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15:52:58 来源:CIO时代网
在经历了单机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SAAS后,一种新的计算技术又诞生了,它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使用户享受了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使计算技术进入了服务的时代,用户知道是只有服务,当用户实现某个计算时,用户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有多少台服务器正在运行,只需要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即可。
2014年12月10日,第30期“信息化大讲堂”如期举行,本期大讲堂邀请到了曙光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唐志敏先生,与大家共同漫谈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什么是高性能计算?狭义理解,HPC = 超级计算 Supercomputing;广义理解是泛指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开展的计算。唐志敏谈到二战的两大需求推动了计算机的前期研究,紧接着他与大家分享了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历程。中国的第一代计算机是仿制前苏联的计算机,实现从无到有,1958年,103小型电子计算机;1959年104大型电子计算机,它曾承担过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的理论设计和研究任务。107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是中国科学家于1960年自行设计的。119机是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该机承担了研制中国第一颗氢弹的有关计算任务和全国首次大油田实际资料动态预报的计算任务。一直到今天,军事方面对计算机仍然有很多的需求,那么民用难道没有需求吗?当然有需求,民用的市场显然更大,但是军事需求是第一位的,首先,军事需求可转化为民用需,更重要的:Downsizing,计算技术的重要特征。
曙光公司首席技术官 唐志敏
那么计算机为什么能downsizing?首先是制造技术(基本元器件)不断革命,其次便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按摩尔定律不断发展。当然Downsizing带来了很多好处,单个晶体管的成本不断降低,使得整个半导体芯片的性能不断提高,这些直接导致计算机的应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从科学工程计算,到商业计算(数据库)、从武器系统的控制,到家用电器的控制、从巨型计算机、个人电脑,到智能终端、从军用雷达,到无所不在的各种微型传感器;与此同时,应用本身也不断推动着计算技术的创新。
人类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21世纪的半导体技术迫使人人都用并行机,其实追求并行的历史,几乎跟计算机一样悠久。在1980年代之前,主要是实验室研究,当32位微处理器出现后,并行处理迅速发展。那么如何评测计算机的性能?唐志敏提到:根据最终用户的最典型应用来进行评测,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用户的任务,这种适用范围为用户采购设备、有现成应用软件。但是,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一种计算机/处理器要支持许多种不同的应用,而且还有经济问题,不存在现成的应用软件,或者虽有应用软件,但需要根据新环境、新结构作调整,需要标准的评测程序。
云计算的出现,让服务更加集中更加方便,云(cloud)是网络的代名词,实际上是处于网络中央的一组服务器,云计算的核心是服务。一切都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户发出请求后就可以接受服务(可能需要付费),而不必了解计算、存储等具体过程。那么移向云端有哪些好处呢?
改善了最终用户的个人体验:管理更方便:少配置、不用考虑数据备份;到处可以访问:办公室、家、路上、野外,避免了不同终端间的同步要求和不一致性;
软件作为服务,不再卖拷贝:软件开发、调整、测试和部署都更加方便;不需要考虑大量不同终端硬件的差异性;
全社会更加经济、开销最小化:服务器需要的能力小于全社会PC能力之和;发给多人的一个附件,只要保存一份就可以。
紧接着他还与大家分享了WSC 、HPC 、数据中心三者之间的不同与关系,WSC的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是普通数据中心所不能达到的,这使得云服务成为一种可盈利的商业模式。云计算为什么会流行?他与大家分享了这几个原因:Web空间的竞争,导致建造超大型的数据中心;宽带因特网的普及,可高效访问远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采用商品化的量产部件;规模扩展也带来了经济方面的效应。
从浅入深的精彩分享赢得了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提问环节结束后,唐志敏与在场的嘉宾朋友们合影留念。
活动合影
往期回顾:http://www.ciotimes.com/special/xxhdj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