个省份文化不同、资源不同、区位不同、经济发展不同,这就无法进行标准化建设和制订标准的“创建体系”。一时间,各方面专家就有了对“全域旅游”建设不同的声音和诠释,多数的认知是要把“示范区当做一个大公园来建设”、要“主客共享”、要“示范带动”、要“点、线、面结合”﹍!各种理论不一而足,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地方还是找不出理想而又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一般来说,多数的规划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套路,多是根据《旅游规划通则》作为指导,突出“产融结合”,然后加上团队的研判和认知,做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或者《行动计划》,《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又和《旅游总体规划》不同,从范围上来讲,《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比《旅游总体规划》范围更广,一定程度上,《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包含了《旅游总体规划》;从行政范围上,《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规划,二《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是上升到一级政府如何发展旅游的指导规划。
规划公司一般对《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构架是:
· 全域旅游的背景分析
· 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 全域旅游的空间规划
· 全域旅游产品规划
· 全域旅游建设的系统服务
· 全产业融合规划
· 全域旅游游的创新管理
· 全域旅游的建设部署
应该说,规划公司的总体规划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多数地方政府毕竟是指导和服务的行政机构,在意识上把旅游作为富民产业重要抓手的同时,实施中遇到很多的具体困难。
如何让“全域旅游”更接地气
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是紧抓“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但新形势下,客群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旅游产业也需要常变常新!这种变化最明显的如“住”,住不再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为一间房赴一座城”的游客越来越多;如“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多,自驾游群体是一股庞大的力量;如“购”,不再限于土特产,而是注重保值、实用、创新和具有文化价值。这些变化和游客需求的细分,注定“全域旅游建设”不再和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而需要分客群、分需求进行建设,而这些,没有现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以下是笔者在多年工作中得出的一些工作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全域旅游+美食
中华民族美食源远流长,每个地区的饮食都有差异;吃不再是为了旅行而填饱肚子的行为,而是一种文化行为!一个地方的差异化第一感觉就停留在饮食上。对于美食的规划往往是旅游规划的缺失,一些地方的“美食城”往往是夜市和烧烤的集散地,布局简单散乱、特色不明显、卫生堪忧,这些给游客的体验很不好。地方发展旅游,应该对美食进行合理布局,如高速公路休息站、景区、城市等地,有意识的进行特色美食产业的规划布局,并进行指导。场地布局设计、产品设置、价格制订、服装穿着、点线片规划等都是需要精心打造的。
二、全域旅游+美宿
据有关统计,国内的住宿业趋于饱和。床铺过剩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住宿业也不乏亮点频出,帐篷客野奢度假酒店、松赞林系列酒店、裸心谷、拈花小镇民宿等等。近年来,乡村民宿、海景酒店、野奢(轻奢)度假酒店、亲子酒店、集装箱酒店、胶囊旅社等等形态各异的酒店如雨后春笋,但一定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所处的环境,这些酒店在甲地成功,但不见得在乙地成功。如,西藏的纳木错景区,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没有环境优雅舒适的酒店,更别说与环境匹配的特色酒店了。如新疆的塔什库尔干,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地处国际大通道,但酒店建设意识还停留在“住宿”的阶段。笔者在云南几个资源禀赋相当具有差异化的贫困地区调研时,地方领导竟然要在景区大门口建设高楼式五星级“高端”酒店!由此可见,酒店市场不是饱和了,而是没摸清市场脉搏,造成市场脱节!
三、全域旅游+美景
笔者认为,现阶段旅游发展不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而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融合”!虽然景点旅游是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景点往往是前人创意的结晶,是最好资源的缩影和集中,现在、以后,景点旅游都将会是游客最为青睐的目标之一。但全域旅游时代,如何创新资源形态是最为关键的,修路、建围墙、圈资源、卖门票的思维显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但创造效益是永恒的主题,如何让游客心甘情愿的掏腰包却值得商榷。一个地区尽可能产品形态要具有差异性,否则市场竞争就比较残酷,昆明方圆二百公里,遍布各色溶洞景区,知名的有九乡、阿庐古洞、白龙洞,不知名的有西游洞、宝石洞等,据报道,附近的曲靖市,又开发了一个多乐原溶洞,产品单一重复,除了拼命开发上天留下的资源外,就不能有些创意了吗?我相信,资源+创意,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四、全域旅游+美路
发展旅游,交通便捷是前提。平原地区可以建设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但偏远山区就不行了。一次旅行,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路上;路不仅是通道,也是疲劳之时的安抚区、风景道。在交通部门修路规划前,应到充分考虑到游客的疲劳节点,观赏节点,与旅游部门或规划部门充分协商,在哪里建设休息区、临时停车区、观景台等;多规合一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虽然涉及到不同专业,很难完全合一,但沟通和部分融合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西双版纳境内有一条穿越热带雨林的“思小高速”很值得一看,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从浙江德清县城到莫干山的公路也值得赞许,沿途不仅风景优美,卫生也整治的很干净。
五、全域旅游+美物
故宫的“文创商品”销售据说已经超过了门票收入,浙江安吉帐篷客的“篷友三宝”销售收入也占据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给业内带来一针兴奋剂,用旅游术语来说:二消产品做的很棒!可现目前多数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么没有独立IP的旅游商品,要么价格高、笨拙、原始、实用性不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只是没有发现、没有提升,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如何开发、提升、销售,是需要专业团队规划设计的,是需要经营者用心发掘的。笔者认为做好一个地方的旅游商品需要3个步骤:1、提高认识,旅游商品不是小买卖;2、提升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杜绝伪产品,打击假产品;3、开辟多种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六、全域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仅仅体现在有型的产品上,更重要的区别展现在文化方面。南有江南小桥流水,北有粗狂原野,东有沿海万里,西有民族风情,这些差异都是最具吸引物的文化。全域旅游,在产业布局上,有形的展现非常重要,但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无形的也很重要。这些形态是可以转化的,可以通过演艺、旅游商品、建筑特色、交通特色等等融入到旅游行为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七、全域旅游+村镇建设
借助旅游大发展,给村镇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快速提升。通过国家、地方资金扶持,通过旅游投资者投资、通过自身投入等渠道将目的地建成处处是特色、处处是美景的游览场所。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前者是围绕者旅游要素进行建设,是围绕“特色化”、“差异化”“旅游化”为核心,后者是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
八、全域旅游+市场
旅游发展的成败在于有没有消费群体,就是市场。笔者认为,全域旅游创建是行政行为,而按照全域旅游思维打造旅游产业是一种市场行为。不管自驾营地、旅游小镇、度假区、休闲街区、露营地、购物区、旅游综合体、旅游风景道、特色度假酒店、民宿、特色歌舞、旅游购物体系布局如何合理,都不能偏离市场的需求,不能不考虑身处的区位和未来的客源来源。云南某地,一口气建设了三个“旅游特色小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但游客寥寥、经营萧条,这就是在建设初期对市场研判不够,好的产品是自带流量的。
九、全域旅游+N
结束语
旅游业是脆弱的,受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国际国内形式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旅游不是生存第一要务,旅游行为归根结底是精神需求。在创建全域旅游区或者以全域旅游思维发展的同时,指导思想高固然重要,但梳理自身资源,进行有步骤、分类建设更加重要,这就是能否落地的实质。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把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和全域旅游理念结合了一下而已嘛?又对,又不对,这种结合不是不是简单的结合,是具有时代感,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细节决定成败,合理布局、用心、用情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的粗浅认识,与作者所在的单位无关,更不代表团队建设全域旅游的观点。)
作者:执惠专家作者朱海峰,上海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西南大区总经理,云南省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协会秘书长。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