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16:12:51 来源:
无论是品牌厂家还是终端服务商,智家网在今年的市场沟通了解中,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作为改善型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但诸如智能门锁等品类也由于其方便、实用等优点而被市场进一步接受。
技术端,有了大模型的加持,智能家居交互突飞猛进;生态上,品牌厂商合纵连横,彼此之间依然割裂;市场端,渠道商更加追求产品和服务的落地……
本期“2023智能家居行业年度盘点”系列文章,我们就通过几个关键词带大家回顾2023年的智能家居市场整体情况。
要说2023年什么最火,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当仁不让。
更智能的语义理解、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更准确的结果反馈,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
图片来源:Pexels作者:Matheus Bertelli
而对于智能家居行业来说,大语言模型更像是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明显的体验提升。
小度推出基于文心一言的灵机大模型、科大讯飞推出星火大模型、思必驰带来DFM-2、华为小艺基于盘古大模型升级、小米小爱同学基于MiLM大模型升级……一时之间,众多厂商纷纷布局,并为智能家居行业赋能。其中小度在广州建博会上小试牛刀,展示了语音即可创建智能场景,相较于以往手动创建的方法无疑简化了许多。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实现科幻电影中的自然交互。2024年,关于大语言模型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的变革与想象仍会继续。
2023年,厂家难,服务商难,用户也难。
据智家网了解,某品牌由于厂家产品升级导致售后问题增多,广东中山4家门店今年只剩1家。
再加上消费市场本身等众多因素影响之下,其实2023年整个智能家居市场都处于乏力状态。零售渠道端,服务商项目落地速度放缓,回款周期拉长。
地产渠道端,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商品住宅精装开盘项目总计1193个,同比降低25.1%,精装规模73.39万套,同比-38%。
其中智能家居系统配套项目个数246个,同比上升0%,智能家居系统配套规模为14.06万套,同比下降13.3%。
图片来源:奥维云网
智能开关配套项目个数192个,同比下降35.6%;配套规模为11.56万套,同比下降48.4%,配置率15.7%,同比下降3.2%。
图片来源:奥维云网
智能门锁配套项目个数957个,同比下降23.1%;配套规模为59.60万套,同比下降37.1%,配置率81.2%,同比上升1.1%。
图片来源:奥维云网
可见,无论是智能家居项目配套数量还是配套规模,相较去年均出现较大下滑。对于依赖地产渠道的品牌方来说,受到的影响无疑也更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看到了厂商们的“求生之路”:不少高端品牌放低门槛、进行渠道拓展,中端品牌推出诸如不开店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在招商的同时也更注重养商,毕竟渠道商只有生存下去,才能为品牌带来更大价值。
而对于渠道商来说,提升服务能力,尽可能地降低售后成本也是不少人今年的主线,同时,根据项目需求寻求多个供货厂商、往集成化方向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然而“求生之路”并不好走。2023年也有多个品牌倒在了途中。*拉、*轩……曾经有技术有实力做得还不错的品牌相继折戟沙场,即便是看过太多行业风雨的我们也感到意外。
尽管,企业倒下的原因会有很多,但对于已经做这些品牌的服务商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轻则做好的项目更换产品,推倒重来,重则货款难追、口碑崩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倒下的品牌也给其他同行提了个醒,资金、技术、决策、管理等诸多因素缺一不可。
而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来说,在品牌的选择上无疑更是增加了难度,不了解某品牌、或者不了解品牌的全貌,定然不能轻易入局。
如果说2023年智能家居各品类哪个表现最亮眼,智能照明应该榜上有名。
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出货量预计为3,379万台,同比增长20.7%,增速领跑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而这其中,人机交互方式升级和无主灯概念的兴起则加速了照明市场智能化升级的步伐。
图片来源:IDC中国
由于灯光照明是全屋智能中场景体验最强的部分之一,因此,原本就善于打造用户体验的全屋智能品牌进军照明其实是顺其自然。前些年欧瑞博、绿米等厂商便抢先一步推出照明产品,而今年几乎所有的全屋智能品牌都在卖灯,小度也在发布会上推出扶光系列照明产品,建博会光亚展等智能家居品牌也都在推照明产品,市场热度达到新高。
全屋智能厂商在卖灯,而做灯光的也在转型智能。3月份公牛重金打造的高端照明品牌沐光亮相古镇,同时推出的MOS无主灯智控系统,只需简单安装调试,用户便可享受到稳定可靠的交互体验。而涂鸦将开发者大会的其中一站放在中山,其意义不言自明。
