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14:13:15 来源:互联网
全面洞察“数字经济”机遇与挑战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工具对于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远程会诊到物资调控,从政府治理到复工复产等,数字“基础设施”功不可没。大数据平台和在线服务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也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2020协同生态伙伴大会上,工信部周平专家认为,“数字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导向,是信息化发展的必要要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保障。未来,电子政务将逐步转向服务一体化、标准统一化,业务协同化。”
融合信创双翼齐飞:平台融合 共同发展
2020年是信创产业全面推广的起点,未来三到五年,信创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信创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致远政务研发中心总经理杨佰元表示:“G6 V8.0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驱动下进行了产品升级,实现了与信创协同办公管理平台G6-N的全面打通,完成平台统一发展、解决方案共用、同步支持公文、门户等应用拓展。通用版本G6与信创版本G6-N能够无缝转换,大幅简化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信创项目建设改造升级流程。”
平滑去控件
G6 V8.0支持公文及七大应用场景(事务、信息、文档、新闻、会议、报表、计划)全面平滑去除office控件,解决了因office插件导致的客户端不兼容、加载速度慢、性能不稳定、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同时,WPS专业版能够完美覆盖原有office控件功能,同时新增文档流转留痕、文档权限控制、文档防伪等功能,满足了浏览器对于控件的安全要求,为政府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公文体验。
公文灵活定制
G6 V8.0内置了公文定制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定义维度,一次配置,PC+移动端均可使用,支持列表字段、查询、工具栏自定义,可以根据省委、省政府、委办局等不同政府单位实际办文需求快速定制公文管理应用。平台支持角色化定制公文管理,能够围绕政府不同的角色(领导、收文员、编号人等)提供个性化公文菜单,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办公效率。
针对原有人员、数据强制绑定造成的数据不通等问题,G6 V8.0支持数据按权限合理共享,能够通过安全的授权机制完成数据权限的开放控制,实现人员、数据自由组合,竞争执行数据共享,还原线下办文数据权限。
移动端场景全覆盖
疫情催生了在线化、移动化的办公模式迎来高潮,移动办公已经变为了入门级刚需。G6 V8.0提供了移动端公文全流程覆盖,一切尽在掌握,方便出行途中快速处理公文,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办公,让政府办公更加移动、便捷、高效。同时,系统大幅提升移动端交互易用性,优化界面展示效果,全方位升级移动办公体验。
持续优化工作流、公文、门户应用
G6 V8.0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工作流模式(节点动作、续办、模板、自由流),优化了系统政府用语,更符合政府用户需求,无须再次学习系统语言,能够灵活根据政府公文流转快速定制办文流程。
系统持续优化公文界面,隐藏部分不常用功能,美化一屏展示效果,提升整体页面视觉效果,布局更加清晰、美观、便捷。公文查询、公文统计增加多种查询条件、支持自定义公文元素查询,查询条件按人员保存,不需要每次输入,减少重复性工作。
系统针对政府用户使用习惯提供了更简洁的门户应用,按应用模块清晰展示各入口,优化字体字号,页面展示更清爽,增加了栏目快捷操作,可以快速处理公文应用,大大提升系统易用性、好用性。
创新解决方案
面对时代变革,致远政务以协同办公应用为核心,全面践行夯实“信创、政府治理、电子政务云、移动办公”方向,围绕协同办公产业链内生外延,发布了一网通办、一键直达政府治理平台、督查督办、智慧人大、智慧党建、三重一大、值班管理、领导日程等创新方案,同时联合华为云WeLink、微信、钉钉、平安等第三方,实现多端应用集成,打造安全、及时、高效、统一移动政务办公平台。
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互联网+进程,而“协同办公”也在改变着政府办公模式,加速政府治理现代化,巨大的流量对于办公厂商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未来,致远政务将持续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打造更好用的协同管理平台,为用户量身定制一体化协同办公系统,用自主安全技术创新,助推政府治理现代化,为自主安全强国梦保驾护航。
【预告】致远政务针对信创行业专门研发的G6-N信创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将于6月30日正式发布,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融合院士级理论拟态安全防御解决方案,为党政机关安全办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