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酒店间夜量首次超越携程系总量? 在线旅游或现颠覆式变局
美团酒店间夜量首次超越携程系总量? 在线旅游或现颠覆式变局
2018-05-21 09:23: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抢沙发
2018-05-21 09:23: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搅局者王兴的“大出行”野心,绝不止打车和共享单车。
关键词:
美团酒店
搅局者王兴的“大出行”野心,绝不止打车和共享单车。5月16日,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了《2018年Q1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3月,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同时,2018年第一季度,美团酒店以5770万的订单总量位居行业第一。
此时,距离美团旅行上线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即便美团酒店背靠美团、大众点评两大流量入口,上述数据亦一度引发业界错愕。不过,也正因如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2018年有望成为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写之年。而未来美团与携程之争,不仅边界愈加模糊,竞争也必然愈发胶着。
改写行业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旅游领域的消费升级正逐步从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推进。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增用户规模巨大,其中,2017年12月单月新增用户超千万,2018年第一季度累计新增用户达2372万,近一半新增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渠道下沉及本地预订消费场景重要性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年轻化特征日趋显现,从年龄分组情况来看,21~30岁的在线酒店预订用户占据了42.7%,占比在各年龄分组中位居第一。尤其美团酒店的80及90后用户占比高达81.8%。而年轻女性用户占比持续增长,显现出明确的个人消费增长趋势。
“实际上,美团酒店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展示出比较强的竞争力。美团的优势在于产业链的覆盖广泛,整个团队也一直很重视投入。”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
“当前胜负不好评判。美团要想做到超越,在整个服务、用户体验、价格上都还需要做得更好。”劲旅咨询传媒机构总经理魏长仁则认为。同时,被强调的是,美团酒店在品牌知名度上也还需要下功夫。毕竟即便点餐、电影票,美团已经占领消费者心智,但在酒店知名度上,相比深耕行业十几年的携程系,美团还不一定是首选。这也取决于美团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
“另外就是深耕渠道,包括和酒店的日常沟通、协调等,毕竟是分销服务,对上游的掌控能力、合作深度等也很重要。”魏长仁说。
不过,在线旅行业正在出现新的变局,不仅美团这样的生活服务平台强势入局,也包括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进入,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旅游消费。那么,2018年在线旅游是否会出现颠覆式变局?
“在线旅游行业格局一直以来相对稳定,要出现颠覆式的变局短期比较困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
一方面,通过合并和投资其它平台等方式,携程确实堪称“头号玩家”。去哪儿、途牛、同程、艺龙和驴妈妈等平台均有携程的身影。不过,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至少,美团已经是携程系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在在线旅游市场充足的红利空间下,头部玩家实现充分发展,而以阿里旗下的飞猪和美团的酒旅业务为代表的其他入局者的虎视眈眈,行业竞争格局面临改写已在所难免。
竞争边界愈发模糊
美团酒店间夜量首次超越携程系总量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搅局者”,美团除了上线酒店等各种新业务外,不久前还在网约车市场和滴滴打得火热,携程也高调加入网约车大战试图分一杯羹……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竞相开拓新的领域,竞争边界也愈发模糊。
陈礼腾认为,美团是一家综合性生活服务电商平台,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边界的扩张,携程作为一家老牌OTA平台,也一直致力于旅游出行这一领域。二者都属于服务性平台,出现业务的冲突无可厚非。
“美团、携程布局出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是配合现有业务的更好发展,为形成配套的服务体系而打造的。”陈礼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同时他认为,在在线旅游领域,携程拥有先发优势,经验更丰富,而美团则拥有更多元化的资源。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可,未来,二者更多将是生态之争。
此外,无论美团还是携程,目前的企业架构都发展到了比较大型的阶段。赵焕焱认为,未来发展多元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核心竞争力等的共享将成为在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赵焕焱进一步表示,未来不同平台对于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会引发更多细分场景的竞争,进而促进不同平台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整个场景的多元化发展。这样的竞争是健康的,也有利于消费者,反对单纯的价格竞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