Matter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无法互联互通就是智能家居所不能承受之重。
被给予厚望的Matter于在2022年10月发布1.0版本,随后在今年4月份和10月份分别带来1.1和1.2版本更新,完善了多种产品类型的支持与开发认证优化。CSA联盟表示,Matter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过去行业标准的典型落地周期。
在今年的光亚展上,CSA联盟带来了Matter生态互操作展墙,让大众(可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了Matter的互联互通实力,堪称Matter技术落地里程碑。
图片来源:连接标准联盟视频截图
但智家网认为,Matter要想在国内进一步落地,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首先Matter能否解决水土不服,适应国内环境。众所周知,Matter由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发起成立,而这些巨头不仅硬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而且软件产品覆盖绝大多数潜在用户,因此Matter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而国内情况则完全不同,国内厂商更多地还是依赖硬件产品来推动的业务发展,而软件也是为硬件服务的。再加上数量众多的硬件产品厂家,国内的智能家居厂商更显得分散与碎片化,这就导致除了几个知名的品牌支持Matter,大多数硬件厂商都处于谨慎观望阶段。
其次,国内本身也有一些类似Matter的联盟组织,比如成立于2020年底的OLA联盟(开放智联联盟),也在推进行业的互联互通工作。OLA联盟配置堪称豪华,由24位院士和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设备厂商、互联网巨头以及运营商联合发起成立。在今年的第14、15次联调测试中,OLA联盟里程碑式地实现了跨品牌场景级互联。
事实上,技术并非影响Matter在国内落地的因素, Matter这一“舶来品”的身份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之下更显敏感。
今年2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发布调查报告表示,“作为由美国巨头企业推动的标准体系,迈特进入我国市场后,很可能冲击产业生态,挤压我国企业市场空间,带来数据安全风险……需加快构建和推广我国自主智能家居应用标准体系,并注重迈特标准协同合作。此外,要建立迈特产品的准入和认证制度,壮大开源社区,加强自主技术研发”。
不过有意思的是,目前该页面已被撤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其实是厂商互联互通的真实意愿到底有多高。Matter也好,OLA也罢,要实现互联互通,就需要厂商牺牲一些市场优势和既得利益,甚至是拆掉多年辛苦筑起的生态护城河。
稳住当下还是赢在(不确定的)未来,是每一个品牌商需要谨慎抉择的问题。
小米
说完Matter我们再来说说小米,10月26日小米正式发布澎湃OS(HyperOS),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小米表示,澎湃OS基于Android以及小米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了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
在紧接着的开发者大会上,小米还宣布了IoT生态伙伴全面开放计划。通过Vela开源、发布小米澎湃智联技术品牌等举措,帮助智能生态伙伴、全屋产业从业者及个人开发者快速加入小米IoT生态。
巧合的是,小米澎湃智联Xiaomi HyperOS Connect,而华为这边有华为鸿蒙智联HarmonyOS Connect(由HiLink升级而来),相似的名称,同样的H开头,同样的蓝色主题色,颇有些对标的意味。
华为
而说到华为,就不得不提今年8月份其推出的星闪技术。据介绍,星闪汇聚了国内外300多家头部企业和机构的集体智慧,用一套标准集合蓝牙和WIFI等传统无线技术的优势,性能明显更强。对比传统无线连接,星闪有60%低功耗、速度高6倍、时延1/30、组网连接数高10倍等等优势。
而星闪想要落地则离不开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力。实际上,早在2020年9月份,华为便牵头成立了星闪联盟,致力于推动星闪技术的产业应用。
至于未来星闪在智能家居领域能带来哪些创新和落地,我们拭目以待。
纵观2023年,智能家居可谓风起云涌。
技术的加持有望让行业迎来新的飞跃,同时很有可能借此机会重新洗牌,行业品牌格局产生新的变革。
地产端的遇阻,让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同时也真正关注服务商诉求,与服务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此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2024年营销型、割韭菜的品牌生存空间将会更小。
生态智能的整合与碰撞让行业从懵懂一步步走向成熟,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的相继落地,有望吹响全屋智能的前奏。
在这些积极的信号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2024年的智能家居行业,将于变革之中迎来新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